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对不起腾讯ima,Get笔记在碎片知识管理上真的太香了!

发布日期:2025-05-12 22:35:39 浏览次数: 1529 作者:阿昆的AI工具箱
推荐语

碎片化信息管理的痛点,「Get笔记」和「ima.copilot」谁能一招制胜?

核心内容:
1. 笔记软件的常见问题与用户痛点分析
2. 「Get笔记」与「ima.copilot」的功能对比
3. Get笔记的三大亮点功能介绍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你一定也有这种经历

读了一篇超有启发的文章,随手收藏,结果再也没打开过;

写了几十个零散的卡片笔记,想找的时候却像大海捞针;

笔记软件里十几个‘学习资料’文件夹,但真正用过的不到10%。


我们明明花了很多时间‘输入’,但需要‘输出’时,大脑还是一片空白……

拼命往笔记软件里塞内容,但它并没有真正成为你的‘第二大脑’,反而变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仓库。

工具越高级,整理越费劲——Flomo太碎片,Obsidian太复杂,Notion越来越凌乱。

如果知识不能在你需要的时候‘跳’出来,那和没学有什么区别?

最近,鹅厂和得到分别推出了自家的AI+知识库产品——「ima.copilot」 VS 「Get笔记」。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使用看看,拯救碎片化信息,谁能真正解决个人知识管理的痛点。

功能哪家强?

AI+知识库适合的场景

  • 知识整合:碎片化信息变成可问答的私有化知识库
  • 知识分享:公域知识库带来更多的探索可能

先说说基础功能

Get笔记和ima都提供了小程序收藏

当你看到有价值的文章(或任何其他内容链接),点击分享,找到“在小程序工具中打开”,即可一键加入自己的知识库。






与ima不同,Get提供了AI总结功能。内容经过提炼再进入知识库,实际收藏的是AI总结的内容+标签+源链接。



在知识库方面,两款软件也都类似,都可以创建并分享知识库,订阅他人的知识库进行问答。目测下来,公域资源还是ima更丰富一些。

进入知识库内,会发现Get笔记知识库包含的内容形态更加丰富。

除了收藏的内容和笔记外,也支持文件、直播

订阅公众号功能目前已经不能使用,想必未来也是很难开放了。

可以根据关键词搜索内容,或开启深度思考基于知识库进行问答。虽然ima提供了混元和DeepSeek两种模型,Get笔记只有DeepSeek R1,但就效果来说这点两个工具差不太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两个工具的差异和亮点。

Get笔记

亮点1:直播订阅/录制

这是我认为Get目前最有差异化且最为实用的功能。

解决了直播信息密度低、观看时间长的问题。有时候碰到语速慢或者讲话没重点的主播,真的让人很心焦。不是说他讲的没营养,但确实很浪费时间。

首先,可以通过订阅视频号直播,静默获取回放并总结。

快速得到一场直播的精华内容。

但需要注意,目前只支持通过直播预约海报订阅,也就是你必须在直播开始前添加订阅。



添加好的直播会出现在列表中,大概直播结束后半小时左右,他就会根据录播生成好总结了。
亮点2:手机内录

如果,要录之前的直播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使用它提供的手机内录功能。 打开直播回放,打开手机内录,放着就行了。

缺点就是需要占用手机播放。

这个场景,我之前一直用通义听悟+浏览器播放实现。

亮点3:导入历史

如果你使用PC网页版,会发现他也提供了迁移功能,相信后面会提供更多渠道。 实在搞不懂,ima为什么不做这个。一个新的笔记工具,便捷的数据迁移肯定是刚需。

实用功能:语音录入&识图

除了传统笔记和上面提到的内录之外,Get也提供了图片、拍照、语音、录音,这样非常多源的录入方式。

日常使用非常方便。

比如,看到电子书某页精华内容,顺手截个图丢进来。

特别是语音,有个好点子,直接来个语音log记录一下。这点其实有点类似flomo。

目前录入覆盖到了几乎所有你能想到的场景。

美中不足:不支持得到内容导入 

作为得到家的产品,如果能将历史课程导入知识库,既是高价值内容,又是用户自选,想必能够为知识利用提供更多帮助。 猜想可能有商业方面的考量,但从产品角度来说,可以通过付费、账号等方式进行使用权限区分。

ima

实话讲,ima现在实在是有点平庸。 

你要说该有的它确实都有,能收藏,能建知识库,能做问答调用。

但除此之外,仅有一个“智能写作”可以作为差异化功能。 

支持基于对知识库内容的学习,进行文案、论文的创作。 


虽说ima提供了更多的知识库资源,但现在也沦为了各个公众号引流的渠道。多并不代表质量。

背靠微信生态这么丰富的内容资源,但视频号、公众号的订阅、录入接入如此缓慢,也属实不知道是想做还是不想做。

也许还在思考跟原本内容生态的竞争和结合吧。


局限性

存储空间
两个工具,目前提供的存储空间都是30G。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够用,希望后面能做提升或付费增量。

数据安全 
数据仅限云端,离线无法使用,数据安全性需要考虑。尤其是不建议放置公司敏感数据,共享数据库时,特别要注意隐藏原数据。

适合谁用?

公众号作者 —— 选ima

无论是收藏文章、文件,还是利用智能写作快速码字,更或是通过搭建知识库给自己引流。都是基于微信生态创作的不二选择。

普通打工人、自媒体作者 —— 选Get笔记

工作笔记、会议纪要、报告文件,统统都能让它管理起来。

语音录入、直播课、自动转文字,素材随时记录,省下检索的时间。


总结一下

录入都难就更别提查了,至少帮我解决了影音视频录入不便的问题。

所以,不管从录入便捷、使用体验来说,我个人感觉Get笔记都要更胜一筹。

收藏不应是内容的终点,而是思考的起点。

说到底,工具只是手段,让信息转化为知识,能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充分被利用起来才是目的。

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就是最适合你的产品。


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顺手帮我点个赞?或推荐❤️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 ღ( ´・ᴗ・` )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