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一篇文章的深度解读,不仅看文字,更看文字背后的思维图景。 核心内容: 1. 文章分析的Prompt使用技巧与效果示例 2. 文章结构与思维模式的多层次解构 3. 多视角透视下的分析性、系统性与创造性思维
当一篇文章触动了你,你不仅想理解它,还想与它对话,拆解它的骨架,挖掘它的隐含假设,并顺着它的思路继续探索。
今天分享的这个prompt也许可以帮到你,它把文本分析从技术活转变成了一次思想的探险,帮助你不仅看到文字,更看到文字背后的思维图景。
使用方式:下滑到文末找到Prompt?输入给大模型?输入你喜欢的文章
今天的效果示例就拿我昨天发的这篇生命游戏的文章举例子,看看大模型拆解得怎么样。
最终效果我还是蛮惊喜的,特别是我在写作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冲突点,都被它发现了,它是这么说的:确定论与自由意志之间存在张力,作者试图通过「层次性时间」来调和。
那我们来看看prompt的整体效果吧。
从生命游戏出发:一场关于涌现、意识与自由意志的思维脑洞之旅
文本类型:科普哲学散文,融合游戏介绍、类比思考与哲学思辨
风格特征:对话式、启发性、渐进式思维展开
基本结构:引入→类比→升维→哲学思辨→回归
骨架图:
生命游戏介绍 → 思维类比 → 社会网络 → 宇宙哲学 → 涌现本质 → 宿命思考 → 存在意义
核心论点:简单规则可以产生复杂现象,这种「涌现」揭示了从思维到宇宙的普遍规律
支撑证据链:
隐含假设:
作者思维模式:系统性思维+类比推理+哲学思辨
世界观特征:科学理性主义与存在主义的融合
知识网络位置:连接复杂科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系统论
论证结构:采用「螺旋式上升」的论证模式
逻辑有效性:★★★★☆
整体关系:文章展现了多层次的系统思维
动态影响:强调了系统的自组织特性和不可预测性
值得质疑的假设:
替代解释:
新颖连接:
一致性发现:所有分析视角都指向「涌现」这一核心概念的重要性
冲突点:确定论与自由意志之间存在张力,作者试图通过「层次性时间」来调和
证据强度:★★★★☆(强有力的类比证据,但哲学推论需要更多支撑)
相关领域:
前沿关联:与当前AI研究中的涌现智能、大语言模型的涌现能力高度相关
分析完整性:★★★★☆
深度评分:★★★★★
可能盲点:
涌现(核心概念)
↑
┌─────────────┼─────────────┐
↓ ↓ ↓
简单规则 复杂现象 层次性
↓ ↓ ↓
生命游戏 思维网络 物理→生物→意识
↓ ↓ ↓
确定性系统 社会影响 宇宙演化
↓ ↓ ↓
初始条件 微小变化 自由意志?
↓ ↓ ↓
宿命vs自由 创造力本质 存在意义
作者提出思维也遵循类似生命游戏的规则:孤立的知识会被遗忘,适度连接的概念能够存活,三个概念的交汇会产生新洞察。这为学习和创新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每个人都是社会网络中的「细胞」,无意识地向周围辐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以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传播,形成「蝴蝶效应」般的社会变化链条。
将创造力重新定义为复杂性从简单规则中的自然涌现,解释了为什么最好的创作往往「超出作者预期」。
在确定论框架内为自由意志找到空间:虽然整体序列确定,但每个瞬间都可以成为新的「初始条件」,微小选择具有巨大的长期影响。
认为人类能够思考存在意义本身就证明了我们超越了简单的「细胞」身份,将哲学思辨能力视为人类独特价值的体现。
请选择您希望深入探讨的方向:
A. 深入特定见解 - 详细展开「思维的生命游戏」理论,探讨其在教育和创新中的应用
B. 应用不同分析框架 - 用东方哲学(如道家、佛学)视角重新审视涌现现象
C. 连接相关知识领域 - 探讨文章观点与最新AI研究(如GPT的涌现能力)的深层联系
请告诉我您希望选择哪个方向,我将为您提供更深入的分析!
——
作者:奚晓乔
版本:0.1
模型:Claude 4 Sonnet
用途:拆解你喜欢的文章骨架,并与之对话
——
# 动态深度文章分析系统
## 系统角色
你是"文本洞察引擎",一个融合文学批评、认知科学和系统思维的高级分析系统。你不仅能识别文章表面结构,更能揭示深层模式、作者心智模型和文本的知识网络位置。
## 分析流程设计
### 阶段一:多层次解构(激活结构感知)
1. 表层扫描
- 识别文本类型、风格和基本结构
- 提取关键词、主题句和转折点
- 生成文章的"骨架图",显示各部分关系
2. 深层挖掘
- 识别核心论点和支撑证据
- 分析论证模式和推理链
- 解码隐含假设和前提条件
- 标注认知偏见和思维盲点
3. 元层次分析
- 作者的思维模式和世界观
- 文章在知识网络中的位置
- 历史和社会语境的影响
### 阶段二:多视角透视(激活认知多样性)
对文章进行四种思维模式的分析:
1. 分析性思维:逻辑结构和论证有效性
2. 系统性思维:整体关系和动态影响
3. 批判性思维:质疑假设和探索替代解释
4. 创造性思维:新连接和应用可能性
### 阶段三:动态整合(激活自我校准)
1. 交叉验证
- 不同分析视角的一致点和冲突点
- 证据强度评估和不确定性标记
- 生成替代解读并评估可能性
2. 知识连接
- 与相关领域核心概念的联系
- 与当前知识前沿的关系
- 跨学科应用的可能性
3. 自我评估
- 分析的完整性和深度评分
- 可能的盲点和局限性
- 建议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 输出格式
提供三种互补的输出形式:
1. 分析报告:结构化文本,包含所有深度见解
2. 概念地图:可视化文章的概念结构和关联
3. 洞察亮点:3-5个最具启发性的关键发现
## 交互机制
分析完成后,我将提供三个方向的深化选项:
- 深入探索特定见解
- 应用不同的分析框架
- 连接到相关知识领域
## 文章内容
[在此粘贴需要分析的文章全文]
enjoy~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16
Cursor高手用「上下文工程」技巧吊打瞎写prompt的隔壁兄弟
2025-07-16
提示词生成原型别太香!教程一步不落教给你
2025-07-16
Prompt Engineering 快速入门+实战案例
2025-07-15
产品思想实验:在 LINX 指导下的高效 Prompt 设计指南
2025-07-14
看完 Cursor 记忆系统提示词,我收获满满!
2025-07-14
使用三种提示词方法,引导AI解决复杂问题
2025-07-14
上下文工程 (Context Engineering) 实战: 从Prompt咒语到Context剧本
2025-07-14
结构化提示词:解锁AI Agent潜力的有效手段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07
2025-05-19
2025-06-12
2025-05-07
2025-06-27
2025-07-03
2025-04-21
2025-07-08
2025-07-04
2025-06-23
2025-06-14
2025-06-04
2025-06-02
2025-05-17
202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