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深入解读工作流与智能体的区别及其应用场景。 核心内容: 1. 工作流和智能体的定义与特点 2. 何时使用工作流,何时使用智能体 3. 大模型与智能体的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
什么是工作流(Workflow)?
什么是智能体(Agent)?
一个智能体 = 多个工作流的组合
智能体可以拆解为多个子任务,而每个子任务可能是一个工作流。
何时用工作流,何时用智能体?
先用工作流解决问题,只有在必要时才增加智能体的自主性。
有啥用?
如果任务可以标准化、固定流程执行,就用工作流,更简单、高效、可控,适合自动化执行。
如果任务需要灵活应对复杂情况,才考虑智能体,但智能体的计算成本更高,也更难控制结果。
无论是做产品、优化流程,还是理解AI的实际能力,搞清楚这两者的区别能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解决方案。
比如客服系统,
99% 的常见问题(如“如何退款?”)可以用工作流自动处理。
但遇到情绪激动的用户,就需要智能体来判断并调整回复方式。
比如企业内部自动化,
工作流适合审批流程、财务报销、订单处理等。
智能体适合分析数据、智能推荐、个性化客户服务等。
也算是有助于做更聪明的决策,少走弯路不是?
其他
大模型本身是不是智能体(Agent)?那智能体(Agent)是不是大模型么?
我觉得不是吧,现在的大模型看来更像是个大脑,要把眼睛,手什么都加上才算?毕竟智能体得干执行层面的活儿嘛。
智能体 = 有大脑 + 眼睛(感知)+ 手(执行)+ 记忆(长期知识)+ 反馈机制(优化)
那机器人肯定是咯!
那么未来的大模型发展到一定阶段了,大概率就是智能体本身吧,那智能体算就是大模型本身咯。
那大模型 + MCP算不算智能体呢?
如果大模型完全内化了 MCP(即能自己管理多个任务、动态规划、调整策略,并且像多智能体系统一样协作),那它就可以被称为智能体。
也就是现在都是「外挂」,它只是让 LLM 变得更智能的一种方法,所以还不算智能体。
MCP又是什么玩意儿?
说实话,这个玩意儿我到现在也是一头雾水的,等我体验更多场景了在跟大家说……
最后我要甩锅了:我们的困惑,本质上是 “Agent” 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
PS:第一张图是Midjourney画的猫,后面的配图都是来自4o,Claude3.7。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13
蚂蚁数科宣布:支持企业客户按大模型应用效果付费
2025-09-13
阿里Qoder IDE进行AI辅助编程的简单验证
2025-09-13
Docling将pdf转markdown以及与AI生态集成
2025-09-13
Claude Code 为何如此强大?Anthropic 万字长文揭秘 AI Agent 工具开发五大“心法”
2025-09-12
从“代码补全”到“知识对齐”:Qoder Repo Wiki 迎来重磅升级
2025-09-12
基于智能体的自适应资损防控体系 - 淘工厂实践(二)
2025-09-12
运维老王:创业第十年,我用Elevo找回内心翻腾的梦想
2025-09-12
大模型可观测1-5-10:发现、定位、恢复的三层能力建设
2025-08-2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19
2025-07-29
2025-09-08
2025-08-19
2025-08-20
2025-07-04
2025-09-12
2025-09-11
2025-09-11
2025-09-09
2025-09-09
2025-09-08
2025-09-08
202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