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大模型音频水印技术:用AI守护音频数据的“身份指纹”

发布日期:2025-10-29 12:11:38 浏览次数: 1524
作者:货拉拉技术

微信搜一搜,关注“货拉拉技术”

推荐语

AI音频水印技术:为合成音频打造隐形"身份证",解决版权保护与内容溯源的行业难题。

核心内容:
1. 生成式AI音频泛滥带来的版权保护挑战
2. 大模型原生水印技术的突破性优势
3. 音频水印的四大核心技术指标解析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TECH

一、背景和意义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和音频生成模型(Sora 2、AudioLM、Vall-E、FunAudioLLM等)的广泛应用,高质量、逼真的合成音频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创造和传播。同时,在企业内部存在大量的客户服务录音、会议记录、语音产品、培训资料及智能语音交互等关键业务场景,这给音频内容的版权保护、内容认证和来源追溯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旦敏感音频被违规使用,不仅可能导致商业机密外泄、引发版权争议与法律纠纷,严重损害企业声誉和用户信任。

传统音频水印技术在处理音频内容时,实现上通常在音频生成后作为后处理步骤添加,这种方式容易在后续处理中丢失,且可能影响音质,往往在鲁棒性、不可感知性和容量之间难以取得平衡。大模型音频水印技术旨在将不可感知的标识信息(水印)直接嵌入到由大模型生成的音频和存量音频中,它将水印的嵌入过程集成到模型的生成过程内部,通过在模型训练或推理阶段引入水印机制,模型“学会”了如何在其输出的音频中自然地承载水印信息,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了水印的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因此它为模型知识产权(IP)声明、AI 生成内容(AIGC)溯源、伪造语音主动检测提供了一种前沿的技术解决方案。



 TECH

二、音频水印技术


2.1 音频水印技术的基本概念

音频水印技术是一种将特定信息(称为水印)嵌入到音频信号中的技术,嵌入的水印不会对原始音频的听觉效果产生明显影响,但可以通过专门的检测方法提取出来。通常音频水印技术上需要满足下面4个基本要求:

  1. 不可感知性:水印的存在不应引起音频质量的下降,即人耳无法察觉嵌入水印后的音频与原始音频的差异。

  2. 鲁棒性:水印应能够抵抗常见的信号处理操作(如压缩、滤波、重采样、添加噪声等)以及恶意攻击(如篡改、去除水印等)。

  3. 容量:水印应能够携带足够的信息量,以满足应用需求。

  4. 安全性:水印的嵌入和提取过程应保证安全性,未经授权者无法检测或移除水印。

2.1.1 不可感知性(Imperceptibility)指标

水印的存在不应引起音频质量的下降,不可感知性从指标维度包含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客观指标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原始音频和含水印音频之间的差异,无需人工参与。主观指标通过人工听力测试来评估,更符合人类实际听感。


2.1.2 鲁棒性(Robustness)指标

衡量音频水印在遭受各类正常信号处理、恶意攻击或环境干扰后,仍能被可靠检测与解码的能力。以下从"攻击类型-评价指标"2个维度进行描述:

    def robustness_metrics(self):        """鲁棒性指标"""        attacks = {            "常规信号处理": ["MP3压缩""AAC压缩""重采样""音量调整""带宽限制"],            "时域操作": ["裁剪""拼接""时域缩放""回声添加"],            "噪声干扰": ["加性白噪声""脉冲噪声""环境噪声"],            "恶意攻击": ["去水印攻击""共谋攻击""几何攻击"]        }
        metrics = {            "比特错误率(BER)""错误比特数/总比特数",            "检测率""正确检测出水印的概率",            "虚警率""错误检测出水印的概率",            "归一化相关系数(NC)""提取水印与原始水印的相似度"        }        return {"攻击类型": attacks, "评估指标": metrics}


2.1.3 容量(Capacity)指标

音频水印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嵌入的水印信息量,通常以比特率(bits per second, bps)表示。另外,也可以指在一段音频中嵌入的总比特数。

  • 比特率(bps):每秒嵌入的比特数。例如,如果一段10秒的音频中嵌入了100比特的水印,则比特率为10 bps。

  • 总容量:整段音频中嵌入的水印总比特数。

  • 频谱效率(Spectral Efficiency):单位带宽内嵌入的信息量。


2.1.4 安全性指标

安全性维度上需要考虑机密性(未授权方无法读取水印内容)、完整性(能够检测水印是否被篡改)、抗攻击性(抵抗恶意去除或破坏水印)、不可否认性(水印提供不可否认的证据)。目前从实现方法上采用加密和签名,抵御"去除攻击"、"协议攻击"、"共谋攻击"。



2.2  三个核心指标的“不可能三角”

 音频水印技术中,不可感知性、鲁棒性和容量这三个核心特征构成了一个经典的"不可能三角"。这意味着在任何实际的水印系统中,无法同时实现这三个特征的绝对最优化。例如“不可感知性 ”vs “鲁棒性”,其中提高鲁棒性需要增加水印信号的强度,使其能够抵抗各种处理攻击;保证不可感知性要求限制水印信号的强度,避免被人类听觉系统察觉。

强鲁棒性需求 → 提高水印强度 → 更易被感知 → 降低不可感知性

高不可感知性要求 → 降低水印强度 → 更易被消除 → 降低鲁棒性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策略的权衡,比如取证溯源场景上,通常优先级:不可感知性 > 鲁棒性 > 容量,在容量上需求极低,仅需存在性证明。



 TECH

三、当前主流音频水印技术简介

传统的音频水印技术为今天的大模型水印奠定了基础,主要分为几类:


  • 时域方法:直接在音频样本点上做修改,如最低有效位(LSB)编码、回声隐藏等。优点是简单高效,但鲁棒性较差。

  • 频域方法:将音频变换到频域(如使用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DCT变换),在特定的频率分量中嵌入水印。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因为人类听觉系统(HAS)对频域变化更不敏感,因此能更好地平衡不可感知性和鲁棒性。

  • 扩频水印:借鉴通信中的扩频技术,将水印信号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使其看起来像背景噪声,从而极难被检测和移除,鲁棒性非常强。



 TECH

四、货拉拉安全团队在音频水印的探索和实现案例

传统音频水印技术长期受困于鲁棒性、不可感知性与安全性难以兼顾的固有缺陷,在面对现代复杂处理与恶意攻击时往往力不从心。然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不仅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催生了更强大的解决方案。以SynthID和AudioSeal为代表的AI水印技术,通过深度学习与对抗训练机制,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为音频数据保护开启了智能溯源与精准防控的新阶段。



4.1、SynthID实现音频水印

SynthID基于一种名为联合优化的深度学习技术。它主要包含两个神经网络模型:

  • 水印嵌入模型:这个模型与音频生成模型(如Lyria)协同工作。它的任务是在生成音频的频域表示中,巧妙地嵌入一个唯一的、不可感知的数字签名(水印)。

  • 水印检测模型:这个模型的任务是从一段音频中,即使是被修改过的音频,检测并解码出可能存在的SynthID水印。

这两个模型是一起训练的。训练目标是让嵌入模型学会嵌入一个既难以听见(对人类听觉系统不可感知)又难以移除(能够抵抗各种音频处理操作)的水印;同时,检测模型要学会在各种干扰下依然能可靠地检测到它。


实现过程:

  1. 水印嵌入:

  1. 加载音频并转换为频谱图数据;

  2. 在频谱中嵌入水印(一个二进制数据),然后初始化并训练神经网络,使用神经网络优化嵌入位置,最后使用扩频技术嵌入水印信息;

  3. 将修改后的频谱图还原为音频数据;


  1. 水印检测:

  1. 先将带有水印信息的音频数据,读取为频谱图数据;

  2. 使用水印嵌入训练的同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和水印信息进行检测频谱图数据;

  3. 计算匹配率,得到水印信息的检测结果;


图1  使用SynthID添加音频水印



4.2、AudioSeal实现音频水印

AudioSeal的核心是一个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框架的、端到端的神经水印系统。它主要包含两个核心神经网络:一个发生器(Generator) 和一个检测器(Detector)。


实现过程:

  1. 嵌入过程:

  1. 根据提供的原始音频数据和需要隐藏的水印信息,使用生成器的神经网络输出一个噪音信息,该噪音的信息的音频不在人耳的可感知范围;

  2. 将定制好的噪音信号叠加到原始音频上,得到一个添加了水印的音频;


  1. 检测水印过程:

  1. 获取到一个可能完整或破坏的音频,利用检测器沿着音频的时间线逐秒扫描,并计算水印的概率值;

  2. 最后汇总检测结果中出现是否是原始音频或者水印音频,其中出现峰值区域就是添加的水印噪声位置,即得到音频中是否存在水印信息。

图2  使用AudioSeal添加音频水印



4.3、对比实现结果分析

使用AudioSeal对测试语音数据加水印:

# 加载音频文件wav, sr = torchaudio.load(audio_path)# 自定义水印secret_mesage = torch.randint(02, (116), dtype=torch.int32)print(f'自定义水印信息:{secret_mesage}')watermarked_audio = model(wav, sample_rate=sr, message=secret_mesage, alpha=1)torchaudio.save(output_path, watermarked_audio.squeeze(0), sr)print(f"水印音频已保存到 {output_path}")


使用检测模型对音频进行水印检测:

# 加载音频文件det_wav, sr = torchaudio.load(output_path)# 确保 wav 是三维张量 (Batch, Channels, Time)if det_wav.dim() == 2:    det_wav = det_wav.unsqueeze(0)  # 增加批次维度result, message = detector.detect_watermark(det_wav, sr)print(f'检测准确率:{result}')print(f'检测水印信息结果:{message}')


检测结果:

通过在测试语音数据上集成AudioSeal算法进行添加音频水印信息,成功实现了对音频内容毫秒级、高准确度的水印嵌入与溯源检测,并能保持音频质量人耳无感的同时,对各类压缩、裁剪攻击的检测准确率均超过99.9%


对比不同音频水印技术的实现结果对比:



 TECH

 五、未来展望

音频水印技术仍在飞速演进,未来趋势包括:


  • 标准化:行业将推动建立统一的水印协议和标准,实现跨平台、跨模型的互操作识别。

  • 抗对抗性攻击:与试图移除水印的对抗性攻击之间的“军备竞赛”将持续升级,水印技术必须变得更加坚固。

  • 水印与区块链结合:将水印的哈希值存储在区块链上,创建不可篡改的、可公开验证的生成内容溯源记录。

  • 可解释水印:水印不仅包含来源信息,还可能包含模型的训练数据信息、生成参数等,使AI生成内容更加透明。

  • 法规驱动:随着全球对AI监管的加强(如欧盟AI法案)以及中国国家标准《数据安全技术 数字水印技术实现指南》的核心要求,水印可能从“最佳实践”变为“法律要求”,成为AI模型上市的必备功能。



 TECH

六、结语

大模型音频水印技术远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附加项,而是构建负责任、可信赖的AIGC生态系统的基石。像SynthID和AudioSeal这样的创新方案,为解决内容溯源和版权保护这一巨大挑战提供了强大而实用的工具。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行业的广泛采用,音频水印将像互联网时代的HTTPS一样,成为保障AI内容安全流通的基础协议,默默守护着数字世界的真实与秩序。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