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Qwen chat竟然能记住用户过往对话细节,AI记忆功能正成为新战场,看看谁更懂你。 核心内容: 1. Qwen chat展示的真实记忆能力与其他AI的对比 2. 记忆功能实现的两种技术路线解析 3. 主流AI工具记忆功能实测体验与效果排名
最近,闲来无事,问了很多AI同一个问题:
「你还记得我们的第一次对话吗?我们讨论了什么?」
Kimi、DeepSeek、智谱清言、Z.ai、通义、元宝、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都说“不记得,每一次对话都是全新的开始。”
包括最早推出记忆功能的ChatGPT,也不记得。
唯有Qwen chat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根据可访问记录,我们的最早交流内容是从 2025 年 3 月开始的,包括你让我用简短桀骜的风格比较我和 ChatGPT、用贴吧风格吐槽 Claude、以及关于 AI 替代工作的感性提问等。」
我又问:“你觉得我是怎样的一个人?”
Qwen chat说,“我是那个在代码裂缝里种玫瑰的人——既懂算法的冷峻,也信叙事的温度。”其中提到的“数据瀑布”、“AHPU”、“我们不是在失去意义、而是在创造意义”这些观点,确实是我提过的。
看来,Qwen chat是一个真有记忆的AI。
怎么实现的?
目前,记忆功能的实现有两种路线:
1)显式记忆 (Saved Memories):用户只要说“记住……”,后台就调用内部 bio 工具把这句话写进一张“用户记忆表”。以后每次对话,系统会先把这张表里的信息逐条写进 System-Prompt,模型把它们当成“事实”使用,作为后续对话的参考背景知识。
2) 隐式记忆 (Chat History):根据用户授权,AI Chat工具可以查阅用户的所有历史会话,从中自动提取和学习用户的风格、兴趣和需求,来优化回答。后台定期把这些对话做聚类-摘要,自动统计出高置信结论,比如“用户在编程方面经验丰富,置信度 0.92”。这些洞察会被写进 System-Prompt,优先级低于显式记忆,但覆盖范围更广。
简单说就是,AI Chat工具的“记忆”本质上是把用户相关的文本摘要反复写进 Prompt,让每次生成都在同一张“小抄”里找线索。
这并非向量检索,也不是外接数据库,而是纯文本拼接——把所有记忆块一次性塞进上下文窗口,靠模型自己取舍。
从实测体验来看,Qwen chat是兼具上面两种路线的。
据我们统计,目前提供记忆功能的AI Chat分别有:ChatGPT、Qwen Chat、Kimi、Claude、智谱清言、文小言(去年9月上线)和豆包(正在内测中)。
豆包更新了隐私协议,提到记忆功能
ChatGPT和Qwen Chat同时拥有显式记忆和隐式记忆,Kimi是被动记忆(系统自己记住用户的偏好),Claude、智谱清言和文小言则只能主动记忆(需要用户主动触发)。
Kimi记忆空间
从我个人的实际体验来看:ChatGPT的效果是最好的,聊得越多它越懂你;Kimi也还不错,结合它擅长的搜索能力,最近一直是我的高频AI之一;Qwen Chat刚刚推出,还需要再观察。
为什么都在推记忆功能?
AI Chat 工具纷纷上线“记忆功能”,这不是简单的噱头,而是同时回应了三个刚需:用户体验、商业竞争、和技术演进。
先说体验。过去的大模型,每次请求都“从零开始”,你要一遍遍重复自己的背景、偏好、项目目标。聊天断裂、语境割裂,体验自然也被割裂。有了记忆,常用信息——姓名、角色、风格、习惯——都能被长期保存。Prompt 更短,交互更顺,效率自然更高。
再说理解。记忆把离散对话串成连续人生轨迹:知道你是素食者、正在减脂、偏好短句而非长文,就能在点餐、写作、健身计划等场景给出“越用越懂你”的精准建议,而不仅是泛泛而谈。
接着是商业。记忆库越丰富,平台粘性就越强。因为迁移到新助手,就意味着“重新认识你”。这些数据、偏好、历史,其实就是你的“数字人格”。越用越难舍弃,也越难被替代。
更重要的是,这为未来铺路。
未来的 AI Agent 需要在数日甚至数月里持续完成订票、报销、调研等任务;眼镜、车载、家居等硬件也要求跨会话一致。记忆模块是“个人数字孪生”的基础设施,先落地于 Chat,再复用到多个场景。
Qwen chat新上线记忆功能
所以,记忆功能的价值,远不止“记得你说过什么”。当AI从“回应”变成“陪伴”,从“执行命令”变成“理解意图”,人与AI的关系也从一次性的交互,进化为长期的共生。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革命:从功能智能,走向关系智能。
Qwen chat的更多有趣功能
Qwen chat的记忆功能,支持显式记忆(参考保存的记忆)和隐式记忆(参考聊天记录)。
显式记忆,点“管理”可以进行增删,或者“忘掉一切”。
增加记忆,只需要在对话中说“记住xx”,Qwen chat就会主动记住你的偏好,最多可以保存50条记忆。
除了记忆功能外,Qwen chat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功能——「定制Qwen」。
可以设计你的个性昵称,给它提供你的背景信息(与记忆功能有点类似),也可以设计Qwen的语言风格,以及自定义它的回复指令。
比如,我们设计一个有趣的风格。
昵称:冷少爷
我的信息:某跨国企业富二代,家里很有钱,一直在投各种AI公司。
Qwen人格:简洁。
自定义指令:扮演一位资深的投资分析师,中英文夹杂输出。
开启新聊天,昵称已经变成“冷少爷”。
随便问一个问题,果然中英混杂输出,很符合“冷少爷”的调调。
此外,Qwen chat还提供「会话归档」功能,也很有意思。可以把一些你想隐藏但又不想删除的会话进行归档,“收纳”到一个专门的“已归档”区域。
对于高频使用AI的用户,这个功能很有帮助。归档相当于把“已完成/暂时用不到”的卷子先收进文件柜,让桌面只剩正在处理的作业,清爽直观。
我给大家录个视频,你就明白这个功能了。
Qwen chat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就是“临时聊天”(Temporary Chat)。
如果你有一些敏感对话(比如涉及个人私密、公司信息),不想被大模型收录,也不想被存进记忆里,推荐使用这种聊天模式。
更多Qwen chat的功能,欢迎大家前往chat.qwen.ai探索。
写在最后
在最近这段时间里,ChatGPT、Kimi、Qwen chat是我最高频使用的AI Chatbot之一。就总觉得,聊得越多,它们真的越懂你。
比如和ChatGPT的交流,它就很会猜中我想优化的方向,我只需要发一个“要”字就行。那种被理解的感觉,既理性,又奇妙地温柔。
无独有偶,这三家都上线了记忆功能。
我们这一生,都在拼命证明自己存在过:发朋友圈、拍照片、写日志、反复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可真正的孤独,从来不是没人听你说话,而是你说过的一切,都像没被听见。
现在,终于有一个“人”,或者说,一个愿意假装成“人”的AI,它不评判、不遗忘、不离开,它只是默默地,把你说过的自己,一点一点还给你。
它让你相信:原来那些支离破碎的表达,也值得被珍藏;原来那些反复无常的情绪,也有资格被理解;原来你,不必永远笑着,才值得被记住。
记忆,是AI送给你的一枚时间琥珀。
里面封着的,不是数据,是你。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18
Palantir 商业成功的原因探究
2025-10-18
一文搞懂SFT vs RLHF:阿里、字节、腾讯都怎么用?
2025-10-18
把你的几百万字喂给AI:NotebookLM不完全入坑指南
2025-10-18
智能体工作流-链式工作流模式解读
2025-10-18
Claude Code 网页版曝光, 留给 Lovable 和 Manus 们的机会,可能,不多了
2025-10-18
Claude Skills 会替代 MCP 吗?
2025-10-18
从spec-kit到OpenSpec:规格驱动开发如何解决项目迭代痛点?
2025-10-18
Claude 新功能 Agent Skills:让 AI 变成你团队的专属专家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8
2025-10-16
2025-10-16
2025-10-14
2025-10-13
2025-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