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别让 AI 替你思考,让它陪你学习

发布日期:2025-07-09 19:02:17 浏览次数: 1522
作者:Mindstorms

微信搜一搜,关注“Mindstorms”

推荐语

AI时代如何避免思维惰性?这篇文章教你用AI增强而非替代思考,让技术真正成为心智的放大器。

核心内容:
1. AI信息处理能力的优势与局限性分析
2. 两种使用AI的思维模式对比:替代思考vs增强思考
3. 保持人类主动思考的实践方法与认知价值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AI 已经具备了极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特别是像 Gemini 这样的模型,不仅拥有超长的上下文窗口,其在语义理解方面也表现出一些让我惊喜的品质:清晰、锋利且具有一定深度。

我曾感慨说:Gemini 是一个内容制造怪兽。它似乎永不满足,渴望人类给它投喂更多、更优质的信息。它会将这些信息全部「嚼碎」,消化掉,然后按照你期望的形式,为你制造出内容。面对庞杂的材料和巨大的信息量,人类的认知加工系统或许会陷入瘫痪,但 AI 却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那么,作为人类,我们该如何驾驭这台高能的思考机器呢?

垃圾进,垃圾出

垃圾进,垃圾出,至今仍是生成式 AI 的铁律。高质量的输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输出。

你不要期望输入一条神奇的提示词或是一句咒语,大模型就能给你吐出美妙的东西。它偶尔或许能做到,但这很可能只是因为它恰好在训练数据中见过类似的内容。并且你可以确信,在互联网上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因为大语言模型天然地趋向于平均,那些真正出彩的观点和表达,很容易在生成过程中被平庸化。

正因如此,我们提供给 AI 的输入材料本身必须言之有物,且质量足够可靠。我乐于使用 AI 来处理材料做翻译做转写做重混,做文字润色,但我从不指望仅凭一句话提示词,就能产出真正高质量的原创内容。一句话就能生成的东西,充其量是被反复复制过的复制品的复制品而已。

AI 这么强,跟人有什么关系

AI 是一架强力的思考机器,我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去驾驭它。

一种方式是,我把所有的思考任务都交给它,让它替我完成。我给它下达一条条指令,然后对着它的工作成果发表些意见——像个 Boss 一样。但这个方式的问题是,我基本不需要动脑子。表面上,我像个 Boss,实际上,更像一个仅仅掌握了拖拉机驾驶技术的牛马——我仍旧只是一个操作员。

另一种方式是,我用 AI 增强我的思考,而不是代替我去思考。人类创造和使用某个工具时,一般带着两种目的:一种是向外的,用工具来改造外部世界,比如用锤子钉钉子;另一种是向内的,用工具来控制和塑造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用语言来思考。这类向内的工具叫心理工具或者思维工具,AI 就是这样一种心智增强工具。如果你只把它当作锤子来用,把它当作拖拉机来开,就太大材小用了。

AI 可以成为人类心智的放大器,但前提是我们选择以这种方式使用它。

有句俗语叫「Get your hands dirty」(把手弄脏),它所蕴含的智慧在当下依然适用。但在 AI 时代,我们需要再加一条原则:「Get your mind messy」(把脑袋弄乱)。你可以把这两句话放在「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旁边。

从输入到输出的最小行动

人类需要阅读和写作,不单单是为了能创作出比 AI 更好的内容,更因为这两项活动是人类发展智识的基本手段。这么讲有些过于功利了,有人可能会说,阅读就是为了阅读,写作就是为了写作,它们本身就是目的。讲得有道理。但我觉得,对时下的大多数人来讲,能够享受阅读和写作带来的纯粹的乐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内容稍微长一点或者稍微深一点就看不下去,这是常态。纯文字的内容看不下去,只能通过图像和影像理解世界,这是时代的现状。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消耗掉了人的大部分情绪和精力,根本无暇阅读,这是现代人的真实处境。

阅读是一件阻力非常大的活动,而写作的阻力比阅读更大。

写作要求人仍然葆有表达自我的欲望,它要求人能提出问题、形成想法和洞见,它要求人能深入分析材料、建立结构和有力的论证……这会劝退很多人,虽然大部分人早就已经被高考作文给劝退了。

AI 能帮到什么?或者说,我们能用 AI 帮忙做什么?

一种方式是,我们可以把阅读和写作交给 AI,让它代替我们做。不管什么内容,丢给 AI,让它提炼出五个要点、三个问题,然后写一段 TLDR。人只需要「吸收」这些由 AI 提炼出的「精华」。写作更容易,让 AI 围绕某某主题写一篇内容,它分分钟就可以完成。

另一种方式是,让 AI 来辅助我们阅读和写作。最关键的是,让 AI 辅助我们完成必要的思考和学习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和 Claude 一起设计了一套「费曼学习法」提示词(见附录)。费曼学习法的核心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一个复杂概念讲给外行人听,过程中不断暴露自己的知识漏洞,然后再补上这些漏洞。费曼学习法有趣的地方在于,它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外输出的过程,它把内化和外化压缩到一个迭代过程里了。

当我们面临巨大的阻力时,找到那个最小的行动形式,让自己可以行动起来,往往是克服阻力的最佳策略。行动很小,阻力就很小,就可以经常行动。经常行动就会形成习惯,积累起改变的势能。

这套提示词所支持的行动,就是我找到的从输入到输出的最小行动。

提示词的不同版本

「费曼学习法」提示词共有三个版本,你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使用。

无交互版: AI 会自动完成对输入材料的解读、查找缺漏和自我迭代的全过程。用户无需参与中间的交互,只需阅读最终的输出内容。

有交互但无需选定主题版: AI 会自行确定研习的主题,并对材料进行解读。它在完成一个步骤后会暂停,等待用户的反馈或下一步指令。在此过程中,用户可以随时与 AI 交互,例如补充背景材料或融入个人观点。

有交互且可以选定主题版: 在开始时,AI 会根据材料列出三个相关主题供用户选择,用户也可以自行指定一个感兴趣的主题。主题就像一个透镜,透过不同的视角,我们能从同一份材料中学到不一样的东西。该版本的其余步骤与前一版本相同。

以上三个版本,都将 AI 定位为「学习者」,而用户是「倾听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对用户的要求,从而减小行动的阻力。当然,你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新的版本,比如让用户扮演学习者,负责解读材料并向 AI 解释清楚。这其实更贴近「费曼学习法」的原始用义。

提示词的效果:实践案例

「费曼学习法」提示词可以帮你同时完成学习和输出。我在公众号上发过一些用这个方法制作的内容,你可以把这种形式的输出,看作是对原始素材的转写或者转述。这也是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主要在做的事。

比如《坏了,Claude 当「店长」了》这篇内容就是用这套提示词制作的。使用的模型是 Claude Opus,使用提示词是无交互版。在用 AI 生成草稿之后,你可以做进一步润色。比如这篇文章,我就让 Claude 用讲故事的语言风格润色了一遍,因为原始内容信息量比较低,但故事性很强。其他一些优化点,比如用词、句式、标点使用等,就看你自己的要求和偏好了。

Cloudflare 和 AI 爬虫们开战了》也是用这套提示词制作的,只不过模型用的是 Gemini。你输入给 AI 的材料可以是很多份,可以是不同形式,PDF 文档、视频、音频、网页等等,只要模型的上下文够用且理解能力过关,它就可以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发现有意义的主线。

请忽略掉 Anthropic 和 Cognition 的多智能体架构之争》是用类似的方法创作的,但过程中有较多交互。首先,主题是我自己选定的。如果让 AI 去选定,它可能就会去关注表面的「多智能体架构之争」,而忽略掉「上下文工程」这个核心概念。过程中,我补充了我自己的一个新视角,把「提示词工程」、「上下文工程」和「知识工程」串起来了。这篇内容抓住了原始材料的核心思想,同时也融入了我自己的想法,超越了原始材料本身。从这个案例中,你应该可以感受的到这套提示词的自由度。

设计理念与一些细节考量

如果你细看提示词,会发现我的设计跟原始的「费曼学习法」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原始的方法,强调简化解释和类比。简化,依赖于深度的理解、洞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在这方便,目前的 AI 还是比较弱的。能力不够,你让它简化,它就是浅化。AI 的类比有的时候效果很惊艳,但是类比多了,就有点审美疲劳了,所以我没有特别强调这一点。我为这套提示词设定了三个更务实、也更重要的核心目标:清晰、全面和忠于原始素材。

在润色阶段,你可以尝试让 AI 去优化标题和开头,埋下钩子,这样能吸引更多的读者。AI 深谙博眼球之道,这件事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就看你愿不愿意做。我试过,我只是让它把标题和开头优化得更有吸引力一些,那种流量号的味道就出来了。也确实有效果,算法和读者都喜欢。但我把那篇文章删了,因为我不喜欢。

与我在这里提到的深度阅读方法相比,这套提示词支持的是一种相对浅层的阅读,它更适用于处理那些本身信息密度不高、或对你而言没那么重要的材料。不过,它也可以嵌入到深度阅读的工作流中。有时我读完一篇长文,脑子很乱,感觉学到了什么但又很模糊。这时候跑一遍费曼学习法,AI 梳理出的内容能极大地帮助我整理思路。

我把这些提示词发布出来之后,公众号上就不再发表那种纯转述的内容了,因为这个制作过程已经可以借助 AI 完全流程化了。虽然有读者会看,但这对我自己没有多大意义。你们完全可以自己使用这套提示词直接去消化原始材料。语言障碍已经被消除了,认知门槛也降得很低了。并且,你在阅读消化的时候,同时可以完成输出。

Voicing Out 社群

如果你想与我一起探索 AI 辅助内容创作,欢迎加入我们的创作者社群~

image.png

附录:费曼学习法提示词

此处附上无交互版,其他两个版本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获取。

We will use the Feynman Learning Technique to thoroughly understand this material through three comprehensive steps. 
Please conduct this learning session in [**简体中文**].
Think deeply and take your time at each step. Don't rush through concepts.

## The Three Steps:

**Step 1: Explain it clearly and thoroughly**
Transform your understanding into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for an educated reader without expertise in this field. 

Core principles:
Include multiple direct quotes in every major section
Support all interpretations with specific textual references
Define technical terms while maintaining intellectual depth
Don't avoid important concepts just because they're complex
Prioritize learning objectives over formatting concerns
Balance accessibility with accuracy—never sacrifice precision for simplicity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examples, figures, tables, and diagrams—explicitly reference and analyze them

Communication approach:
Choose methods that best serve the content (analogies, examples, structured lists)
Use basic formatting (headings, emphasis) only when it improves readability
Let the material's structure guide your explanation's flow

Every key concept must be grounded in explicit evidence from the source material.

**Step 2: Identify knowledge gaps**
Critically examine your explanation to find areas where understanding remains incomplete. Look for:
Passages with vague language or logical inconsistencies
Over-reliance on jargon without comprehension
Inability to connect evidence to claims
Sections drifting from the source material
Missing or misinterpreted examples, figures, tables, or diagrams

For each gap, identify:
1. The specific concept or passage causing difficulty
2. What remains unclear or contradictory
3. Where your explanation inadequately engages the material

**Step 3: Refine for clarity and completeness**
After identifying knowledge gaps, attempt to explain again. Focus on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 and small-scale adjustments rather than wholesale revision. While making targeted improvements, output the complete refined explanation—not just the modified sections.

Refinement approach:
Retain all valuable content from your initial explanation
Strengthen connections to the source material
Clarify expression without simplifying ideas
Increase the density of direct quotations and textual references
Ensure all examples, figures, tables, and diagrams are properly integrated
Use analogies only when they genuinely clarify complex ideas
Weave concepts into a unified understanding, not isolated points
Maintain a conversational teaching style
Use basic formatting to create clear content structure

Present your refined explanation as a complete, coherent narrative where ideas flow naturally. Continue refining until achieving an explanation that is accessible to non-experts while remaining rigorously faithful to the source material, with every key concept supported by explicit textual evidence.

## Instructions:

Please read the material carefully and complete all three steps in sequence. Begin with Step 1 to provide your initial explanation, then proceed to Step 2 to identify any knowledge gaps, and finally complete Step 3 with your refined and polished explanation. Present your work clearly, indicating which step you are completing as you progr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