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日本小学生AI应用指南:教育与伦理并重。 核心内容: 1. 日本发布《生成式AI使用指南》,为小学生AI教育提供实操参考 2. 指南五大内容:AI介绍、生成式AI、儿童使用指导、伦理道德、总结 3. 强调AI的辅助工具属性,倡导人类最终判断与责任
4月10号,广东省首先颁发了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试行)》等试行文件。在《广东省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有提出课程内容与学段要求。但是暂时没看到面向公众的素养解读。整理日本针对小学生的AI使用参考,仅为实操层面的参考。
2025年3月6日,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在其研究和STEAM教育信息网站“科学团队”上发布了《生成式AI使用指南》。今天介绍的是针对小学生的指南内容,这份指南定位为学校设立者和教职员工判断是否适合使用的参考资料。指南主要包括五部分的内容,即介绍AI、生成式AI、对于初次使用生成式AI的儿童进行指导、道德伦理以及总结。
指南的根基是“以人为本的AI社会原则”(2019年 内阁府 综合创新战略推进会议决定),具体包括:(1)AI是辅助与扩展工具;(2)人类的最终判断与责任, 生成式AI的输出仅为“参考之一”;(3)对生成式AI不应抱有过度的期待或不安,重要的是冷静理解其特性并与之相处的态度 。
《中小学教育中运用生成性人工智能指南(2.0版)》摘要文件部分内容(摘自文部科学省网站)以下为主要部分的内容:
在探讨本教材核心主题——生成式AI的应用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一下“AI”。
1. AI的历史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缩写。自1950年代起的约70年间,随着计算机的进步,旨在实现接近人脑功能的研究与开发不断推进。AI的种类和作用广泛,难以统一定义,但普遍的印象是,它不同于机器人,“给予数据即可学习,自主行动,像人一样工作”。¹
2. AI的原理 AI的进化得益于大数据的收集以及能够瞬时分析这些数据的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传统上,驱动计算机需要人工编程,但AI通过“给予数据让其学习”,能够自主判断并得出结果。这被称为“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能够自动学习大量数据并用于输出,加速了能够生成以往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的文章、图像、视频等内容的生成式AI这一新技术的开发。
3. AI的应用实例
自2010年代初以来,随着AI的急剧发展,AI已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智能手机、计算机、家电等,预计儿童也会感到熟悉。手册中,建议可以在在课堂上介绍下面的例子。
智能家电 | |
智能手机 | |
互联网广告/购物网站 | |
自动驾驶系统 | |
银行呼叫中心/酒店礼宾部等 | |
零售店自助收银 | |
医生癌症诊断辅助 | |
运输公司配送路线 |
1. 生成式AI的原理 在AI中,通过输入指令来生成新回答的类型被称为生成式AI。目前广泛普及的生成式AI也被称为“对话式生成式AI”,无需使用专业编程语言,仅通过文字输入指令即可输出各种回答。输出文字回答的称为“文本生成AI”,此外还有“图像生成AI”、“音频生成AI”、“视频生成AI”等,能够综合处理这些类型的生成式AI(多模态AI)正成为主流。
给生成式AI的指令被称为“提示词(Prompt)”。虽然不需要编程等专业知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但要获得更准确的生成结果,需要设定具体细致的条件。
2. 生成式AI的种类 在指导时需要了解的主要基于生成式AI的服务种类:(大部分国内无法直接使用,仅作参考,可替换为国内产品)
Canva (可画) | ||||
Midjourney | ||||
Stable Diffusion | ||||
ChatGPT | ||||
Copilot (原 Bing Chat) | ||||
Claude | ||||
Gemini (原 Bard) | ||||
Suno | ||||
Sora | ||||
Replit Agent |
3. 生成式AI与社会变化的实例 生成式AI目前作为各种新业务的核心,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不断发展,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4. 生成式AI的使用方法
对话式生成式AI的特点是,只需输入简单的句子即可获得各种回答。
① 生成式AI的操作步骤: 输入文本。采用提问(5W1H)或请求(“请帮我做…”)的形式更容易得到好的回答(但输入任何词语都会有回应)。
② 提示词(Prompt)编写: 设定详细条件或按照特定模板指示,能让回答更符合提问意图。使用“#”(井号标签)等Markdown标记法构建指令,比对话式语句能更准确地输出回答。使用特定模板或Markdown标记法等发出指令及其相关知识被称为“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提示词示例:
# 角色:你是一位专业厨师
# 任务:请根据以下条件构思菜谱
- 30分钟内可以完成
- 意大利菜和法国菜各2种
- 使用容易获得的食材
指导生成式AI应用时,必须理解文部科学省的《关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使用生成式AI的暂行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在学校处理生成式AI问题时,重视以下三点:
① 从有限使用开始是恰当的
② 所有学校都应培养核查信息真伪(事实核查)的习惯
③ 提升教师的AI素养
因为小学阶段学习信息素养和道德的机会不多。此外,从保护隐私、避免接触不当内容的风险角度出发,生成式AI服务通常设有年龄限制。如Gemini和GPT要求13岁以上。在小学课堂上使用生成式AI时,一种恰当的方式可能是在征得家长同意后,由教师操作并将结果分享给学生。
2. 所有学校都应培养核查信息真伪(事实核查)的习惯
许多生成式AI从互联网学习信息,可能包含“虚假/错误信息”⁷,因此需要具备判断“信息是否正确”的能力(=信息素养)。使用生成式AI时,无论是作为“发布者”还是“接收者”,都需注意信息的准确性(核查信息准确性的技能称为“事实核查”⁸)。教师应首先参照下页所示方法,掌握恰当的事实核查能力。
事实核查方法:
① 确认信息来源: 检查是否来自可信赖的信息源。
② 多源交叉验证: 与其他可信赖信息源比较,确认信息是否一致。
③ 理解发布者意图: 思考信息发布者是以何种立场或目的发布信息的。
④ 确认发布日期: 检查信息是否为最新。
生成式AI导致虚假/错误信息增加的原因:
作为发布者 vs 作为接收者
防范要点:
对小学生的指导中,最好花时间充分传达这些基本的素养知识,并让他们理解。
3. 提升教师的AI素养 生成式AI若使用得当,是能产生巨大成果的工具。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引发问题。因此,教师首先掌握“关于AI的正确知识和技能”=“AI素养”⁹至关重要。《指南》指出了以下几点:
教育应用注意事项:
指导者需时刻掌握最新的使用条款和生成式AI功能,并在了解全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可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在对小学生进行生成式AI指导时,应在详细说明上述具体案例后,引导大家就以下三点进行讨论,促进理解。
1. 用生成式AI创作的作品属于谁? 由于生成式AI学习了海量数据,可能无意中使用到版权所有者的作品。如果直接使用他人作品,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并当作自己的作品,可能会引发“不知者不罪”也无法推脱的版权问题。因此,通过展示实例,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非常重要。
此外,预计在初中及以后阶段,学生在家长同意下使用生成式AI的机会将增加。必须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如果在学校课程、报告等作业制作或个人使用中,未能充分理解使用规则和道德规范,则存在触犯法律的风险。
2. 使用生成式AI创作作品时需注意的事项 —— 依从性与相似性 例如,如果儿童使用生成式AI创作的插画与著名角色非常相似,这是否构成版权侵犯?判断是否侵犯版权时,通常参考“依从性(是否基于原作)”和“相似性”这两个标准。因此,为了合法合规地使用生成式AI,教师至少需要了解这些标准(个人、企业、教育机构的使用条款各不相同,教育机构使用时需事先咨询确认适用的条款)。
对小学生的指导,重点不在于教授详细的法律标准,而应结合道德课程,教导他们“将他人之物据为己有”的是非观念和伦理价值。同时,要传达最终判断应由人来做出,并引导他们思考创作活动中的伦理问题。
3. 确认生成内容的公平性与偏见 确认AI生成的内容是否包含特定偏见或歧视非常重要。使用生成式AI进行创作时,可能无意中包含偏见或歧视。此外,如果从生成式AI获取的信息本身就含有偏见或歧视,使用者也可能在无意识中认可这些偏见。
在课堂上向小学生使用生成式AI时,最好能解说这类信息偏见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实施前述的事实核查,或如下所示优化提示词等方式,指导学生在使用时注意信息偏见的重要性。
防止偏见的提示词示例:
1.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将AI系统按风险分为“不可接受风险”(如操控潜意识、社会评分系统)、“高风险”(如影响教育、就业、关键基础设施、执法等)、“有限风险”(如聊天机器人需告知用户在与AI交互)和“最小风险”(大部分AI应用)。这种分级思路有助于系统性地评估和管理风险。教育领域使用的某些AI工具很可能被归为“高风险”。在学校中,和孩子使用的生成式AI模型前,我们能否对模型有一个基本、深刻的了解,以及对可能存在的偏见能够有所把握后再进行介绍?在介绍这些给到年幼的孩子时,提示词的使用如何能最大层度地控制模型的输出质量,以尽可能地减少偏见和影响。昨天在看到了关于DeepSeek"恭维“用户的案例,原来“deepseek”回答的共鸣感可能有意而为之。当然恭维的可能只是语气上符合人的心理预期,不一定能代表说他的推演逻辑不对或者是数据质量差。但是从中反映的是,是否适合在教育系统中使用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来源是这篇:DeepSeek的极致谄媚,正在摧毁我们的判断力。
2.对于小学我并非专业对口,但实际上看到人工智能素养框架的内容时,我是很疑惑的,最低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如何切入,对于概念的引用具体需要注意什么呢?针对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框架似乎也挺适合成人的。
3.AI的环境成本:使用/训练AI模型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和能源消耗,其环境足迹(碳排放)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指南也未提及。
4.介于此,退回到低龄阶段的教育,幼儿园在人工智能使用,是否有一个限定呢?以及对于入园的智能产品做点评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4-30
Deep Wiki,真的很nice
2025-04-29
Flomo MCP:用自然语言对话打造你的第二大脑,效率提升100%的秘诀在这里!
2025-04-29
用「飞书知识问答」打造你的「超级AI教师助理」
2025-04-28
智能运维新时代:如何打造你的专属知识库
2025-04-28
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重新审视企业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内隐”知识的管理范式
2025-04-27
用AI重构知识管理:重塑Obsidian工作流的三层进阶指南
2025-04-27
人人用AI ≠ 组织AI化,什么是智能组织?
2025-04-26
2025年,建议你一定要用 AI 搭建个人知识库
2024-09-14
2025-01-23
2024-07-10
2024-11-07
2025-02-17
2024-04-24
2024-08-04
2024-06-23
2024-05-15
2024-07-10
2025-04-27
2025-04-20
2025-04-17
2025-04-17
2025-04-13
2025-04-12
2025-04-11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