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被“上下夹击”的Coze,开源了

发布日期:2025-08-19 20:49:07 浏览次数: 1517
作者:顶级程序员

微信搜一搜,关注“顶级程序员”

推荐语

字节跳动Coze开源背后的战略突围:一场被逼出来的生态革命。

核心内容:
1. AI应用开发三大路线的竞争格局分析
2. Coze面临的"上下夹击"困境与身份焦虑
3. 开源战略的双重布局:构建生态+抢占企业市场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字节跳动的Coze(国内版叫“扣子”),最近干了件大事:开源了。

一个出身豪门、背靠大厂的明星产品,突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谁都可以免费部署、任意修改的“开源框架”。

很多人觉得,这是字节财大气粗,要用“免费”来抢占市场。这个判断,只说对了一半。

更深层的真相可能要严重得多:Coze的开源,可能不是一次主动的“进攻”,而是一次在路线之争中,被逼无奈的“自救”。


Coze的“身份焦虑”

要理解Coze为什么开源,你得先看明白,在今天这个AI应用大爆发的前夜,开发者们手里,到底有几种不同的“造车”路线。

第一条路,叫“专业级改装厂”,代表是Cursor、Claude Code。

这条路,是给专业的程序员准备的。它不改变你“开车”的方式,但它给你换上了一台V12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你还是得写代码,但AI这个“神级副驾”,能帮你把速度提到300迈。这是“效率增强”的路线。

第二条路,叫“全自动驾驶”,代表是Manus、Flowith。

这条路,是给完全不会开车的小白准备的。你不需要懂什么发动机、变速箱,你只需要坐在车里,用嘴告诉AI“我想去三里屯”,车就自己开了。这是“彻底降维”的路线。

而Coze,走的是夹在中间的第三条路

它像一个“汽车DIY组装套件”。它把发动机、轮胎、底盘都做成了标准化的模块,让你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自己拖拽、拼接,造出一辆属于你自己的车。

你不需要懂焊接和拧螺丝(写代码),但你必须得懂汽车的基本构造和机械原理(系统逻辑)。


现在,问题来了。

一个专业的赛车手(程序员),他大概率会选择第一条路,去极致地压榨性能。

一个只想出门买菜的普通人(小白用户),他肯定会选择第二条路,图的就是一个省心省力。

那么,Coze这条“DIY组装”的路,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它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效率不够高——用嘴说,永远比用鼠标拖拽来得快。

它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门槛又太高——“工作流”这个概念,本身就能劝退90%的人。

这就是Coze的“身份焦虑”:它卡在了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中间地带,正面临着来自上下两条路线的无情夹击。


开源,一场不得不为之的“阳谋”

当Coze意识到,在“云端产品”这条路上,自己有些尴尬时,它果断地选择了开源。

它的潜台词是:“既然我‘造车’的理念,既不够专业,又不够大众,那我干脆不卖车了。我把我这条‘汽车生产线’免费送给大家,让你们用我的标准,去造你们自己的车。”

这一招,瞬间改变了整个游戏的性质。

  1. 用“免费”换“生态”:
    开源,等于是在向全世界的开发者发出邀请函。字节在赌一件事:虽然我的“造车理念”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我提供的这条“生产线”,是功能最全、零件最丰富的。通过免费,它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的开发者,围绕Coze形成一个庞大的生态。这是典型的“平台”打法,用放弃短期收入,来换取长期的行业标准制定权。

  2. 用“可控”攻占“企业市场”:
    开源,更是直接捅向了企业级市场的“心脏”。所有大一点的企业,都对“数据安全”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把核心数据上传到字节的云端?几乎不可能。
    但开源版本,允许企业将Coze的整套引擎,部署在自己的内网里。数据不出门,安全有保障。这一点,就足以让它成为无数企业AI化的首选方案。


所以,Coze的开源,根本不是什么“技术自信”的炫耀,也不是什么“回馈社区”的情怀。

它是一次在认清了自身“尴尬定位”之后,一次极其理性的、甚至可以说是“断臂求生”式的战略转向。

它放弃了在产品体验上与“用嘴编程”的天才们正面硬刚,转而退守到更底层、更务实的“框架”和“标准”之争。

因为它知道,在AI这张牌桌上,当你无法成为那个最耀眼的“明星玩家”时,成为那个给所有玩家“提供扑克牌”的人,或许,才是笑到最后的唯一机会。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