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用AI编程月赚近2万?揭秘如何通过正确顺序和思路转变,让AI成为你的"技术员工"。 核心内容: 1. 从AI编程陪跑案例看微小进步带来的正反馈循环 2. 项目成功的关键:选对AI工具与保持基本技术判断力 3. 给新手的建议:为什么图形化IDE比命令行工具更适合学习
- 被群友一句话点醒后,我用AI编程月赚近2万的完整复盘
- 揭秘AI编程陪跑式教学:如何让学员心甘情愿付3000元学费
- 我30天狂赚1.8万,6个学员抢着交钱
- 终于公开!让6个人心甘情愿交3000学费的AI编程套路
如果新手描述不清(例如“写一个游戏”),结果可能不理想;但即使生成正确代码,新手也不知道为何正确,类似“运气好抽到 SSR”。那些图形化 IDE 提供实时代码补全和错误提示,反倒有种“边写边教”的氛围感。
虽然我们说,你并非需要像传统的方式那样去学「编程」,但是不代表你可以啥也不懂,只是在 AI 的加持下拥有了更高效的学习方式,编程可不是是“描述需求 → 得到代码”就完事儿了,它更重要的还有分解问题,找问题与调试等等。
但凡你用 AI 写过写过几个项目,你就知道,至少在当前的水平下,维护它,找问题解决问题有多烦人~
我特别建议参加我陪跑的同学,要善于用 AI 的方式解决 AI 的问题,用 AI 来教 AI,拿到 AI 生成的结果后,多点好奇心,在输入框里多问一句“这一行是做什么的?”或“为什么要用这个?”,这才是干中学啊。
比如,前阵子有人对路径这个问题就很拧巴~那么 AI 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教学:
AI 就是这么有耐心,哪怕你是个大傻子,它都有耐心和好脾气给你讲明白,只要你敢问,这又是我爱说的那句话:你要敢于问傻问题。
然后就是养成将需求分解为小任务的好习惯,不知道怎么拆解需求,同样的让 AI 帮你,或者你每次一句话扔给 AI 对话框的时候,AI 的返回内容(尤其是开头的分解说明)是一个需求拆解的模板。你可以模仿这种方式,列出子任务。
举个例子:
需求:写一个 Python 程序,统计用户输入的文本中每个单词出现的次数。
很模糊的操作就是这样:帮我写一个统计单词出现次数的程序。
你自己根据这个需求拆解下可能是这样:
1,获取用户输入:提示用户输入一段文本。
2,预处理文本:将文本转换为小写,分隔成单词列表。
3,统计单词:用字典记录每个单词的出现次数。
4,输出结果:打印每个单词及其出现次数。
5,交互都在一个前端页面实现,设计风格用新粗野主义。
得到的东西就不会那么「随机抽卡」,你掌控的部分变得多起来。完整的页面效果是这样的:
等待用户输入~
上面的就是输出结果~
总结下需求分解:
- 模仿 AI 的分解:记录 AI 列出的子任务,模仿其结构(界面 → 逻辑 → 错误处理)。
- 从小任务练习:选择简单需求(如单词计数),自己尝试分解,再对比 AI 的分解。
- 逐步实现:每次只让 AI 生成一个子任务的代码,自己尝试其他部分,遇到问题再求助。
- 反思与迭代:完成需求后,检查分解是否合理,尝试优化或增加功能。
一个碎碎念,又写了这么多,如果你看到这里就言简意赅下归纳下都说了个啥~
虽然命令行工具效率高,但对新手来说确实像「黑盒魔法」,木有那种「边做边学」的感觉。
图形化工具的实时反馈和错误提示,确实更像是在「教学」而不是「代劳」。等你能驾驭更多东西的时候,你可以用 cc 这种生产力工具了。
顺序:从简单到复杂,追求微小而确定的进步,思维转变:像老板一样管理AI,学习方式:用AI教AI,保持好奇心,还有需求分解的实践建议。
最后我要说:从「我要学会编程」变成「我要学会用 AI 解决问题」,这确实是当下更实用的技能路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8
2025-05-24
2025-08-06
2025-05-22
2025-06-12
2025-05-28
2025-06-23
2025-05-19
2025-05-21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