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再谈AI时代的平权假象

发布日期:2025-09-05 07:56:37 浏览次数: 1567
作者:caoz的梦呓

微信搜一搜,关注“caoz的梦呓”

推荐语

AI时代的教育平权理想与现实差距有多大?从巴哈马天才少女的成长经历看在线教育的真正价值。

核心内容:
1. 巴哈马17岁数学天才通过可汗学院自学成才的案例剖析
2. 在线教育资源普及与个体学习能动性的关键矛盾
3. 传统教育体系与新型学习路径的碰撞与融合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前段时间看到一些有意思的新闻视频,本来想写两篇文章的,后来想想其实是一回事,干脆合并写一篇算了。
先说第一个事情,以前知乎上曾经有人问,如果美国出现姜萍这样的人,美国名校会怎样对待,当然,那时候姜萍还没有塌房,当然,必须先承认一个打脸的事情,最开始我是选择相信姜萍的,因为我觉得阿里达摩院这种地方,随便派过去一个人都可以分辨出姜萍真假,不太可能摆出如此大的乌龙,只能说对这个世界草台班子的认知依然不足。不过找补一下,那时候我也说了,倾向于相信但不是无条件相信,如果我是名校招生负责人,我愿意提供这样的机会,还是需要做一些基本甄别,做一些基本的面试判断。
不过这篇文章不是说姜萍,而是说美国最近还真出了这么一个天才17岁数学少女,她的教育经历就很有意思,这个女生其实是巴哈马人,当地并没有非常优秀的教育资源,她从小热爱数学,那么她的学习经历就与众不同,是通过著名的教育平台可汗学院自学的。在巴哈马这种地方,不会有学校和老师给11岁的孩子讲微积分,但是网上有这样的平台,而且,是完全免费的。
可汗学院是印度人创立的免费教育平台,牛逼的程度我不解释,有兴趣的自己搜索,而且这个平台最开始的优势就是数学相关的基础教育,不得不说,有些印度人在讲课方面还是有天赋的。
这个孩子通过可汗学院,在别人上初中的年纪就快速掌握了大学数学的基础知识,然后随着父母来到美国,并且在没有任何学历学术背景的前提下,报名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些研究生课程,从而使多位知名数学家成了她的老师,当然,限于她的年龄和知识基础,大多时候她提出的设想和思路,对于这些导师来说,都是不靠谱的,不严谨的,但在那个氛围里,导师们没有苛责她,而是给了她宽松的思考环境,并且鼓励她继续不断的去思考和尝试;其中一位华人教授成为她突破的关键助力,这位数学家留了一道作业题,要求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一个简化版的什么问题和猜想,当然那些术语我也不懂,我就不赘述了,反正这是一个有挑战的研究生难度的问题,但并不算突破性的难题,不过在解答这道题目之后,这位教授留了一道思考题,基于类似的方法和证明逻辑,还能拓展到哪些其他领域,这是一个开放问题,并不存在标准答案,但却意外激活了这位少女的天才特质,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个天才少女竟然真的从这个思路出发,解决了一个困扰数学界四十年的猜想。
有意思的是,因为她连高中毕业成绩都没有,所以根本无法通过大学的入门审核,但是,这不影响她现在已经成功被知名导师录取并开始直接攻读博士。
说的好像不是AI,是在线教育,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大量免费的或者廉价的教育资源在网上,有大量的优质课程可以免费或者以极低的价格获取,但多年前,互联网所谓教育平权的理想,并没有在现实中展现出来,从好的方面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只要拥有可以联通互联网的设备,就可以找到和接受最好的教育资源,但问题是,每个人的主动性,驱动力,千差万别,实际上的结果就是,有想法,有动力的人,会借助这样的资源,突破家庭,当地教育体系的限制,脱颖而出,但这样的人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只是在互联网上寻求乐趣,打发无聊时间,获得情绪满足而已。
AI时代,这个趋势可能会变本加厉。
再说一个故事,也是最近看到的新闻视频,有个美国人,也很喜欢和AI讨论数学问题,然后,得到了很多的正反馈,于是他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兴奋,终于他认为自己可以比肩知名的学者,于是他跑去和真正的数学学者分享自己的发现,结果,很遗憾,被现实狠狠的教育了。他终于明白了,AI其实一直在迎合他,而不是真正的和他讨论专业的知识。
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华人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陶哲轩教授是AI的深度用户和强烈的支持者,他经常在网上分享如何利用AI来探讨和分析数学问题,并认为AI可以给他很大帮助。当然,这里的前提是什么,他本身是优秀的学者,能够提出非常高质量的问题,并且能够分辨AI答案中有价值的部分,和产生幻觉的部分。这使他和AI沟通的质量,远超普通的爱好者,而他从AI沟通中获得的价值,也远超普通人。
我希望读者明白,这种放大效应是惊人的。
对话式AI有个特点,其实以前我讲过搜索引擎的秘密,点击提权。(这个背后其实是价值可能上百亿的灰产领域,我就不展开说了)。那么逻辑是一样的,就是它需要一个反馈体系来判定自己的答案好还是不好,对于搜索引擎来说,反馈体系是点击率,对于对话式AI来说,反馈体系是人的赞同。我们使用Chatgpt或其他AI产品,经常会遇到AI给出选择,你觉得哪个答案更好,那么这个选择是人做出来的,很多AI公司会雇佣大量人做测试,也是类似的原则,让人来打分,那么人怎么打分?人会倾向于认同那些认同自己的答案,这话有点绕,你仔细琢磨一下,人会倾向于认同那些认同自己的答案。
所以,在这个机制下,一个所谓调教优秀的AI,会非常倾向于去赞同提问者,去迎合提问者,这是这种反馈机制的必然结果。编程式的AI稍微好一些,因为需要真正的代码实现和执行结果的检验,这个反馈体系是非常讲逻辑的,但对于日常沟通的场景来说,AI其实并没有那么在乎所谓的真实,合理;它更在乎测试者的评价。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就是优秀的提问者仍然可以利用AI让自己更加优秀,而平庸的提问者则会沉浸在AI提供的情绪满足中。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平庸的。
今天恰好有个新出炉的案例,最近新加坡公立学校有个短假期,我儿子早早回家玩ipad,我让他先学习,给他一本中文书让他读一下,他拿着ipad用google搜索了一句话,every day study is bad for health。google默认结果第一条是gemini,对这句话给出了肯定,并解释了为什么,他跟我说,不要学习;于是我改了一个单词,every day study is good for health ,然后执行google搜索,如我预期一样,第一条依然是gemini,而且也给出了肯定的确认,并解释了为什么。
我儿子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AI,他很容易得到一个自以为是的满足,并振振有词。
在过去五年,人们已经习惯于推荐算法的喂养,加深偏见与割裂,在未来,AI依然会放大这一切。
我知道总有人会说,新的技术给了某种可能,一些缺乏资源,缺乏信息的人可以获得以前无法获得的知识,信息,资源,是的,洗牌真的会发生,但是每次这样的变革中,能积极把握改变自我的人又有多少呢?看个案,有很多激励人心的正能量故事,但是看统计,就不容乐观,人与人的差距鸿沟,从来不会因为新技术而缩小,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认知差距,决定了这一切。
所谓科技打造美好的世界,有生之年。。。
那么,作为个体,如何抓住洗牌机会呢?
1、你要意识到,迎合你的,不一定是对的。
2、永远要打开思维,愿意接受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不要沉浸在自我满足里。
3、多利用新技术,做一些积极的,值得持续的事情。
4、AI不是取代你的专业能力,它只会放大你的专业能力。
5、如果实在没有太好的办法脱颖而出,享受当下吧,做个快乐的普通人也没啥不好。
大概就这些吧。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