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扣子coze开源了,又仿佛没开,像素级对比开源版扣子到底少了啥?

发布日期:2025-08-02 09:34:55 浏览次数: 1521
作者:夜航船AIGC

微信搜一搜,关注“夜航船AIGC”

推荐语

Coze开源版与商业版有何差异?深度解析其对企业智能体开发的实际影响。

核心内容:
1. Coze开源版与商业版的核心功能对比
2. 企业级智能体开发的痛点与需求分析
3. 开源对国内AI生态的潜在影响与未来展望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先说结论,这次Coze开源可以说是对智能体平台(我不说大概也都知道是dify)的一次精准狙击,在国内的智能体开发生态里,Coze因其易上手、体验好、物美价廉,一直领先其他的智能体开发平台一个身位。但是这种热闹的氛围,往往只是在个人开发者和C端超级个体中流传,在企业落地端一直反响平平,其实仔细观察一下企业落地,往往更愿意选择Dify和FastGPT这样的产品,原因也很简单:
  1. 对于企业来说,定制需求往往意味着许多的二次开发工作,高并发、可维护、兼容性等等,Coze生态虽好,遇上二开需求,Coze会被首先pass。
  2. 大模型的选择上,Doubao大模型确实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还能接入DeepSeek,看起来大模型能力侧不算差,但是如果真正对比上海外御三家(ChatGPT,Gemini,Claude),在指令遵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是有差距的,这在Coze上是体验上的巨大差异。
  3. 对于企业,特别是国央企,数据安全是红线,即使Coze提供了火山知识库这样的企业解决方案,仍然避免不了触及红线问题,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私有化部署是核心诉求。
所以Coze这次开源,实际上就是在这个整体领先一个身位的前提下,完成了一次提前出击。对于整个字节的AI生态布局,一直秉承的是字节企业传统,要做就把这个市场从上到下穿透,“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字节全都要”。
当然这次开源之后,市场反馈差别还挺大的,有人认为国内智能体市场要被重新洗牌了,也有人认为Coze开源开了个寂寞,开放了一堆各大智能体框架都支持的功能给大家用,自己的一些核心优势又悄悄的阉割个干净,企业真用起来,发现又是一堆避不开的坑。
在我看来,即使如此,开源仍然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像字节这样对自己产品无比珍视的公司,愿意把自己的当家花旦开源出来,对于中国的AI市场绝对是一件巨大的好事,“君子论迹不论心”,对于国内各类企业AI落地,有重大的意义。
而且我觉得,在字节察觉到自己这次开源并没有带来很实质性的市场格局变化,一定会在开源力度上进一步加强,没准那些开发者心心念念的功能,在接下来某一天,也都会一次性放出来。
所以接下来,为了方便大家了解这次Coze开源到底开源了啥,对企业落地智能体有什么影响,我就来深度带大家扒一扒,相比于商业版Coze,这个开源版的Coze 少了些什么。
我做了一张表,帮你先列举了相对于商业版的Coze少了些什么,按照刀法的深浅做了标注,后边再看详细说明:
首先,这次Coze主要开源了两样产品,分别是核心的coze-studio,和面向开发者,用于智能体管理的coze-loop。
部署Coze开源版
整个部署流程,实际上非常简单,docker环境文件已经配置好了,按照流程,差不多10分钟就可以完成(当然拉取文件要看下载速度),步骤如下:
环境要求:
  • 在安装 Coze Studio 之前,请确保您的机器满足以下最低系统要求: 2 Core、4 GB
  • 提前安装 Docker、Docker Compose,并启动 Docker 服务。
部署步骤:
  1. 获取源码,克隆代码,当然也可以直接从github上下载完整源码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coze-dev/coze-studio.git
2. 配置模型。
cd coze-studio
# 复制模型配置模版
cp backend/conf/model/template/model_template_ark_doubao-seed-1.6.yaml backend/conf/model/ark_doubao-seed-1.6.yaml
    1. 在配置文件目录下,修改模版文件。
      1. 进入目录 backend/conf/model。打开复制后的文件ark_doubao-seed-1.6.yaml
      2. 设置 idmeta.conn_config.api_keymeta.conn_config.model 字段,并保存文件。
  • id:Coze Studio 中的模型 ID,由开发者自行定义,必须是非 0 的整数,且全局唯一。模型上线后请勿修改模型 id 。
  • meta.conn_config.api_key:模型服务的 API Key,在本示例中为火山方舟的 API Key,获取方式可参考获取火山方舟 API Key
  • meta.conn_config.model:模型服务的 model ID,在本示例中为火山方舟 doubao-seed-1.6 模型接入点的 Endpoint ID,获取方式可参考获取 Endpoint ID
  1. 从模板目录复制 doubao-seed-1.6 模型的模版文件,并粘贴到配置文件目录。
3. 部署并启动服务。 首次部署并启动 Coze Studio 需要拉取镜像、构建本地镜像,可能耗时较久,请耐心等待。部署过程中,你会看到以下日志信息。如果看到提示 "Container coze-server Started",表示 Coze Studio 服务已成功启动。
# 启动服务cd docker
cp .env.example .env
docker compose --profile "*" up -d
4. 启动服务后,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888/ 即可打开 Coze Studio。
第一次登录,填一个邮箱和密码,点击注册即可登录。
Coze主页面对比
单从主页来看,开源版少了挺多东西,但是可以理解的,主要少的内容如下:
  1. 主页:商业版放一个主页用来引导新手、做一些新闻和动态的曝光,推荐一些热门产品这个倒是可以理解。开源版进入后直接显示的是工作空间。
  2. 商店:商业版提供了一个展示所有发布的智能体的商店,许多个人开发者或者是工作室,乐于在商店发布一些热门智能体,为自己的私域引流,这也是coze生态繁荣的表现。
  3. 扣子API:开源版的coze可以发布API,商业版这里的页面主要是提供开发者更方便的了解怎么做API和SDK的授权和回调的。
  4. 通用管理:商业版coze的通用管理目前主要是管理声纹,该功能开源版暂无,可以理解。
单从主页上这几个缺少的功能来看,倒是无可厚非,毕竟主页、商店是作为商业版coze的必要组件,开源版进来之后直接展示工作空间,意味着如果用户在这里只用于做开发,如果想要像商业版coze一样直接进行前端对话体验,必须再开发一个网页或小程序等应用,用来调用对应的API和SDK才能提供使用。
这一点上,我其实建议coze开源版最好是提供一个直观的页面,可以让用户直接像体验coze商店一样直接使用发布的智能体。一来免去了一些公司二次开发的需求,二来如果不单独开发网页或应用,岂不是更有利于coze本身的品牌曝光?
Coze工作空间对比
第一个精准刀法来了,当你点开“工作空间”对比后,你就发现,实际上阉割的地方还不少。
点开商业版coze的工作空间,映入眼帘的就是丰富的选项和功能区间,相比于干巴巴的开源版coze工作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授权对于coze空间,很多人用起来很习惯的功能没有了:
用户组策略管理:这个可以说是一刀嘎在大动脉上了,商业版的coze工作空间可以设置个人空间和团队空间,能非常方便的做用户组的设置,同时有相对完善的用户管理策略。而开源版coze直接把这个功能砍掉了,只给开源版留了一个个人空间,如果企业要落,做用户管理和授权管理还是得二次开发。
向右滑动,左为开源版,右为商业版。



然后我们再列一下还少了什么功能:
  1. 发布管理:主要用于查看在该小组中,已发布的智能体的基本信息,也可以直接进行下架管理。开源版只剩下了个人空间,而且也只能发布API或者SDK,所以发布管理显然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1. 模型管理:主要用于展示coze商业版上支持的大模型,方便用户去选择用什么模型来解决问题,在开源版coze中主要用户需要自己去文件中配置大模型和API key,不提供前端页面直接进行配置管理,也不提供前端页面展示已配置好的模型。当然,在智能体编排的时候,可以选择使用哪个大模型。
  2. 效果评测:coze-Studio不提供这个功能,关于评测和管理,被开源在coze-loop中了,这一部分可以说是coze想要商业化落地的必要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3. 成员与设置:coze开源版只剩下了个人空间,所以没有成员与设置页面属实正常。
总结:
对于企业落地来讲,商业版coze自己做的这一套用户管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心动的,如果在企业中落地,可以很方便的做用户分组和授权管理,很多企业大概率会直接选coze。但现在用户组策略没了,很多已经基于dify做了很多开发的企业,估计没什么动力做迁移了,毕竟迁过来重新开发又是个巨大工程。
智能体开发 - 创建应用
现在我们深入到开发核心去看看有什么区别,点开“创建项目”,商业版和开源版都弹出了“创建智能体”和“创建应用”两个选择,看到这个我还觉得这把稳了,coze目前非常领先的“应用”也在开源之列,会对用户在智能体体验上带来相当大的提升。
但是点开“创建应用”之后,傻眼了。“用户界面”没有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我部署的时候出了什么bug,反复确认之后,才确定coze一刀把这个核心功能砍掉了。也许是这部分的体量非常大,或者是coze认为这是商业版的核心优势,所以这个“创建应用”实际上是一个不可用的功能。
其实说实话,coze开源消息出来的时候,有许多开发者最兴奋的,其实是这个应用型智能体的开发,如果可以直接在开源版上创建这种可交互的应用型智能体,对于企业落地AI来说,一来非常有“卖相”,二来对于用户使用体验来说友好太多了。
目前coze没有把这部分的功能开源,其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开发者的积极程度,算是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从开源当天开发圈子里炸锅般的兴奋,到第二三天迅速转冷,讨论的声音迅速减少,可见一斑。
智能体开发 - 创建智能体
让我们平复下心情,再去扒一扒普通智能体,这个总不能一刀砍成残废吧,创建完智能体后,进入到智能体开发页面,乍一看上,功能比较齐全,然后我再细细观察一下:
1.功能对比
直观来看,coze开源版在智能体开发上,少了这么几个功能:
  1. 触发器:主要用于执行定时任务或触发任务,这个给刀掉了说实话有点没必要。
  2. 数据库:说明一下,实际上coze开源版有数据库功能,这里在功能列表里没有显示可能是个小bug。
  3. 长期记忆:这个需要依托大模型实现,删掉倒也是正常。
  4. 文件盒子:这一刀也不知道原因,有可能在开源版上实现起来比较麻烦?
  5. 音视频功能:这个很消耗算力,也需要相关模型支持,官方也明确声明在开源版不提供,也算正常。
目前来看,比较重要的是“触发器”功能被砍掉,毕竟开源版部署,要做触发的功能基本上都会做二次开发了,只是会给开发者带来一些开发量。
不过在“调试”页面,可以在技能那里看到“触发器”的影子,或者有希望在后续的开源版本中给补回来?
↓向右滑动,左为开源版,右为商业版。


2.模型配置
智能体开发页面里提供了模型参数设置,这一块还是挺贴心的,如果这里不提供,只能在部署运行前在文件里修改,对于开发就太不友好了。这里基本上将可配置的参数都提供出来,也算是核心功能没有被阉割。
向右滑动,左为开源版,右为商业版。




3.人设与回复逻辑
这一部分主要砍掉的是“提示词对比测试”和“自动优化提示词”两个功能,前者被放在了coze-loop里,后者本来就是火山提供的一个功能,需要依托大模型实现,砍掉倒是无可厚非。
向右滑动,左为开源版,右为商业版。



4.知识库
来到了对于智能体体验比较重要的知识库环节,如果这地方再大挥砍刀的话,属实就有些致残了。
首先对比一下对应的“知识库设置”,对比来看,核心的设置选择都还保留着,也算是目前知识库设置的基本要求了,如果这个再砍,也确实不人道了。
目前不支持显示来源的设置,和无召回情况回复设置,对用户体验来说,有一些小小的折扣。



然后在创建知识库阶段,这一刀动的说实话,还是挺多的,开源版coze的知识库的导入,是不支持其他在线类型的内容的,比如飞书文档、在线网页内容等,不过对于企业落地的时候,大概率也没人会真从网页里抓数据来做RAG,所以这一块虽然砍了,但影响不算太大。
另外,知识库这里需要单独配置embedding模型,才能正常进行RAG,然后这一块,火山根据需求收费。毕竟算力要钱,可以理解。



但是不太理解的是,在文本型文档分段策略中,coze开源版砍掉了“按层级分段”,其他的都保留了,这一刀砍得我也不太看得懂,其实平时在做文本知识库的时候,碰上一些结构化的文档,用层级分段是一个挺好用的策略。这里砍掉的话,就只能提前对一些文档做预处理,然后用手动分段了。



5.对话体验部分
对话体验部分除了官方明确说明的“音视频“部分不提供之外,其他功能保全的比较完整,特别是比较重要的”快捷指令”也得到了保留,这个是开发者们比较常用的功能。开场白、问题建议、背景图片这些不算是核心优势,也都开发给用户了。


6.预览与调试
预览与调试没什么特别的变化,开源版的调试设置没有提供,移到了coze-loop中。
工作流开发
让我们进入到coze智能体的核心,工作流开发中,看看coze有没有下什么了不得的刀。由于这种拖拉拽的工作流编排是今天这类SOP型智能体平台的标配,我们重点关注的是coze工作流中那些提供的节点,有没有发生变化。



单从这个长度上来看,这一刀是挺狠的,不过我们还是要仔细辨认一下,具体少了哪些节点,我列在下方:
  1. 图像处理:这个在官方已经说明,不提供图像处理相关的功能和插件,部分热衷于画板功能和图像生成功能的开发者心头一凉。不过对于企业落地来说,这些节点反而没那么多的使用场景。
  2. 音视频处理:这块节点,其实也是coze没多久才增加的节点,本身依托大模型,其次不开放给你开源用,也无可厚非。
  3. JSON序列化与反序列化:其实是一个挺好用的格式转化的节点,普通开发者用的比多,但放在企业落地上,其实这个节点使用场景挺广泛的,一刀砍掉其实不太理解。
  4. 各种会话管理:工作流留创建和管理会话,这个主要用在应用型智能体,然后coze开源版又把应用型智能体开发给砍掉了,所以这里不出现,属实正常。
至于更细节的节点设计,这里大致浏览了一遍,基本上保留了节点的设置细节,如果这里又遗漏,欢迎补充。
总结:
工作流中,虽然刀砍的并不狠,除了那个JSON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砍掉有点奇怪外,图像音视频的功能因为依托大模型,所以砍掉也很正常,而且在许多企业落地场景中,图像音视频处理属于另外一个维度的需求,不在coze上实现也能接受。
工作流的拖拉拽目前是所有SOP型智能体平台的标配核心,所以coze在这一块的开源策略,也算是精准对标了这些智能体平台(换句话说,精准对标Dify)。
插件功能
插件生态算是Coze生态领先身位的一大亮点,除了官方和授权的三方开发了大量的可以轻松调用的插件,许多小的开发者,也会在插件平台上开发自己的插件,甚至有一些小的工作室,依靠几款插件实现了高额的盈利(具体就不说是谁了)。
但是,点开了coze开源版的插件页面,虽然没有大跌眼镜,但也比较失望,Coze在开源版上提供了18个不同的插件,其中有一半是自己的飞书生态的插件,剩下的是一些三方的简单插件。
不过coze开源版中也提供了创建插件的功能,创建插件目前仅支持“基于已有服务创建”,没有提供Coze IDE中创建插件的功能,毕竟IDE算是coze的一个重要功能。
所以,在目前确实大量插件的生态状况下,开源版其实对于开发者,以及体验上,算是打了一个折扣。开发者想要像以前那么丝滑的开发出来工作流,要么选择自己第三方配置插件,要么只能用现有的节点想办法去操作了。


发布管理
来到最后的发布管理,由于缺乏一个直接用于前端应用的页面,所以在发布管理上,目前只提供简单的API和SDK两种形式。至于其他的发布到小程序、飞书等渠道,这个暂时就不要想了。
对于企业落地的话,目前的卡点如前边所描述的,想要丝滑的接入coze,要么是在已有的网页/应用中直接接入API,或者是引用SDK。否则,就需要自行的做二次开发,配置前端的网页或应用了。
总结说明
从好处上说,这次Coze的开源,确实值得大大的鼓掌欢迎,毕竟Coze作为国内智能体开发(似乎放在全世界范围),其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开源对于整个生态来说,算是投下了一个重磅的“核弹”,虽然从开源出来的内容来看显得很谨慎,但随着市场的反馈和跟进的情况,后续一定会带来更多惊喜。
所以,虽然开源两天后,市场上的声音两极分化,一边在震惊字节竟然愿意把手中的当家宝贝开源,一边是嘲讽字节这是一次不诚意的商业动作。
确实,字节的这次开源,更像是一次充满商业野心的精准狙击,无论是精准的手术刀功能阉割,还是目标明确的开源声明,都把目标描述的很清晰:
Coze如此热闹的市场,太受限于C端和那些超级个体身上了,真正的利润和场景,其实在企业侧的落地,开源Coze,精准的瞄准了Dify的市场,希望可以通过领先一个身位的技术优势和影响力优势,快速的抢占中小企业的AI落地心智,可能后边更大的利润,还得靠这个仍待字闺中的HiAgent来实现。
对于企业和开发者来说,也算是一个很好的方向,coze的开源,将有利于让企业(特别是国央企),快速的对齐对智能体的认知,也可以解决过去企业在落地智能体上的一些红线卡点。如果给Coze扣子开源定一个结论,我选Yes。
至于后边更大的想象力,留给野蛮生长的开发者群体,和企业拥抱AI的热情吧。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