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教育如何在中小学落地?四个创新案例带你探索技术与教学的完美融合。 核心内容: 1. 环保议题与AI对话:Chillicothe中学通过聊天机器人项目融合可持续发展教育 2. 自动驾驶机器人挑战:Dunham学校用AI控制机器人探索自动驾驶技术 3. 项目式学习实践:四个案例展现AI教育打破学科壁垒的创新路径
在各项因素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正在进入中小学学校的课堂。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应用的尝试,更是对教育模式与学生能力培养方式的深刻变革。但更多时候,需要各个学校的负责人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摸着石头过河——他们需要根据自身的教育资源、学生背景与课程安排,探索适合本校的AI教学路径。这种“边学边做”的过程,虽充满不确定性,却也蕴含着无限可能。
由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主导的“人工智能探索及其在学校中的实践应用”项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我们自己实践的参考。
以下四个来自美国不同地区学校的案例,展现了教师如何通过项目式学习(PBL)将AI引入真实课堂,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
🌱 案例一:环保议题与AI对话—— Chillicothe中学的可持续生活倡议
项目地点:密苏里州,Chillicothe Middle School
项目教师:Melissa Englert(创新与学习教练)
学校背景:1,870名学生,农村学区,49%为低收入家庭学生
对于密苏里州奇利科西中学的教师兼创新学习教练 Melissa Englert 来说,人工智能为她的“全球公民”课程带来了令人兴奋的全新参与方式。学生们正在学习牛仔裤制造对环境造成的代价,AI 让他们有机会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创建一个聊天机器人,向公众普及如何通过改变购物和洗衣习惯来减少这些代价。
“借助聊天机器人,学生可以扮演机器人进行对话,”Englert 说。“这样,他们不仅学会了 AI 的工作原理,还能理解并主动教授正在学习的知识。”开发过程把编码与算法思维等计算思维技能引入课堂,极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Englert 表示,通过 AI 项目,学生不仅了解了 AI 的运行机制,还运用 AI 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解决诸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制造等真实问题。项目也引发了关于 AI 伦理与技术责任的讨论。
“技术与 AI 让学生对项目更感兴趣,并激发了他们对主题的好奇和提问”
1)聊天机器人以“对话+模拟演绎”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AI运行原理。
2)学生角色扮演机器人与同伴互动,增强理解与表达力。
3)项目集成了计算思维、设计思维与社会责任教育,打破了学科壁垒。
项目地点:路易斯安那州,The Dunham School
项目教师:Ed Van Haute(科学与STEM教师)
学校背景:735名学生,私立学校
邓纳姆学校初中科学与 STEM 教师 Ed Van Haute 通过参加 ISTE“学校环境中的人工智能探索及其实践应用”在线课程,带领学生踏上人工智能发现之旅。他利用所学,启动了一个课堂项目:让学生用 AI 控制小型机器人车辆,探索自动驾驶汽车背后的技术。
项目目标是让车辆穿越迷宫并最终学会识别道路。“这对我来说和学生们一样,都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Van Haute 说。“AI 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这些可能是孩子们未来将要面对的工作,我们必须提前准备。”学生对 AI 的政策与伦理提出了诸多疑问,并观察了 AI 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经历激励 Van Haute 在现有基础上寻找新的合作机会。他希望与高中计算机科学教师合作,把 AI 概念从初中 STEM 课堂顺利过渡到高中,并继续探索如何将 AI 整合进 STEM 课程。项目也让他得以与校外教育者合作,共享 AI 教学经验。
1)项目强调计算机视觉与AI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
2)教师以学习者身份参与,与学生共同探索未知。
3)教学过程中,学生开始主动讨论AI的伦理、就业、生活应用等议题。
项目地点:阿拉巴马州,Hoover City Schools
项目教师:Melanie Haynes(技术整合教练)
学校背景:13,856名学生,城市公立学校
胡佛市学区的技术整合教练 Melanie Haynes 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带领一组学生开展人工智能项目。“起初,学生们并不理解什么是 AI,但随着学习深入,他们逐渐掌握了 AI 的抽象概念,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识别 AI 的存在。”
Haynes 与学生共同创建了一个网站聊天机器人——“健康心脏聊天机器人”。用户点击不同食物或活动选项后,聊天机器人会描述其对心脏健康的影响,并配合学生演示的心脏泵模型视频,展示该食物或活动对血流的作用。聊天机器人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引导其做出更健康的选择。学生迅速掌握了如何设计对话流程、预测用户输入并准确回应。
Haynes 视该项目为自己及学区内其他教师的起点。“教师们对在课堂上引入 AI 等新理念非常开放,我相信这只会越来越好。”项目结束后,她不仅认识到 AI 在社会中的普遍存在,也开始思考 AI 在不同领域的无限应用可能。
1)项目融合了健康教育、数据反馈与交互设计。
2)学生学会构建多路径对话流程,提前设定用户输入与反馈机制。
3)引导学生理解AI如何根据用户数据实现个性化引导与推荐。
项目地点:伊利诺伊州,Westville School District
项目教师:Lisa Coburn(技术协调员)
学校背景:1,323名学生,郊区学校,60%为低收入家庭学生
韦斯特维尔学区的技术协调员 Lisa Coburn 在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时设定了双重目标:让学生通过创建 AI 设备,去帮助其他学生学习。她希望借此简化课堂流程,如帮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行课堂管理,或让英语学习者练习口语技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
Coburn 指导学生编写聊天机器人脚本,为一款自然语言识别应用定制课堂回应,用于处理诸如排队吃午饭等简单、重复性任务,或提供简易教学指令,使教师最终能将 AI 融入日常教学。三名学生曾向伊利诺伊州参众两院议员公开展示该项目。“学生的表现超出预期,他们已经开始思考比原项目更进一步的 AI 应用”Coburn 说。
“学生必须预测各种可能的回答,并考虑当收到非预期回答时该如何调整措辞或应对 AI 误解……他们需要规划 AI 可能采取的不同路径,”Coburn 解释道。由于学生日常已将 AI 用于娱乐,从教育角度重新审视 AI 既新鲜又熟悉。“让学生编写聊天机器人脚本,使他们成为合作型问题解决者。我对项目成果非常满意,期待后续发展。”
AI教育设计亮点:
引导学生构建多路径自然语言理解结构,锻炼问题预设与容错处理。
项目特别关注特殊教育、语言学习者与教学效率提升。
将AI从娱乐工具转化为教育辅助角色,深化学生对技术应用领域的认知。
总结与反思:
尽管四所学校的项目内容各异,但它们有几个共同特点值得强调:
看了这四个AI教学项目案例,我们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对AI教育的理解,我们往往只想到了“就AI讲AI”,忘记了与其他教育目标、其他教育活动的融合。对大部分学科的学习而言,只学“提示词”,不学“任务工程”、“用AI解决学科问题”,至多只能在形式上实现“AI+教育”,AI和教育仍然是分离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28
2025-08-06
2025-06-12
2025-06-23
2025-06-18
2025-06-08
2025-06-09
2025-06-08
2025-06-30
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