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谁在拆 OpenAI 的围墙?

发布日期:2025-08-06 08:14:24 浏览次数: 1515
作者:王智远

微信搜一搜,关注“王智远”

推荐语

OpenAI突然开源两款新模型,这是战略转折还是更高维度的竞争?

核心内容:
1. OpenAI从闭源转向部分开源的战略意图分析
2. 开源模型与闭源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策略
3. Anthropic等竞争对手的应对路径对比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你可能也刷到了。

昨晚,OpenAI 突然搞了个大动作:宣布开源两款新模型,叫gpt-oss-120b和gpt-oss-20b。

可以说,这是GPT-2以来,OpenAI重新向开源社区开放模型权重,关于模型参数、推理性能、训练细节,网上已经铺天盖地了,我就不啰嗦了。

但我想说:你有没有想过,这次开源到底意味着什么?

智远认为这是一次战略转折点。

要知道,过去几年,OpenAI 一直是“闭源派”的头号代表。它靠 GPT-3、GPT-4 的技术优势,用 API 收费、订阅制赚钱,建起了高墙,几乎垄断了大模型时代的入口和定价权,说白了,它就是定规则的人。

后来,风向变了。

DeepSeek火了后,局面开始松动。一批开源模型不仅性能逼近 GPT-4,成本还只有人家的 1/20。更关键的是,它们用极度宽松的开源协议,允许你随便用、随便改、还能商用,几乎零门槛。

面对这种冲击,连 Sam Altman 都在今年 2 月 1 日公开承认了一句扎心的话:我们可能站在了历史错误的一边。

所以,半年后,OpenAI 终于行动了。但这波“开源”,真不是低头认输,仔细一看,你会发现,这里面门道不少。

智远认为,它在主动对标,正面迎战其他玩家。

它选择Apache 2.0 协议开源,明确允许商用和二次开发,直接对标 Meta 的 Llama,这不是示弱,是亮牌:我来了,正面刚。

其二,它开放有度,保留了护城河。它没把 GPT-4 的核心架构放出来,用了类似 o3-mini 的中等规模模型,能力够用,但又不至于威胁到自家闭源产品的高端地位。

更关键的是,这次所谓的“开放权重”,其实并不完全开放,底层代码不能随便改,训练数据、优化策略、系统架构这些“命脉”,还是牢牢攥在 OpenAI 自己手里。

这说明什么?

OpenAI 根本不想放弃控制权。它现在的打法是,用部分开放,换整个生态的主导权。

简单说就是,拿中等能力的模型吸引开发者,让他们依赖这套工具链;同时把真正的“黑科技”留在闭源体系里,继续靠 API、企业服务、深度集成赚大钱。

这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竞争:从“卖模型”转向“建生态”,从“技术垄断”走向“影响力控制”。

而在开源前一天,另一家公司(Anthropic)走了完全相反的路。它们发布了全新的闭源模型 Claude 4.1,不仅没加入开源浪潮,反而更加聚焦“企业级安全”和“可靠性”。

这是为什么?

因为它不追求“人人都能用”,而是专攻那些愿意为确定性、安全性、服务保障付高价的客户,比如金融、法律、政府机构。

如果你还不太了解 Anthropic,这里有个小故事:

它的创始人 Dario 和 Daniela Amodei 兄妹,以前是 OpenAI 的核心成员。Dario 还当过研究副总裁,是 GPT-2 和早期 GPT-3 的关键人物。

但大概在 2019 到 2020 年,他们觉得 OpenAI 跑偏了,从“安全第一”的非营利初心,慢慢变成了“技术领先优先”的商业化机器,尤其是跟微软深度绑定之后。

他们担心:一味追求能力,会忽略 AI 的安全、可控和可解释性。

于是,干脆另起炉灶,创立了 Anthropic,目标就一个:做出真正值得信赖的 AI。这有点像当年 Google 内部有人对商业化不满,后来就做了 DuckDuckGo。

Anthropic 的诞生,可以说对 OpenAI 路线的一次“伦理反叛”。

所以你看,这两家的动作放在一起,说明了什么?一句话总结:AI 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清晰的“分层竞争”时代。

OpenAI 走双轨制:开源模型抢开发者、占生态;闭源产品守住高端市场,赚高利润;一边拿数据,一边做变现,一举两得。 

Anthropic放弃大众市场,打造“企业级闭源系统”,在合规、安全、关键任务场景里建立护城河,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市场成熟后的必然分化,不同的用户,需要不同的 AI。

再往深了看,智远认为,这也是一种精明的风险对冲。

美国从 2023 年就开始推 AI 监管法案,今年更是动作频频。未来,对闭源“黑箱”模型的审查只会越来越严,而开源模型呢?因为透明、可审计、可追溯,天然更容易通过合规审查。

所以,OpenAI 现在推出开源模型,既是对开发者的示好,也是一次提前卡位:当监管的大门关上时,它手里至少还有一把“开源钥匙”。

鸡贼也好,精明也罢,但真正让人兴奋的是接下来这一点:这,可能是属于开发者的黄金时代。

你想想,现在的模型支持本地部署、云端扩展,兼容 Ollama、vLLM 这些主流框架,甚至针对苹果 Metal 做了优化,真正做到随处可跑」

再加上原生支持工具调用、Python 执行、函数链,智能体(Agent)的开发门槛,几乎归零。

这意味着什么?

一个独立开发者,可以在自己的 MacBook 上跑一个接近 GPT-4 能力的模型,然后接入数据库、调用 API、自动执行任务……

下一个爆款 AI 应用,可能就诞生在某个车库,或者某个 GitHub 仓库里。

哎,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当年,Linux 用开源干掉了闭源的 Unix;Firefox 挑战了 IE 的垄断;Android 从 Windows Mobile 的废墟上崛起;它们能赢,是因为,开放带来了更快的迭代、更广的生态、更深的社区认同。

今天,我们可能正站在一个类似的转折点上:

开源生态正在从消费端悄然反超,而闭源体系则退守企业与高端市场;未来,也许会有一半甚至更多的 AI 应用,建立在开源基础之上,而闭源模型,则守着企业安全与核心利益。

所以,OpenAI 的这次开源,是妥协,更是觉醒。

它意识到了:技术,唯有流动,才有生命;生态,唯有开放,才能生生不息。这个时代真正的赢家,可能是最懂如何激发群体智慧的平台。

希望每一个开发者,都能成为这场变革的推动者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