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用 Dify 可以做什么

发布日期:2025-11-05 22:04:04 浏览次数: 1512
作者:Product Thinking

微信搜一搜,关注“Product Thinking”

推荐语

Dify:个人开发者的AI应用搭建利器,快速实现自动化工作流与问答机器人。

核心内容:
1. Dify作为AI应用构建平台的定位与适用场景
2. 个人生产力提升与创业团队POC验证的实际应用
3. 当前产品局限性与非技术用户面临的挑战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dify 定位为 Agentic AI 解决方案开发平台,通常理解为 AI agent 应用构建平台。

从我使用后分析来看,Dify 距离“企业级”定位开发平台甚远,目前场景更适合个人开发者或创业团队使用。

你可以将 Dify 看作一个搭建 AI 应用的 SaaS,主要价值在通过 AI 应用搭建框架和工作流编排,降低个人或公司应用 AI 的门槛。

如果按照 SaaS 产品三层价值分类,它处于第二层: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事情。这里的“人工无法完成”是相对的,它的场景是普通企业缺少会搭建 AI 应用的工程师。

目前 Dify 搭建出的 AI 应用,场景集中在文本信息处理。

它能用带了 AI 的自动化工作流,提升个人生产力。对于规则明确、重复性的事物工作,比如表格字段加工、数据标注、日报转发,通过 Dify 搭建符合个人习惯的工作流,自动化提效、减少错误。传统软件没法为每个员工、甚至每个部门定制自动化工作流,AI 因为能处理非标信息,让每个人定制自己的自动化工作流变得可得。当然,传统工作流自动化产品加上 AI 能力,也会覆盖这个场景。

Dify 用的好,也降低创业团队搭建 AI 产品原型的门槛,加速完成 POC 验证,让团队看到 AI 能力边界和效果。另外,在有 IT 资源但研发能力不强的公司,诸如零售、医疗、制造业的公司,他们用 Dify 可以搭建出 AI 应用,用于客服机器人、客户评价分析、知识问答助手等。

上面描述了一个理想的场景下的理想解决方案,实际使用 Dify 是,大多可能还停留在它的第一用例,搭建问答 Chatbot。它作为 AI 应用构建 SaaS,相比传统工作流 SaaS,也无明显优势。

一个非工程师,无代码能力的员工,用 Dify 做 AI 应用时候,会面临以下问题:

  • toB 业务需要 100% 准确,即使选了模型厂商最好的 API,生成内容会有幻觉。通过工程方法可以极大降低幻觉,但不是非技术员工能用的方法
  • 如果用到推理模型,在线推理和 API 本身的延迟,会让用户等待很久时间,延时无法商用。本地部署和并行处理可以降低延时,但也需要研发的工程优化介入
  • Dify 本身作为工作流编排工具,不够灵活、功能有限,比如无法根据 webhook 触发任务、无法执行定时任务
  • 工作流需要和外部环境交互时,简单诸如 OAuth 授权,也无法通过节点编排实现
  • Dify 内置了代码块、格式化、逻辑判断、数据转化等功能,但对于非技术的员工,学习成本较高
  • 拖拽式编排和普通提示词工程,难以降低 token 消耗,直接用在生产环境成本居高不下

上述问题,大部分还是需要 AI 产品经理和工程师来解决。而有这两个角色的公司,又倾向直接使用 Langchain 等开源框架,更加灵活可控。

类似 Dify SaaS 产品还有不少,比如 FastGPT、AutoGen。它们做出的 AI 应用,目前适合什么场景?

AI 应用帮人完成任务,我们把任务分成容错度和任务价值两个维度:


任务价值高
任务价值低
容错度高
创意内容生成
个人工作助手、数据标注
容错度低
医疗、金融、法律
N/A

目前 AI 应用适合任务价值高、容错度也高的场景。这也是为什么 C 端内容创意工具对 AI 的应用远比 B 端应用更丰富和深入。

对于 B 端,首先考虑的容错度高的场景,AI 自动化加人工检查,是一个锐利的切入点。比如个人工作助手。

再比如数据标注。数据标注特点是:规则固定、任务简单重复,单个任务价值低、容错度高(单个标注任务出错不影响整体效果)。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