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截止目前我们也简单了解了关于大模型的数据污染攻击、模型窃取攻击、对抗性攻击等攻击方式,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新的攻击方式-模型的逆向攻击。
攻击场景:攻击者并不关心模型本身的内部结构或算法,而是试图通过反复查询该模型,逆推出某个人物的面部图像。攻击者手中已经掌握了某个特定用户的姓名标签,例如,他们知道这个人是“张三”。
执行过程:攻击者开始利用模型的API,向系统发送大量的合成面部图像,要求系统识别是否为“张三”。每次系统都会告诉攻击者,所提交的面部图像是否与“张三”的面部特征相符。攻击者根据系统的反馈不断优化这些合成图像,使得合成图像越来越接近真实的“张三”的面部特征。
结果:经过无数次迭代和优化,攻击者最终可能生成一幅与“张三”极为相似的面部图像,尽管他们从未真正见过“张三”的面部照片。这就意味着,通过逆向工程技术,攻击者能够间接地从模型的输出反向获取到输入数据的一部分敏感信息——在这里就是个人的面部图像,进而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
总结来说,模型逆向工程就像是一个侦探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询问一个“黑箱”,最终拼凑出了本来隐藏在黑箱内的秘密画面,而这正是隐私保护的重要挑战之一。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30
Cursor 2.0的一些有趣的新特性
2025-10-30
Anthropic 发布最新研究:LLM 展现初步自省迹象
2025-10-30
让Agent系统更聪明之前,先让它能被信任
2025-10-30
Rag不行?谷歌DeepMind同款,文档阅读新助手:ReadAgent
2025-10-29
4大阶段,10个步骤,助你高效构建企业级智能体(Agent)
2025-10-29
DocReward:让智能体“写得更专业”的文档奖励模型
2025-10-29
沃尔沃RAG实战:企业级知识库,早就该放弃小分块策略
2025-10-29
大模型的Funcation Calling是什么?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10-02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29
2025-10-29
2025-10-28
2025-10-28
2025-10-27
2025-10-26
2025-10-25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