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客服落地实战:从踩坑到躺平,一文掌握核心要点。 核心内容: 1. AI客服落地的三大关键能力:提示词工程、知识库与数据 2. 业务梳理与语料积累的重要性 3. 不同平台的技术实现方案与避坑指南
又双叒叕被AI客服项目折腾了
一年前,基于Coze做了第一个AI客服。说是客服,其实就是处理游戏玩家的日常抱怨和帮游戏商户看看数据。当时觉得这就是最简单直接的方式——确实,简单到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收钱。
最近,又被公司另一个团队拉去做基于微信生态的AI客服。这次任务更"高大上":要引导用户通过微信群进行商品成交,顺带解决售前售后的日常问题。听起来就像是要让AI当销售、客服、心理咨询师三合一。
虽然公司信息不方便公开(你懂的),但踩过的坑可以拿出来晒晒。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独踩坑不如众踩坑。
经过一年多的折腾,我总结出AI客服能否落地,主要看三项核心能力:
这就像是给AI写"工作说明书"。写得好,AI是你的得力助手;写得不好,AI就是你的猪队友。
AI的"大脑存储"。没有好的知识库,AI就像是失忆的客服,什么都不记得。
这个最要命。如果你之前没有好好积累数据,或者没人专门整理,那恭喜你,准备迎接灾难吧。
不过,如果需求简单,其实只要提示词工程+知识库就够了。知识库也不一定非要自己搭RAG,直接用市面上现有的就行——毕竟,能省钱为啥不省?当然,如果公司对数据敏感度很高,那就乖乖搭建自己的RAG服务和向量数据库吧。
关于数据这块,我想单独吐槽一下。理想情况下,如果公司内部数据整理得清晰,配合AI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仿佛专门为AI设计的。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公司的数据就像是没整理的衣柜,找个东西能把人逼疯。不过,可以反向用AI来梳理数据,年初我就是这么干的,效果还不错。
说到AI落地,最终还是要服务业务。深入梳理业务就变得非常重要——毕竟,AI客服的目的就是减轻或者替换业务部门的部分工作。
这里需要把业务在客服相关工作上的流程整理出来,后面实现的时候会用到。
更重要的是,需要业务部门提供语料。注意,这里敲黑板了:
业务流程 + 语料 = AI客服的基础
如果想让AI客服真正落地,就需要业务部门配合,持续不断地打磨。这也是为什么我说,AI客服的技术实现完全不是门槛——真正的门槛是要懂业务,要有丰富真实的语料。
企微、微信体系:
做私域的同学对这个肯定不陌生。微信生态的流量和客户关系可以无缝对接到公司内部CRM,这个优势太明显了。
不过,这里有个坑:如果使用企微官方接口,费用比较高;如果用开源项目,一不小心就被封号。不信你试试RPA发消息,多发几次就来个警告。
所以,通常都会用第三方专门做私域的服务。做私域的同学应该都用过,费用可以接受,相对也比较稳定。
飞书、钉钉等:
这类直接用官方接口就行,B端用户用得比较多,对接简单,技术也很成熟了。
网页、App、小程序:
这些基本都是自己的系统,那就顺便造个轮子吧。
Coze: 工作流、知识库、对话管理、数据库等都很完善,对新手友好。缺点是没办法用更优秀的模型。好消息是Coze开源了,可以在此基础上定制。
dify: 功能同样完善,代码也很完整,开源程度更高。
如果你熟悉n8n、Make、Zapier、Ragflow、FastGPT等工作流工具,那也是不错的选择。
用户体验优化: 用户给的信息不足时,要引导用户补充信息。别让用户猜AI在想什么,也别让AI猜用户想要什么。
监控指标: 通过AI成功率等关键指标来衡量每次迭代是否有效。数据不会骗人,感觉会。
敏感词过滤: 除了常规敏感词,业务本身的敏感信息也要重点处理。比如,未成年人是不能推荐游戏的——这种细节不注意,就等着被投诉吧。
提示词设计,我推荐用Role-Task-Format模版。可以参考云中江树的LangGPT,采用结构化的Markdown格式来写提示词,非常友好的结构。
如果对提示词稳定性要求特别高,建议用XML格式。基本上AI Coding工具的系统提示词都是这么干的。
不知道怎么写提示词?那就让AI帮你写啊!这里有个小技巧:把需求同时发给多个AI,相当于几个专家同时帮你优化。想想就很爽,对吧?
提示词写完后,记得拿现成的case跑一遍,看看AI成功率,防止直接上线出事故。可以配合少量灰度、逐步放量的方式,会更安全。
这时候还可以做AB测试,两个不同的提示词同时跑,看哪个数据好就全量上线。
总结一下这一年多的踩坑经验:
首先,你得懂AI本身。 不是说要成为算法专家,但至少要知道大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做不了,知道怎么跟AI"说话"才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很多项目失败,就是对AI能力估计过高或过低。
其次,还得深入理解业务。 没有真实场景,基本无法很好落地。这不是技术问题,是认知问题。你要知道用户真正的痛点在哪里,现有的客服流程哪里效率低,AI介入后能解决什么问题。
然后,提示词工程设计同样需要了解业务。 不了解业务,就没法迭代出可用的提示词。这又不是纯技术问题,还是认知问题。
最后,语料和数据的质量决定了AI客服的上限。 这部分不梳理清楚,就会出现各种"有意思"的小问题——比如AI突然开始给用户推荐竞品,或者把VIP客户当成黑名单用户处理。
说到底,AI客服是个跨学科的活:要懂AI技术,要懂业务流程,要懂用户心理,还要有耐心持续优化。
但是,一旦做成了,那种"AI替你干活"的爽感,还是很香的。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1
向量数据库在智能客服的落地指南(从 0 到 1)
2025-08-20
企业微信5.0正式发布:AI全面应用,办公全面提效
2025-08-15
用AI智能体把客服质检从3天缩到5分钟!客服对话总结+情感分析+问题分类,4步搭建全流程
2025-08-14
Palantir Foundry:AI赋能RaceTrac革新便利店体验
2025-08-12
Agent客服全面接管排障任务,智能锁品牌服务效率翻倍提升
2025-08-08
AI+RAG,让“AI销冠”帮我卖货?
2025-08-06
小场景、小投入、快速见效:AI Agent 在客服落地之道
2025-08-05
那些把人逼疯的AI客服,终于被教“做人”了
2025-05-27
2025-05-26
2025-05-28
2025-06-17
2025-05-29
2025-06-17
2025-08-14
2025-06-06
2025-06-02
2025-05-29
2025-08-08
2025-07-29
2025-07-02
2025-07-02
2025-05-29
2025-05-29
2025-05-27
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