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产品PRD写作指南:告别传统思维,拥抱模型叙事。 核心内容: 1. 传统PRD与AI产品PRD的核心差异:从"用户故事"到"模型故事"的范式迁移 2. Agent型产品的PRD新结构:构建"用户-模型-产品"三元交互文档框架 3. 实战模板:4万字AI产品PRD模板解析与场景化应用建议
我们仍在用 10 年前的思维框架,描述10年后的产品形态
“AI产品革命”都快三年了,还没个像样的 PRD 模板出来,实在不像样。
这篇文章,或许可以“救命”:
我在搜索引擎搜索「AI产品 PRD」,结果中除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的一篇文章外,其他结果要么是怎么用 AI 写 PRD 的、要么是 AI 生成的没有信息量的水稿。
传统产品的 PRD 叙事结构已经不太适配当下热门的 AI 产品了。
传统产品 PRD 的叙事是围绕「人」的需求、「人」的故事、「人」的旅程展开的。
通过论述什么人
在什么场景下
为达成什么目标
所以需要什么功能
来完成整个产品设计思路的呈现和要求陈述。
过去是用户-产品
这样的二元交互:我们设计好一个产品,用户与产品交互,获取自己想要的结果。
所以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考虑用户的种种可能性:
所以传统产品的 PRD 要先写需求背景,再写用户故事,然后是用户旅程,之后才是功能清单、说明。
「人」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大的不确定性,一切都围绕把「人」的行为抽象出来。
但是产品引入 AI 大模型后,「人」不再是唯一的不确定性了,整个交互变成了用户-模型-产品
三元。
要理解这个新的“三元”,需要对产品
进行一下拆解。
目前主流的 AI 产品都是模型嵌入型,即大模型与传统的三方技术相当,作为一个 API 或者功能嵌入进来,跟查天气差不多。
但是,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强,交互形态会越来越倾向于“人与模型交互”,然后“模型与「产品」交互全程代理人完成需求”的三元交互形态。
所以,传统 PRD 里花大量笔墨描写的“用户故事”和“用户旅程”可以淡化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模型故事”和“模型旅程”:
什么角色
,在什么场景
下,为了完成用户的什么目标
,需要调用哪些程序获取上下文
;感知
、规划
、行动
和反馈
的一系列动作旅程。整个产品中,不确定因素和所有程序的主要服务对象变成了大模型。
换句话说,对于 Agent 型产品,我们 PRD 的主叙事需要变成“我们如何为模型提供服务,让它能更好的服务用户”。
对于“嵌入型 AI 产品”,它们无非以下两种情况:
在这两类产品里,AI 是产品实现逻辑中一个“写死”的环节:它接收一个固定的输入、按要求给出一个预期的输出。
没有感知、没有决策、没有手脚,跟查天气的 API 接口没有任何区别。
这种情况的产品设计中,PRD 完全可以采用传统的叙事逻辑,只需要额外增加三个板块即可:
关于“AI引入可行性分析”,我一般从输入弹性
、规则可语言化水平
、示例可得性
、输出弹性
、重复度
、容错空间
几个维度拆解。
前两个与 AI 最相关的两个维度,决定了能不能引入 AI,后面 4 个主要用来评估引入价值。
关于“提示词设计”部分,“嵌入型”产品里大模型本质上跟常规通过 API 调用三方工具没啥太大区别,不涉及到模型的“自主性”,相对简单。
这个板块,可以论述一下上下游情景、处理逻辑和模型的不可控风险:
实际上,一个优秀的提示词,本身已经是当前节点的 PRD 了。
提示词贴出来大家也就知道这里在干嘛、有啥风险了,因为相同的信息,你也应该通过提示词告知大模型。
评估和测试标准,在 Agent 类产品的 PRD 模版里有,这先不赘述。
Agent 型产品才能撑起真正的“AI 产品革命”,它的底层思维是相信大模型可以
,即便它有数不清的不确定性。
产品经理的职责就是尽最大可能消灭这些不确定性,释放大模型的能量。
如前所述,我们要像过去梳理人的不确定性一样,从模型需求、模型故事、模型作业流程等维度抽丝剥茧的把所有潜在的问题找出来。
逐个澄清,通过传统技术和一轮一轮的提示词优化,解决它们。
所以,回到 Agent 型产品的 PRD,我建议专门增加三个板块:模型故事、Agent工作流程和 Agent 的提示词设计。
接下来,我以字节开源的 deer-flow 产品为例,反向思考,回到产品立项的起点,用我们以上的框架模拟一下这款产品的 PRD。
先说明:
文档是根据 deer-flow 的开源代码反推产品功能和交互,在此基础上推演了产品的目标用户和需求痛点,然后再基于此推演了用户故事和用户旅程,进一步设计了各项功能。
因此,文档并没有涵盖原始产品的所有功能。其中的提示词设计思路也是从功能需求反推的。完整提示词为原始提示词的中文翻译。
如有雷同,请发offer。
文档包含了常规 PRD 的需求背景、产品定位、用户故事,但没搞原型图(毕竟人家产品都发布了,再画原型图实在没意义)。
即便是模拟的 PRD,也有 4 万+字,没法贴在文章里,完整文档的链接在文末。
前面针对为什么要增加新的板块的论述已经比较清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简单串一下每一个板块的撰写思路:
一些缺陷:
上下文
的需求,但它显然应该有更充分的论述和构造策略。这么冗长密集的文字,能看到这里,我猜你应该正在创造真正的 AI 产品。
我正在计划组织一个纯 AI 产品的交流群,如果你有以下共识,欢迎建联:
希望一起构建这样的交流氛围
▪ 讨论真正的工程问题(提示词、上下文、工具…),而不是“哪个 AI 可以画原型图”
▪ 大模型能力和边界(幻觉、推理、上下文压缩…),而不是“还是不知道 9.8 和 9.11 谁大啊”
▪ 创新模型交互和体验,而不是“不就是个 AI 浏览器么”或者“炸裂了”
为了确保质量,需要你:
▪ 在做 AI 大模型产品(可以独立开发),而不只是使用、爱好、想学习
▪ 愿意且能够交流、讨论 AI 的应用经验和心得,而不只是围观
▪ 理解大模型的基本原理和独特价值,而不是炸裂或垃圾的二元对立
▪ 不捧杀不贬低,理性的基于工程和真实经验 battle 具体问题
我可以提供:
▪ 每周固定分享一个 AI 项目的拆解
▪ 相对前沿和及时的 AI 行业资讯和产品体验心得
▪ 还算不错的工程经验和提示词功底
▪ 投入一定精力维护这个群
感兴趣的伙伴,带一段简单的介绍私我:zhangjiawxid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23
从Shopify的AI实践看如何落地Agent
2025-10-23
阿里云神秘团队曝光:AI时代的新蓝军
2025-10-23
用24GB显存跑万亿参数模型,KTransformers入选顶会SOSP
2025-10-23
ima 2.0升级:任务模式上线,一键激活2亿知识文件
2025-10-23
从概念上聊聊 Agent Skills
2025-10-23
Agentic AI:通向 AGI 应用的关键前站与智能涌现之路
2025-10-23
企业级大模型上下文窗口管理:架构设计与优化策略
2025-10-23
Claude Agents Skills vs MCP:AI 扩展的两条路径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9-17
2025-10-02
2025-08-19
2025-09-29
2025-10-23
2025-10-23
2025-10-22
2025-10-22
2025-10-20
2025-10-20
2025-10-19
202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