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眼镜如何从炫技玩具变成生活必需品?Ray-Ban Meta的"先做好眼镜"哲学值得借鉴。 核心内容: 1. 当前AI硬件存在"5岁智商"困境:功能丰富但理解需求不足 2. Ray-Ban Meta成功秘诀:先做好日常眼镜再叠加AI功能 3. Google Glass失败教训与乔布斯"简单哲学"的现实启示
XREAL创始人徐驰最近给AI眼镜市场泼了一盆冷水:"现在的AI眼镜更像是一个5岁小孩的智商,还没有让消费者每天持续佩戴的黏性。"
这话听起来很刺耳。但联想到最近某厂商AI眼镜网传的高退货率,却也是实情:AI眼镜如何从炫技的演示品变成生活的必需品?
徐驰的这个比喻很形象。5岁小孩的特点是什么?好奇心强,学习能力强,但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经常答非所问。现在的AI硬件确实很像这样的小孩: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往往不是真需求或者伪需求。
就像,你戴着AI眼镜问它"今天天气怎么样",它可能会告诉你当地的气温、湿度、风速、紫外线指数,甚至还能预测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但你可能真正想知道的还有"需不需要带伞"。
这就是当前AI硬件的尴尬:理论上技术上很先进,但在理解用户真实需求方面还很幼稚。它们像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孩子,急于展示自己知道的所有词汇,却还不完美。
对比,Ray-Ban Meta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更轻便、更日常、更便宜。这给不少玩家带来启发,大家都想摸着Meta过河。
但很多人只看到了表面:轻便、便宜。真正的核心是"日常"二字。Ray-Ban Meta的产品经理可南说过,做好一款智能眼镜,最核心的点是先做好一副眼镜。
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但背后的设计哲学很深刻:不要试图用AI来定义产品,而要用产品来承载AI。用户买的是眼镜,不是AI;AI只是让这副眼镜变得更有用的附加功能。
Ray-Ban Meta的产品逻辑在于,先发展智能眼镜产品,随后叠加AR显示,并舍弃了屏幕,以此对产品形态进行更好地控制,这不仅让AI眼镜回归日常,还让产品价格降了下去。
舍弃屏幕这个决定很有意思。屏幕本来是展示AI能力的最直观方式,但Meta选择了放弃。为什么?因为屏幕会让眼镜变重、变贵、变复杂,而这些都是"日常"的敌人。
早在2012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Glass,几乎与智能手机同一时期出现,但却在高调推出后黯然离场,也未能催生出现象级消费品牌。
Google Glass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它没能让智能眼镜回归"日常"。它太像一个科技产品,而不像一副眼镜。戴着它走在街上,你会感觉自己像个外星人。
Google Glass犯了一个很多科技产品都会犯的错误:过度炫技。它想展示所有可能的功能,结果每个功能都不够好用。它想成为一个全能的设备,结果在任何一个场景下都不如专门的设备。
这个教训很重要:在AI硬件的设计中,克制比放纵更重要。不是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应该做什么才做什么。
正如乔布斯那句经典的话:"把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留给用户。"在AI硬件热闹而繁荣的水面之上,这句话仍然值得更多人学习。
比如,AI耳机可以做语音识别、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环境感知等等,但最成功的产品往往只专注于一两个核心功能,把它们做到极致。
很多AI硬件创业公司都强调用户教育的重要性。确实,新品类需要教育用户,让他们理解产品的价值。但用户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教育成本太高,可能意味着产品本身不够直观。
最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说明书的产品。用户拿到手就知道怎么用,用了就知道有什么好处。如果需要花很长时间教育用户,那可能是产品设计有问题,而不是用户有问题。
PLAUD的AI录音设备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使用逻辑很简单:录音、转写、总结。用户不需要学习新的交互方式,也不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流程,只是把原来的录音笔换成了一个更智能的版本。
以AI耳机为例,其原本的基础功能是音质和降噪,AI能力接入后,既可以优化基础能力,也带来了新的延伸价值,如针对会议场景的实时转写、翻译等,健康场景下提供心率识别等新功能。
这种渐进式的智能化策略很聪明:先保证基础功能足够好,再逐步添加AI功能。这样既降低了用户的接受门槛,也减少了产品失败的风险。
用户买AI耳机,首先是因为它是一副好耳机,其次才是因为它有AI功能。如果基础功能都做不好,再强的AI也救不了这个产品。
从"5岁小孩智商"到日常生活的必需品,AI硬件需要完成一个重要的跨越:创造习惯。
演示阶段的产品可以炫技,可以展示各种可能性,可以让人眼前一亮。但日常阶段的产品必须可靠、实用、不添麻烦。
这个跨越不容易,需要产品团队有足够的克制力和判断力。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展示技术的先进性,什么时候该隐藏技术的复杂性。
最终,最成功的AI硬件可能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懂得"装傻"的。它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展示智能,什么时候该保持简单。它们明白,真正的智能不是无所不能,而是恰到好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01
HiAgent新升级!打造与企业一起成长的智能体工作台
2025-07-22
iPhone16 接入 Grok 4,国行果粉同步全球最强AI
2025-07-21
Dify v1.6.0:内置双向 MCP 支持
2025-07-08
微信支付这波操作把我干懵了,Agent能赚钱?
2025-07-08
OpenAI 的第一款 AI 硬件,竟然是一支笔?
2025-07-07
饿了么联创做了个 AI 日历拿了 1100 万美金,华人团队做的 AI 招聘突破 100 万美金 ARR
2025-07-04
淘宝直播数字人:服务端工程技术
2025-07-03
淘宝直播数字人:音视频&算法工程技术
2025-05-20
2025-05-29
2025-05-22
2025-05-14
2025-05-18
2025-05-08
2025-05-12
2025-05-13
2025-07-08
2025-05-12
2025-07-08
2025-07-08
2025-05-27
2025-05-24
2025-05-17
2025-05-14
2025-05-12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