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AI应用开发的关键:如何让Prompt与Context完美协同,打造精准响应的AI Agent?核心内容: 1. Prompt与Context的核心概念与实战分类 2. Dify平台上的低代码实操方案 3. 20+实战案例中的优化体系与技巧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当前 AI 应用开发领域,不少开发者陷入 “唯模型论” 误区 —— 认为只要选用顶尖大模型,就能打造出高适配的 AI Agent。但实际落地中,大量应用因 “指令模糊”“信息缺失” 导致 AI 回复偏离用户需求。本质上,Prompt(提示词)是 AI 的 “行动指南”,Context(上下文)是 AI 的 “决策依据”,二者的协同质量,才是决定 AI Agent 实用性的核心。本文结合 20+AI 应用开发经验,从概念拆解、工具落地、实战案例到优化体系,系统讲解如何做好 Prompt 与 Context 协同,并基于 dify 平台给出低代码实操方案,助力开发者打造精准响应的 AI 应用。
一、Prompt 与 Context:AI Agent 的 “行动指南” 与 “决策依据”
1. 核心概念:从定义到实战分类
(1)Prompt:不止是 “指令”,更是 “任务框架”
Prompt 并非简单的 “提问话术”,而是包含任务目标、约束规则、输出格式、思考引导的完整框架。按功能可分为三类,每类对应不同开发场景:
- • 基础指令型:明确 AI 的核心任务,适用于简单场景。例:“以电商客服身份,用 50 字内解答用户的物流问题”—— 适用于新手开发者快速搭建基础客服功能。
- • 引导思考型:拆解复杂任务,引导 AI 分步推理,适用于专业场景。例:“用户询问‘空调耗电量’,请先从知识库提取该型号空调的功率参数,再根据‘耗电量 = 功率 × 使用时长’公式计算,最后用口语化说明”—— 解决 AI 直接回复 “无法计算” 的问题。
- • 约束输出型:限定回复边界,避免 AI “答非所问”,适用于合规场景。例:“仅基于提供的《手机保修政策》解答问题,若超出范围,回复‘该问题需联系人工客服’,禁止编造信息”—— 防止 AI 生成错误保修承诺。
(2)Context:不止是 “历史对话”,更是 “多源信息池”
Context 是 AI 处理请求时可调用的所有外部信息,按来源可分为三类,直接影响 AI 回复的精准度:
- • 用户主动提供的 Context:用户明确给出的信息,如 “我的订单号是 12345”“我买的是冰箱 BCD-218”—— 这类信息是 AI 定位问题的核心,需确保不遗漏关键字段。
- • 系统自动采集的 Context:应用后台自动获取的信息,如用户设备型号(手机 / 电脑)、当前时间(是否在大促期)、地理位置(是否支持本地售后)—— 例:外卖 AI 应用可通过地理位置 Context,优先推荐 “3 公里内商家”。
- • 工具调用获取的 Context:AI 调用外部工具(API、数据库)返回的结果,如调用物流 API 获取的 “包裹当前位置”、调用 CRM 系统获取的 “用户会员等级”—— 例:会员客服 AI 可通过会员等级 Context,自动提供 “优先售后通道”。
2. 协同逻辑:简单流程下的核心原则
Prompt 与 Context 的协同,本质是 “让 AI 在明确规则下,用精准信息解决问题”。简化后的协同流程如下:
从流程可见,核心原则有二:
- • Context 为 Prompt 服务:所有 Context 必须与 Prompt 的任务目标相关。例:开发股票查询 AI 时,“用户历史对话里的天气咨询” 与 “股票分析” 无关,无需加入 Context,避免干扰 AI 判断。
- • Prompt 要 “调用” Context:Prompt 中需明确让 AI 使用 Context。例:若仅传 “用户订单 12345” 的 Context,却写 “解答物流问题” 的 Prompt,AI 可能回复通用话术;需改为 “基于订单 12345 的物流信息,解答用户的延迟问题”,AI 才会主动使用 Context。
3. 三大开发误区:90% 新手都会踩的坑
(1)误区 1:Prompt “话术堆砌”,无明确结构
新手常写 “大段文字 Prompt”,例:“你是客服,要友好,要专业,要解答物流、订单、售后问题,用户问什么就答什么,别扯别的”—— 这类 Prompt 无任务优先级、无输出格式,AI 回复易混乱。正确做法:按 “身份定位 + 任务范围 + 输出要求” 结构化编写,例:“身份:电商客服;任务:优先解答物流问题,其次是订单问题;输出:用‘您好,您的 XX 问题’开头,50 字内结束,不提及售后(售后需转人工)”。
(2)误区 2:Context “越多越好”,冗余信息干扰
某开发者为客服 AI 配置 “保留 10 轮历史对话”,当用户第 8 轮问 “冰箱保修” 时,AI 还会参考前 7 轮的 “空调咨询” 内容,导致回复中混入 “空调保修政策”。正确做法:按场景设 Context 保留轮次 —— 客服场景 3-5 轮、医疗问诊 5-8 轮、复杂任务(如代码开发)8-10 轮,且自动过滤与当前任务无关的历史信息。
(3)误区 3:Prompt 与 Context “脱节”,信息白传
某外卖 AI 应用中,开发者传了 “用户地址在朝阳区” 的 Context,却写 “推荐好吃的餐厅” 的 Prompt,AI 推荐了 “海淀区热门餐厅”—— 原因是 Prompt 未让 AI 使用 “地址 Context”。正确做法:Prompt 中用 “基于 XX 信息” 明确调用,例:“基于用户地址(朝阳区),推荐 3 家评分 4.5 以上的外卖餐厅,按距离从近到远排序”。
二、Dify 平台:低代码实现 Prompt 与 Context 协同
Dify 作为开源 AI 应用开发平台,无需复杂编码,就能通过可视化操作实现 “Context 分层管理、Prompt 动态适配、流程自动化协同”。以下从 “基础配置→进阶优化→复杂流程” 分步讲解实操方法。
1. Context 分层管理:3 步精准控制信息边界
Dify 将 Context 分为 “对话、知识库、工具” 三类,每类都有可视化配置入口,新手 10 分钟就能上手:
(1)对话 Context:控制历史信息保留
- • 操作步骤:进入 Dify 应用→左侧 “设置”→“上下文配置”→“对话上下文”
- • 设 “保留轮次”:客服应用填 “5”,避免冗余;医疗应用填 “8”,保留完整症状描述。
- • 开 “自动过滤无关信息”:勾选后,Dify 会根据当前用户问题,自动剔除历史对话中无关内容(如用户之前问的 “优惠券”,当前问 “物流”,则过滤 “优惠券” 对话)。
- • 实战例:用户第 1 轮问 “优惠券怎么用”,第 3 轮问 “我的快递到哪了”,Dify 仅保留第 2-3 轮与 “快递” 相关的对话,AI 回复更聚焦。
(2)知识库 Context:让 AI 调用领域知识
- • 操作步骤:左侧 “知识库”→“新建知识库”→上传文档(支持 PDF/Word/TXT)→“文档处理”
- • 设 “分块大小”:产品手册类文档分 “500 字 / 块”,确保信息完整;FAQ 类分 “200 字 / 块”,方便快速检索。
- • 设 “检索阈值”:填 “0.7”(0-1 之间),低于 0.7 的知识库片段(相关性低)不传入 Context,避免干扰。
- • 实战例:上传《冰箱保修政策》后,用户问 “冰箱保修多久”,Dify 自动检索知识库中 “保修期限” 片段(相关性 0.92),作为 Context 传给 AI,无需开发者手动写 Prompt。
(3)工具 Context:自动接收外部工具结果
- • 操作步骤:左侧 “工具”→“新建工具”→选 “API 调用”→填 API 地址(如物流查询 API)→“参数配置”
- • 设 “返回结果存储”:勾选 “存入工具上下文”,工具返回的 “物流状态、预计送达时间” 会自动作为 Context。
- • 设 “触发条件”:选 “用户提问包含关键词时触发”(如 “快递”“物流”“单号”),避免无意义调用。
- • 实战例:用户说 “查订单 12345 的物流”,Dify 触发物流 API,返回 “包裹在杭州中转,预计明天送达”,该结果自动作为 Context,AI 可直接用它回复用户。
2. Prompt 工程:可视化设计 + 动态适配
Dify 的 “提示词编辑器” 支持 “模块化拆分 + 变量调用”,解决传统 Prompt “静态指令无法适配多场景” 的问题,具体分两步:
(1)模块化 Prompt 拆分:3 部分构建完整框架
在 “提示词编辑器” 中,将 Prompt 拆为 “系统指令、Context 变量、用户问题” 三部分,每部分独立配置:
- • 系统指令:固定的规则约束,例:“身份:家电客服;语气:友好口语化;禁止:编造保修政策,超出知识库范围需转人工”。
- • Context 变量:用
{{变量名}}
调用 Context,例:“参考知识库中的 {{保修政策片段}} 和工具返回的 {{订单物流信息}}”。
- • 用户问题:固定变量
{{user_input}}
,自动获取用户当前提问。
- • 最终拼接效果:系统指令 + Context 变量 + 用户问题,形成动态 Prompt,例:“身份:家电客服;语气:友好口语化;禁止:编造保修政策... 参考知识库中的 {{保修政策片段}}... 解答用户问题:{{user_input}}”。
(2)Prompt 测试与迭代:用 Dify 工具快速优化
Dify 的 “测试面板” 支持多轮测试,无需上线就能验证 Prompt 效果,步骤如下:
- 1. 进入 “测试面板”,模拟用户提问(如 “冰箱 BCD-218 保修多久”)。
- 2. 查看 AI 回复:若回复中未提及 “BCD-218 型号的具体保修期限”,说明 Prompt 未让 AI 使用 “型号 Context”。
- 3. 优化 Prompt:在系统指令中加 “必须参考用户提供的产品型号,从知识库提取对应保修信息”。
- 4. 再次测试:AI 会主动关联 “BCD-218” 型号,从知识库中找到该型号 “整机保修 3 年,压缩机保修 10 年” 的信息,回复精准度提升。
3. 复杂流程编排:用工作流实现自动化协同
对于 “多步骤任务”(如个税计算、智能问诊),Dify 的 “工作流” 模块可通过拖拽组件,实现 “Context 获取→Prompt 拼接→AI 推理” 的自动化,以 “智能财税助手” 为例,简化流程如下:
- • 实操要点:在 Dify 工作流中,每一步都可设置 “条件判断”,例:若 API 返回 “无收入数据”,则自动触发 “Prompt:请提供您的月薪和专项扣除信息”,无需人工干预。
4. 新增:Prompt 与 Context 协同优化方法论
基于 10 + 行业应用经验,总结出 “三步优化法”,解决 90% 的精准度问题:
- 1. 定位问题根源:当 AI 回复不准时,先查 “Context 是否缺失” 还是 “Prompt 未调用 Context”—— 例:用户问 “我的洗衣机漏水”,AI 回复通用方法,查 Context 发现 “未获取洗衣机型号”(Context 缺失),需加 “调用产品查询 API 获取型号” 步骤。
- 2. 量化优化目标:设定可衡量的指标,例:“客服 AI 回复准确率从 70% 提升到 90%”“用户重复提问率从 30% 降到 10%”。
- 3. 闭环迭代:用 Dify 的 “日志分析” 模块,每周统计 “回复不准的案例”,按 “Context 缺失”“Prompt 问题” 分类优化,形成 “收集→分析→优化→验证” 的闭环。
三、实战案例:打造家电品牌高精准客服 AI(2500 字扩展版)
以某家电品牌 “美的客服 AI” 开发为例,详细讲解从 0 到 1 的落地过程,重点补充 “知识库细化”“Context 触发条件”“Prompt 多场景适配” 等实操细节:
1. 前期准备:明确需求与信息梳理
- • 核心需求:解答用户 “产品咨询(功能 / 参数)、故障排查、保修政策、物流查询”4 类问题,准确率≥90%,人工转接率≤10%。
- • 知识库:收集美的全系列家电的 “产品手册(按型号分类)、故障排查指南(按问题类型分类)、保修政策(按产品类型分类)”。
- • 工具:对接 “美的订单系统 API”(查订单信息)、“顺丰物流 API”(查物流)、“产品数据库 API”(查型号参数)。
2. 分步落地:Dify 配置细节
(1)知识库搭建:按 “场景 + 关键词” 细化
- • 新建 3 个知识库:“产品参数库”“故障排查库”“保修政策库”。
- • “产品参数库”:按 “冰箱 / 空调 / 洗衣机” 分类上传手册,每篇文档打 “型号标签”(如 “冰箱 - BCD-218”),分块大小设 “300 字 / 块”(方便按型号检索)。
- • “保修政策库”:按 “整机保修 / 核心部件保修” 拆分内容,打 “产品类型标签”(如 “空调 - 整机”“洗衣机 - 压缩机”)。
- • 测试检索:搜索 “BCD-218 耗电量”,能精准返回该型号 “日耗电量 0.5 度” 的片段,检索阈值设为 0.75。
(2)Context 配置:精准触发工具与过滤信息
- • 对话 Context:保留 5 轮,开 “自动过滤无关信息”—— 例:用户先问 “空调怎么开”,再问 “冰箱保修”,自动过滤 “空调” 相关对话。
- • “订单系统 API”:触发条件设 “用户提问包含‘订单号’‘购买’‘物流’”,返回字段选 “订单号、产品型号、购买时间”,存入 Context。
- • “产品数据库 API”:触发条件设 “用户提问包含‘型号’‘参数’‘功能’”,返回字段选 “型号、参数、上市时间”。
- • 测试工具调用:用户说 “我的订单号 12345,查物流”,Dify 自动调用 “订单 API” 获取 “产品型号:冰箱 BCD-218”,再调用 “物流 API” 查该订单物流,两个结果都存入 Context。
(3)Prompt 设计:多场景动态适配
在 “提示词编辑器” 中,按 “问题类型” 设计差异化 Prompt,用 “条件判断” 实现自动切换:
- • 若用户问题含 “参数 / 功能”:Prompt 为 “身份:美的产品顾问;参考 {{产品数据库 API 结果}} 和 {{产品参数库片段}},用简洁语言解答 {{user_input}},不提及故障和保修”。
- • 若用户问题含 “故障 / 漏水 / 不制冷”:Prompt 为 “身份:美的售后工程师;先从 {{产品型号}} 匹配 {{故障排查库片段}},给出 3 步以内的排查方法,若排查无效,回复‘建议联系售后 400-889-9315’”。
- • 若用户问题含 “保修 / 维修”:Prompt 为 “身份:美的客服;基于 {{购买时间}} 和 {{保修政策库片段}},明确告知 {{产品型号}} 的保修期限,禁止模糊表述(如‘大概 3 年’)”。
3. 测试优化:从 75% 到 92% 的准确率提升
- • 问题 1:“BCD-218 保修多久”——AI 回复 “美的冰箱整机保修 3 年”(未提压缩机 10 年,Prompt 未明确 “核心部件”)。
- • 问题 2:“洗衣机漏水”——AI 回复 “检查排水管”(未问型号,Context 缺失,无法匹配具体排查方法)。
- • 针对问题 1:在保修类 Prompt 中加 “需分别说明整机和核心部件保修期限”。
- • 针对问题 2:在故障类 Prompt 中加 “若未获取产品型号,先回复‘请提供您的洗衣机型号,方便精准排查’”。
- • 优化后测试:准确率从 75% 提升到 92%,人工转接率从 18% 降到 8%,达到预期目标。
四、进阶优化:从 “能用” 到 “好用” 的 5 个关键技巧
1. Context 时效性管理:避免 “用旧信息回复”
- • 问题:知识库中 “保修政策” 更新后,AI 仍用旧政策回复。
- • 在 Dify “知识库” 中,开启 “文档更新提醒”,每季度检查一次政策类文档。
- • 对 “物流、天气” 等实时性强的工具 Context,设 “缓存时间”(如 10 分钟),超过时间重新调用 API 获取最新数据。
2. Prompt 场景化适配:应对不同用户与时段
- • 针对 “新用户 / 老用户”:在 Prompt 中加 “若用户是新用户(按注册时间判断),回复时多补充‘产品使用基础步骤’”。
- • 针对 “大促时段”:在 Prompt 中加 “618 / 双 11 期间,优先解答‘物流延迟’‘订单修改’问题,回复开头加‘大促期间订单较多,您的问题解答如下:’”。
3. 成本控制:平衡性能与开销
- • 模型选择:简单任务(如参数查询)用 “Llama 3 8B” 轻量模型(调用成本 0.001 元 / 次),复杂任务(如故障诊断)用 “GPT-4”(0.01 元 / 次)。
- • Context 优化:对话 Context 保留轮次从 5 轮降到 3 轮,知识库分块大小从 300 字调到 500 字(减少检索次数),每月调用成本降低 40%。
4. 合规性保障:避免 Context 泄露与 Prompt 越界
- • Context 安全:在 Dify “设置” 中,勾选 “敏感信息过滤”,自动屏蔽 Context 中的 “手机号、身份证号”,避免泄露。
- • Prompt 约束:在系统指令中加 “禁止讨论政治、宗教内容,禁止提供医疗诊断建议(仅家电相关)”,若用户提问越界,回复固定话术 “该问题不在服务范围内”。
5. 用户反馈闭环:持续提升体验
- • 在 AI 回复末尾加 “若本次解答有帮助,请回复‘1’;若需优化,请回复具体问题”。
- • 每周导出 Dify “用户反馈日志”,对 “回复不精准” 的案例分类优化:
- • 例:用户反馈 “说‘空调不制冷’,AI 让我查排水管”—— 分析发现 Context 中 “未获取空调型号”,优化 Prompt,让 AI 先问型号再排查。
结语
在 AI 应用开发中,“大模型是基础,Prompt 与 Context 是灵魂”。很多开发者花大量时间调试模型参数,却忽略了 “让 AI 拿到精准信息、明确行动规则” 这一核心。Dify 平台通过 “分层 Context 管理、可视化 Prompt 设计、自动化流程编排”,让新手也能快速掌握二者的协同技巧,无需复杂编码就能打造高精准的 AI Agent。
未来,随着大模型 “上下文理解能力” 的提升,Prompt 可能会更简洁(如仅用 “解答用户问题” 就能触发精准响应),但 “以用户需求为核心,控制信息输入与规则引导” 的逻辑不会变。开发者可基于本文的方法,结合具体场景持续迭代 —— 比如在医疗 AI 中,优化 Context 的 “症状信息完整性”;在教育 AI 中,优化 Prompt 的 “思考引导深度”—— 让 AI Agent 真正从 “能回复” 变成 “能解决问题” 的实用工具。
MCP 等技术,驱动高效赋能。" data-id="MzU2MDE1MDk1Mw==" data-is_biz_ban="0" data-service_type="1" data-verify_status="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