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要投稿

让白宫“破防”的阿里千问,我替你们测了...

发布日期:2025-11-17 10:51:20 浏览次数: 1692
作者:甲木未来派

微信搜一搜,关注“甲木未来派”

推荐语

阿里千问APP凭借极简设计和强大性能引发热议,实测表现如何?

核心内容:
1. 千问APP背后的Qwen模型家族技术实力解析
2. 全新极简界面设计与All in One功能集成体验
3. 五梯度压力测试揭示真实场景应用表现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之前在跟企业交流AI方面业务的时候,

谈到本地或云端模型部署,基本上都绕不开千问Qwen模型。

9月28日Hugging Face 公布的模型趋势榜,千问基本屠榜..

72B的模型也是很多企业落地的首选,

性价比极高,我对于千问系列模型的能力也是极为认可,

一开始我觉得这是AI圈里和企业落地的时候才会关注到的事情,

序章

直到...这两天在X上看到了这个报道...

不er?

14号阿里刚推出基于Qwen大模型的千问APP,你就来整这出??

第一反应是,白宫被阿里买通做营销??

当然,这不现实而且本身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非要把一家科技公司拉升到了地缘政治博弈的牌桌上,这种场景其实我们也不陌生..

本来这次升级之后,我还没来得及更新体验千问App

看到这事的第一时间,我就去应用商店更新了APP,

准备看看这次升级有啥大的改动。。。

闹得动静这么大..

Qwen模型背景

在开始实测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千问APP的“纸面实力”。

但你懂的。

榜单是榜单,跑分是跑分。实际应用还是要看体感。

不过,千问的“纸面实力”确实有点牛皮。

背后,是阿里历时三年深耕的Qwen模型家族。

在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上,Qwen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7万,超越Llama成为全球第一AI开源模型。

在全球权威的Chatbot Arena(聊天机器人竞技场)上,Qwen3-Max预览版位列全球第三。

在吴恩达领衔的Artificial Analysis榜单中,它被认证为全球性能最高的非推理模型。

在SWE-Bench(测试解决真实世界编程问题)和Tau2-Bench(测试Agent工具调用能力)等专业“脏活儿”榜单上,Qwen也均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一句话总结,千问在“纸面上”已经是全球顶尖选手。

极简、All in One

下载好了之后,

第一时间打开更新后的界面,

大家看到什么感觉?

极简风,太意外了...

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款功能堆砌、入口繁杂的“典型大厂应用”。

但现在却是一种极致的简约。

没有信息流,没有广告,只有一个干净的对话框。

还有,极快。

深度思考的速度太快了..

其实它后边已经把视觉理解(Qwen3-VL)、代码(Qwen3-Coder)、图片生成(Qwen-Image)、音视频(Qwen3-Omni)都集成进去了。

只留给用户一个统一入口,

页面极简、交互轻量、响应急速、高度聚焦“主Chat”。

这次,阿里做了减法,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约给到用户

实测:从易到难,五个Level梯度见真章

“纸面实力”终究是冷的。

接下来,我从五个梯度,10+个高频场景上点压力测试。

Level 1:聊天好玩,才有使用频次(生活 & 娱乐)

AI首先要“有用”,但更要“有趣”。如果它连C端用户的日常“梗”和“闲聊”都接不住,就很难有高频使用。

Case 1 (热点追踪):“技能五子棋”与“影视飓风Tim相亲”

我向千问提出两个近期热点问题:“技能五子棋是个什么梗?”以及“影视飓风相亲角事件是怎么回事?现在进展如何?”

千问APP的响应速度极快

对于“技能五子棋”,它不仅解释了梗的来源,还准确分析了其“反规则解构”、“洗脑神曲”、“精神布洛芬效应”等文化现象。

对于“影视飓风事件”,它清晰梳理了事件起因、争议焦点(信息真实性、创作动机)以及Tim的回应,逻辑分明。

作为热点追踪和“吃瓜”助手,千问的信息抓取和总结能力极强(自研的搜索引擎就是好用...)

Case 2 (情商对话):“如何跟爸妈解释我的工作?”

马上又要过年了,相信大家又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解释自己的工作和应对亲朋的追问..

还算得体的回答..

Level 2:先救掉我的碎片时间(轻度生产力)

在“好玩”之后,AI必须进入“好用”的范畴。

Case 1 (一键生成):“帮我生成一份vibeCoding的PPT”

打工人的救命神器..

比如我想做个关于“VibeCoding”的相关PPT,直接输入诉求:

千问自动搜索了“Vibe Coding”这一较新概念,并生成了一份8页的完整PPT。内容涵盖定义、核心逻辑、与传统编程的区别、技术背景等。

大纲层面还可以自行编辑添加,支持“切换模板”。

作为初稿和框架,它能在半分钟内完成你半小时的工作量。

Case 2 (会议辅助):“帮我把这段录音转成纪要和脑图”

我晚上八点正好跟客户聊关于AI企业服务的事情,

为了方便我们快速对齐内容和事后回顾,直接打开千问的录音功能,还很贴切的让你选择收音模式,「现场录音」还是「手机音频」,这是个非常细节的点,支持不同场景。

当你聊天的时候,它会在后台默默地给你记录内容,区分不同人的发言,标注不同的内容。

等你会议结束后会给你生成导读(基础信息、发言总结)快速帮你生成概要,还给你一份脑图,方便你进行事后回顾。

这已经不是“轻度”生产力了,而是重度职场利器。

从语音到文字再到结构化思想,一步到位。

Level 3:学得更快、记得更久(学习 & 教育)

AI在教育领域的想象力,远不止于写作文。

Case 1 (创意学习):“英语单词记忆魔法卡”

这是一个较高难度测试,考验语义理解和Coding能力。

我要求千问扮演“单词记忆魔法师”,为单词“hospital”设计一张“魔法记忆卡”。

不仅生成词语组合,还能生成一张精美的SVG视觉卡片网页代码,将这些元素组合起来。

创造力、联想力和跨学科能力(语言学+心理学+编程)。

这是AI辅助学习的正确打开方式。

Case 2 (通俗解释):“鸡兔同笼”与“通货膨胀”

马上寒假了,神兽回家,家长们最头疼的莫过于辅导作业了..

我让它分别给小学生讲解“鸡兔同笼”。

再比如,用“卖煎饼果子”的例子解释“通货膨胀”。

费曼学习法的完美实践者,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最复杂的概念。

Case 3 (跨语总结):“小米发布会” vs “英文Vlog”

再来看看它的多模态理解能力

我分别上传了小米17发布会(雷军演讲片段)和一段英文博主的Vlog视频,测试其视频总结能力。

轻松完成了任务,对于小米发布会,它准确抓取了“全面对标iPhone 17”、“S9 Pro芯片”、“立体环形冷泵散热”等关键信息。

对于英文博客,它也准确梳理了谈论“恐惧”(Fears)这一主题的对话脉络。

双语视频理解能力在线,信息抓取精准,是看长视频、追网课的利器

Level 4:它能看、能听、还能推理(多模态能力)

进入高难度区。

多模态能力是区分“大模型”和“小助理”的分水岭。

这才是“原生全模态”的真正试金石,也是我这次最关心的能力。

Case 1 (视觉识别):“潦草字迹”与“复杂长图”

我上传了一张几乎难以辨认的“白鹭”主题手写笔记图片,以及一张信息密度极高、排版复杂的“预制菜 infographic”长图。

对于潦草字迹,千问(Qwen3-VL)的识别率高达95%以上,连涂改的痕迹都能大致分辨。

对于预制菜长图,它完美地按结构总结了定义、历史、种类、优缺点、使用场景等所有信息。

无论是OCR能力还是复杂版式理解,都达到了商用级水准

Case 2 (视觉推理):“考眼力”与“图形逻辑”

我上传了一张布满“税”字的图片,中间藏了一个“悦”字,要求它“5秒内找出‘悦’字”。它一秒回答出来了...

接着,我上传了一张经典的“九宫格图形逻辑推理”题。

对于图形推理题,它也一步步分析了每行“眼睛”、“嘴巴”、“黑点白点”的变化规律,最终给出了正确选项A。

咱就是说,考行测能不能带着千问App去...

它不只是“看图识字”,而是具备了像素级的空间定位能力和抽象逻辑推理能力

Case 3 (视觉分析):“看图识餐厅”

这个是我觉得特备牛逼的地方,

前两天甲木去「大树」餐厅吃饭,随便拍了几张照片。。

让它根据菜品去分析哪家餐馆,它直接说是 The Tree,

一开始我以为是上传图片有饭馆logo,检查了一下确实没有,这个属实有点牛逼..

多模态的视觉分析,意图理解做的还是到位的。

Level 5:真正顶层的,是决策与创造(专业 & 高阶)

AI能否在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领域,提供有效的决策辅助?

Case 1 (专业决策):“股票K线图分析”

甲木也是老韭菜了,最近锂电池板块涨的不错,我直接问它一个持仓股的未来趋势判断。

请看图,我于10月份购入这只股票,当时判断是锂电池板块和形态进入的,现在它已经进入加速三个涨停板.
请结合图中典型技术信号(偏离5日线太多,成交量以及MACD)的形态来判断短期趋势,分别从技术形态、行业发展、供应链上下游等角度帮我分析一下它的成长性如何?
猜到是哪只了吗?

千问的回答条理清晰、专业性极强。

它没有空话套话,而是给出了技术形态分析、读懂了K线图,分析了成交量“显著放大”和MACD“金叉且红柱放大”,给出了后续的一些建议。

完美融合了视觉读图、技术指标、行业知识和供应链分析,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Case 2 (复杂文档):“帮我读懂基金PDF”

之前经常有好友让甲木推荐基金,或者问这支基金怎么样巴拉巴拉。。

我上传了“中欧数字经济混合型基金”的产品说明书和Q3报告两份PDF,让它解读一下。

多文档阅读、提炼、“说人话”的能力拉满。

下次就把千问App直接推荐给他们,别来问我了..

Case 3 (深度研究):“吃鱼刺泡醋,是真是假?”

千问App还有一个好用的就是,「深度研究」模式,我直接提出了一个经典的流言核查请求:“‘吃鱼刺卡嗓子里了用醋泡’是否属实?”

该模式下,千问的回答逻辑链完全不同。

它会先拆分任务、联网搜索、分析支持与反对依据、参考权威机构(如央广网、科普中国)的资料,最后给出一个带引用来源的、负责任的结论:“在医学上被证实基本不实,且具有潜在健康风险。”

以后有市场调研类诉求,其实都可以用「深度研究」来解决。

Case 4 (代码创造):“给我写个H5网页”

最后,我测试了它的代码能力:“根据技能五子棋的内容并生成一个HTML动态网页”,并给出了Bento Grid风格、特斯拉红色、Framer Motion动效等一系列复杂要求。

千问迅速生成了一整套包含HTML、TailwindCSS和JavaScript的代码。

代码风格现代,布局(Bento Grid)和配色(#E31937)完全遵照指示,甚至还加入了Apple官网风格的滚动动效。

当然,现在还有几个值得优化的点,比如:

1、千问App不支持「图片」+「文档」多类型共同上传。

2、手机端不支持音频文件上传。

相信未来也会也会慢慢支持,总体感受下来,千问App这次的升级,简洁、轻快、实用。

Vs ChatGPT

这是拉开差距最大的地方。

我用“一句话P图”的Case做了个对比测试。

千问App的效果

再来看看ChatGPT的效果。。。

ChatGPT生成的效果

不仅生成速度极其慢.. 千问的图片基本10几秒就生成完毕,ChatGPT每张图片生成都得等1分钟以上,最终给我这结果?

比例不说了,一直都是硬伤。中文的支持性不说了,一塌糊涂,

只是让你改文字也没说变颜色啊,你多想那BLG的蓝也不是这个蓝啊...

在图片编辑这块,千问APP集成的Qwen-Image能力,目前对ChatGPT是“吊打”级别的。

Vs DeepSeek

DeepSeek无疑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模型,尤其在代码和数学上。

但从一个“产品”而非“模型”的角度看,千问APP的体验更完整。

用户所有的行为和操作都可以在同一个App完成,

而且千问在多模态、文档阅读、会议纪要等“助手”能力上的完善,使其在综合产品体验上更像是一个产品。

Qwen 模型已经走到哪里

测评至此,我们再回头看“序章”里的那条新闻,便不再觉得意外。

千问的强大,其实更体现在全球的产业生态中。

千问最新的Qwen3.0模型在国内外的多项AI能力关键评测刷新了纪录,在综合能力测评中超过了GPT-4,在代码生成测试中优于Grok3,在Agent能力测试上明显超越Gemini2.5-Pro、OpenAI-o1,就连最近落幕的投资测试中,Qwen也拿了第一。

当英伟达CEO黄仁勋称其为“最好的开源AI模型之一”,当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直言“正大量依赖Qwen,比OpenAI更好更便宜”时,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客套话”,而是真金白银的商业选择

千问APP,只是这座技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最后的话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体验。

千问APP给我的直观感受,是 “轻” 的

它极简的界面、轻快的交互、零负担的体验,让你几乎感觉不到背后模型的复杂。

但支撑这种“轻”的,是极致的 “重”

是阿里三年深耕的“重”研发;

是Qwen模型家族在全球榜单上的“重”量级;

更是中国AI技术在全球地缘政治牌桌上的“重”要分量。

白宫的视角,看到的是这种“重”,是“强大到值得警惕”。

而对于我们用户和创作者,看到的是一种日常体验和机会。

最好的科技,就是让你感觉不到科技的存在。

国产AI们一直在努力前行。

技术的方向感终究来自使用者。

国家可以有国家的安全叙事,

而我们,也需要有我们自己的价值坐标。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重新定义生产力与创造力的,

新坐标。


以上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