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要投稿

为何AI创业者不应迷信RaaS

发布日期:2025-11-25 11:14:27 浏览次数: 1515
作者:侯宏文存

微信搜一搜,关注“侯宏文存”

推荐语

欧洲独角兽Robin AI的失败与美国Harvey AI的成功形成鲜明对比,揭示商业模式选择对AI创业的决定性影响。

核心内容:
1. Robin AI与Harvey AI商业模式的关键差异分析
2. RaaS模式在AI创业中的潜在风险与成本结构问题
3. 对国内AI创业者盲目追随RaaS风潮的警示与建议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最近,欧洲独角兽、募资超过5000万英镑的法律AI创业公司Robin AI被爆出融资失败、濒临倒闭。与之对比鲜明的,是美国的法律AI公司Harvey AI刚以80亿美元估值完成了1.5亿美元的融资。


什么决定了两者命运呢?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指价值主张以及实现价值主张所采用的分工治理模式,即哪些是合作伙伴做、哪些自己做以及对应地获取哪部分收入。


我课上常这样引出商业模式:给定你优秀的法律AI能力,前途取决于这个能力以怎样的商业模式变现,而选项至少包括卖给个人律师、卖给律所、直接成为一家AI律所。Robin和Harvey的不同命运佐证了商业模式选择的至关重要性。


Robin AI 的价值主张是面向企业法务部承诺提供一份已审查、已修订、法律上健全的最终合同。为兑现这一承诺,Robin AI 雇佣了 80 多名法律专家。这导致两方面后果。一是成本结构方面,每增加一份需要交付的合同,都需要线性增加昂贵的、持证的人力成本;二是业务扩展性方面,由于模式较重,扩展困难。

相比之下,Harvey AI 的商业模式是面向律师事务所(而非企业法务部),承诺提供强大的 AI 助手工具(而非最终合同)。在成本结构方面,Harvey把法律合同的质量控制与法律责任交给了“使用者”——客户的律师来验证 AI 的输出、做出最终决定并承担专业责任。同时,由于工具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其毛利率和业务扩展性都能更好迎合VC的口味。


对中国 AI 企业而言,上述案例具有纠偏意义,即AI 创业言必称 RaaS(Result as a Service)的风气。自盛景网联乘着红杉“服务既软件”的东风推出这一概念以来,RaaS 在 AI 创业圈、创投圈深入人心。我们也邀请了盛景网联刘燕女士来与学生分享RaaS的内涵与案例,反响热烈!


YC 的某合伙人也说过一句很“燃”的话:与其把 AI 卖给恐龙,不如让它们灭绝。Robin AI 某种程度上立志要做成 AI 律所,而 Harvey AI 选择把 AI 卖给律所。结果是,要颠覆律所的公司先倒下了。


我说纠偏,并不是指 RaaS 概念本身,而是指不加批判地把该概念(以及其他任何概念)套用到自己项目的冲动。 在上述案例中,Harvey AI 坦然地承认工具定位,而 Robin AI 显然更接近 RaaS,却因此承担了更多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并不得不忍受较低的业务扩展性。把 RaaS 挂在嘴边的创业者,是否准备好承受这些代价?


这些代价很大程度都来自一个事实:大多数 AI 场景难以避免 human-in-the-loop。从技术上看,法律合同可以说是最适合 AI 操作的领域之一。如果有选择,Robin AI 一定不会采取人工审核的模式来交付合同——但 RaaS 的承诺迫使其不得不如此。不一定是技术问题,更可能是因为大公司客户的合同价值太高,容不得哪怕概率意义上的出错。


我比较反感的是,当问及AI 创业者商业模式时,对方脱口而出:RaaS。RaaS 一词抽象地涵盖了商业模式的价值主张,可能也暗示收费模式。但商业模式的内涵远远超出了这两个维度。


创业者应避免用简化的流行词汇来刻画复杂的商业现实。比如,如果读完此文认为Harvey AI的模式值得追随,就又错了。因为中美的情况并不相同。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答案。你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独立思考答案的框架能力。



延伸阅读

智能体商业模式:案例与框架

需求侧智能体及其商业模式设计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