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创作进入“All in One”时代,这家生图界巨头彻底改头换面了

发布日期:2025-10-13 12:46:03 浏览次数: 1557
作者:AI新榜

微信搜一搜,关注“AI新榜”

推荐语

AI创作工具迎来革命性升级,LiblibAI 2.0实现一站式跨模型创作,让复杂特效变得触手可及。

核心内容:
1. LiblibAI 2.0整合图像/视频模型打造全流程创作平台
2. 四大功能模块联动实现"AI猫猫爆炸特效"等网红玩法
3. 平台日均生成500万图片的创作者生态与独家ComfyUI优势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Sora 2掀起的AI视频热还没结束,又有一个超级玩家入场了。


只需两下点击,选择图片、添加特效,便可以轻松生成一个网上相当流行的AI猫猫特效视频。


以上这个看似简单的AI特效视频,以往制作需要动用文生图、图生视频、特效模板等三种工具。如今在LiblibAI这一个平台上,仅通过“点击”这样的交互操作,就能跨平台调用不同的图像/视频模型为创作服务。


AI创作工具分散,是AIGC领域长期存在的一个痛点。尤其对一些涉及复杂工作流的AI创作,工具的分散不仅拖慢效率,也让成本和素材管理随着项目复杂度的提升而变得愈发棘手。


最近,LiblibAI正式推出2.0版本,就是想要终结以往繁琐的AI创作流程,将分散的模型能力整合成一站式的AI创作工作室。LiblibAI 2.0不仅集成了图像、视频领域的开源/闭源顶尖模型,包括Qwen Image、Seedream4、Nano等炙手可热的图像模型,以及可灵、海螺、Vidu、WAN等头部视频模型。


https://www.liblib.art/


LiblibAI的优势还不止于此。自2023年5月成立以来,它凭借数万款风格模型库和ComfyUI工作流的独家优势,已积累了近2000万创作者,日均生成图片超过500万次,是国内最大的AI图像平台之一。


这不禁让人好奇:全面进化的2.0版本表现究竟如何?它又将如何平衡产品的专业性与易用性?最近,我们受邀参与了LiblibAI此次的升级内测,一起看看用它上手AI创作到底有多丝滑。



实测LiblibAI 2.0:

从模型社区到AI创作工作室


一改以往“模型社区”的硬核风格,LiblibAI 2.0的界面设计变得相当直观,其新增的图片生成、视频生成、视频特效和资产等四大功能模块,入口都非常显眼。



并且四大功能模块是互相打通的。例如,视频生成对话框中直接内嵌了“视频特效”入口,无需跳转。同时,用户在“资产”模块里找到所有生成过的创作,这些创作可供下载或再次作为图片素材使用。


以“AI猫猫爆炸特效视频”为例,其制作流程就涉及了多个模块的联动:在图片生成模块中生成的图片,可以直接作为视频生成的首帧素材;随后在视频生成页面,点击“添加特效”,就能轻松调用官方预设的多种运镜和特效模版。



其中很多模版都是社交媒体上火爆的AI玩法,包括捏捏乐、萌宠肚皮舞、子弹时间等。创作者可以直接利用这些经过市场验证的特效资源,结合不同的素材和创意,零门槛、一键式地完成复杂的特效制作。



针对不同特效,系统会从可灵、通义万相、海螺、Vidu、Pixverse等模型中选择合适的模型来完成任务。例如,在这里,我们将一张露比表情包制作成捏捏乐视频,默认调用的就是可灵1.6模型。


虽然它不是当前可灵最贵的模型,但最终生成的视频效果已经相当出色,没有明显瑕疵,且满足了这类视频需要提供给观众的解压快感。



像下面这个动幅要求更大的撒钱视频,默认模型调用的是海螺2.0,让掉进钱眼里的“SamAltman”一边撒钱一边站起来,整个视频动作呈现自然、毫无违和感。



这种在特定场景应用上“规定默认模型”的产品设计,对于刚入门的新手创作者尤其友好。它不仅能帮助新手零门槛地生成质量合格、甚至出圈的视频作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为创作者优化生成成本和效率。


除了爆款AI特效,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网红运镜,也可以通过LiblibAI 2.0在“视频特效”下方找到“镜头控制”,一键轻松复刻。


例如,下面这个动感十足的运镜视频,仅仅只是上传了一张图片,调用了Liblib内置的机械臂运镜制作而成。最终生成的视频在人物一致性和动作幅度上都相当惊艳,效果近乎影视级别的表现。



有一定AI创作经验的玩家应该知道,仅靠提示词描述生成“表达人物不安情绪的镜头语言”难度颇高,需要模型有极强的理解能力。但借助Liblib特定的“倾斜世界”运镜模版,便能轻松实现这一效果。


像下面这个镜头呈现,效果就相当惊艳。不仅通过镜头运动形成倾斜构图精准表达了人物的不安情绪,AI还自由发挥添加了人物“抓头”这样的动作来丰富画面信息。



对于更专业的创作者来说,平台也提供了自由选择模型的权限。仅从目前收录的来看,LiblibAI 2.0支持多达11种来自不同厂商、各具特色的视频模型,并且还清晰标注了每种模型的擅长点



放在以前,由于各个厂商的AI工具各有擅长,创作者往往需要充值多达十几个不同的AI工具会员。现在LiblibAI 2.0一站式整合了市面上的主流模型,创作者不再需要为同一套提示词和图片反复切换不同平台“抽卡”。


无论是专业设计师还是自媒体创作者,都能根据自身需求灵活调用各种工具,真正实现“丰俭由人”的创作自由。


这种资源整合看似“只是多调用了几个模型”,但体现到产品层面,却是实实在在地解放了生产力,让创作者从繁琐的工具切换中解脱出来


例如,下面这支水下时尚写真视频,就是在LiblibAI上尝试了多种图像视频模型组合,最后我们发现用Seedream 4.0+可灵2.5模型出来的效果最佳,并且整个“抽卡”过程相比以前丝滑高效了不少。



同时,受益于LiblibAI丰富的创作者生态和海量模型积累,点击主页左侧菜单栏的“快捷创作”,进入“AI工具箱”,用户还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各样解决电商、商业设计、自媒体运营等不同垂直领域创作需求的AI工具。这些工具多由社区用户贡献并上传,一些热门的局部重绘、抠图等应用已经被调用上万、甚至超10万次。



其中一个以黑森林实验室Flux为底模的无缝扩图工具,就获得了高达13万次调用。我们也试着将一张正方形尺寸的AI猫猫骑行图变成了16:9的横版尺寸,最终效果不仅完美保持了原图的模糊自拍照风格,新增的扩图区域也没有出现特别离谱抽象的画面。





AI创作进入“All in One”时代,

卷出来一个LiblibAI 2.0?


经过两天的深度内测体验,在我们看来LiblibAI 2.0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整合化的一站式服务。从模型社区到AI创作工作室,这种定位上的转变也契合了当下AI创作平台朝着“All in One”发展的大趋势。


放眼行业,无论是近期官宣 “All in AI,All in One” 的剪映,还是海外以特效运镜实现增长的Higgsfield等工具,都在向整合化发力。


但市面上的同类产品普遍存在一些局限:要么往往出于平台生态限制,难以打通和应用如此全面、顶尖的AI模型资源;要么没有构建出LiblibAI那样丰富的创作者生态,难以为专业创作者和有细分需求的创作者提供垂直解决方案。


在实际创作中,这种局限性尤为明显。据AI新榜了解,目前大多数创作者都会使用2~3个以上的主力AI视频工具。例如,全网播放量超千万的AI动画短片《刻板印象宇宙》的创作者“梦游牛油果”就曾透露,他在制作时不得不在即梦、海螺、可灵等多个平台间切换测试,只为挑选出效果最佳的镜头。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大大降低了效率,他甚至将AI视频生成环节形容为“纯体力活”。


而LiblibAI 2.0以开放社区的姿态,很好地解决了过去AI创作中“多平台模型切换带来的割裂与低效”这个痛点。


同时Liblib作为“中国最大的AI图像生成平台”,2.0版本仍然保留了模型训练、工作流搭建的入口,能够满足专业创作者复杂的设计需求


也就是说,从专业到大众,不同水平和背景的创作者,如今都能在LiblibAI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AI时代“人人都是创作者”这个美好愿景所期盼的内容创作的未来。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