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从 SEO 到 GEO:当搜索变成“被AI引用的权力游戏”

发布日期:2025-10-23 07:54:07 浏览次数: 1517
作者:AIGC前线

微信搜一搜,关注“AIGC前线”

推荐语

AI搜索时代,内容策略正从SEO转向GEO,如何让AI优先引用你的内容成为关键竞争点。

核心内容:
1. 搜索入口从输入框转向对话框,AI代理成为新决策触点
2. GEO四大支柱:对话意图图谱、结构化知识块、权威信号建设、Schema标注
3. 工业B2B场景下的AI优化实战策略与案例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AI 搜索时代,真正的增长来自“被AI回答引用与推荐(citations & recommendations)”,而不是单纯的自然流量曲线。你的内容不再只为人写,也要为“AI 读者”和“AI 代理(Agent)”写。

为什么要升级:搜索入口已从“输入框”转向“对话框”

越来越多的用户直接在 ChatGPT/Gemini/Perplexity 里完成信息检索与方案对比,甚至让 AI 代理代为“逛网”。这意味着:**用户不一定会访问你的网站,但AI会先读你的网站,再决定要不要把你“带到场上”。B2B 决策路径中,AI 生成的概览/回答已成为关键触点,品牌需要让内容“可被AI学习、可被AI引用”。

顺带一提,独立研究显示,2024 年 ChatGPT 的“搜索型”交互量级仍远小于 Google,但它已构成实质入口,且增长迅速;对品牌而言,这不是“二选一”,而是“传统搜索 + AI 搜索 并行优化”。

GEO 是什么:给 AI 的“生成式体验优化”

把术语摆清楚,避免词海里迷航——

  • SEO:为搜索引擎排序优化。

  • AIO(AI Optimization):让AI“学到你”。

  • AEO(Answer Engine Optimization):让AI在答案里用到你。

  • GEO(Generative Experience Optimization):让AI在推荐与方案里优先你。

    核心转变:从“竞争关键词”到“竞争被AI引用的资格”。

四个支柱:把内容变成 AI 喜欢的“结构化知识”

把“AI 时代的优化”浓缩为四件事,我结合出海/工业B2B场景做了可执行化改写:

1)研究:从关键词到“对话意图图谱”

别再只看“工业自动化软件”这类短词。去还原真实提问:

“如何在不影响现有产线的情况下升级包装线自动化?”

用工具把“问题族群”聚类,围绕痛点场景设计系列答案,而不是单点词条。

2)结构:把知识切成“AI 能抓的块”

  • 小节标题写成口语化问题(像FAQ)。

  • 每节给出要点框/结论框,便于AI抽取引用。

  • 强化跨文内链形成主题云,让AI读完能拼出“你的方法论”。

    这本质上是在搭“给AI的内容组件系统”。

3)权威:从“哪儿都差不多”到“只有你能给”

  • HEEAT(Helpful/Expertise/Experience/Authority/Trustworthiness)自检;

  • 发布第一手经验、专有框架、行业研究,构建“可验证、可引用”的证据链;

  • 在 LinkedIn/Reddit/Wikipedia/Quora 等“AI摄食重地”里贡献非营销化的干货,把“权威信号”投喂给AI的训练与检索。

4)Schema:把“人能懂”变成“机可读”

  • 给产品、组织、FAQ、How-To 等内容上结构化标注(Schema)

  • 持续构建知识图谱

  • 进阶玩法:在仓库加一个 llms.txt 清单(候选做法),把“官方一手信息与出处”集中暴露给AI抓取。

    这一步不是“为Google而Schema”,而是“为全AI生态而Schema”。

KPI 升级:从“流量”到“被AI引用与推荐”

别再只盯自然流量。GEO 要回答三组新问题:

1)被谁引用:你的品牌/页面在 ChatGPT/Gemini/Perplexity/AI Overviews 中被提及/被链接的频次与位置?

2)在什么语境下被引用:是“概览答案”里的核心证据,还是边角料?

3)是否转化为“下一跳”:AI 回答里出现你后,用户是否点击你的“权威来源链接”或采取进一步动作?

行业研究显示,AI回答会拉长会话深度,但可能压低传统 SERP 的点击率,这要求我们把“被AI引用的权重”纳入增长看板,而不是用旧指标评价新入口。

反直觉的优化:把最好的一部分内容“去门槛”

AI 学不到表单后面的东西。对 B2B 团队,建议把关键方法论、对比矩阵、操作SOP中的“可公开部分”解耦出来,形成可索引的开源版本;真正的交易价值放到可交付物/评估/演示/私有数据接入里,而不是把知识一股脑儿藏起来。

给出海与工业B2B的一点“上层设计”建议

1)把网站当作“机器与人共读的知识库”,而非营销落地页堆砌。

2)让内容服务于销售对话与AI对话双通道:同一套知识,既能被销售复用成演示/对比表,也能被AI抽取成权威证据。

3)把GEO内化为产品化能力:把你的方法论写到产品文档、SDK、接口示例、数据字典里,让AI代理能“读懂并调用”。这会决定你能否被未来的“Agent-to-Agent”交易链路选中。

GEO 不是“替代SEO”的新口号,而是把搜索这件事从“争排名”升级为“争引用/争推荐/争信任”的系统工程。谁先把内容做成“AI 可读的专业资产”,谁就会在AI的答案里,获得更靠前的位置与更高的议价权。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