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用飞书做知识管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发布日期:2025-05-22 14:29:22 浏览次数: 1527 作者:AI产品银海
推荐语

飞书知识问答,AI产品经理的效率革命。

核心内容:
1. 飞书新功能“知识问答”如何整合社区知识库
2. 知识问答解决“知识回溯”问题,提升检索效率
3. 飞书知识管理闭环:采集→沉淀→提取→重用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你身边的AI产品经理,陪你解决每一个真实问题。


飞书这两天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叫“飞书知识问答”。


第一反应其实是:嗯?又是个AI问答工具?结果随手试了一下,发现还真不太一样。只能说:


当初我选择用飞书做知识管理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为什么?你看这个回答结果基于了 WaytoAGI.com 的知识库,把过去社区里面整理的所有图片、文本都整合了起来,给了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


说实话,这个功能我盼了挺久。因为我是一个长期把飞书当做“知识中心”的人,文档也好,多维表格也好,已经成了我工作内容的主阵地。内容是沉淀下来了,但问题也很明显:收藏或写得多,找起来反而更难了。


收藏 ≠ 能用,找不到比没写更烦。


不知道你是否可能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记得某份文档里写过一个解决方案,但你不记得是哪一份文档,也不记得写在哪一节。靠关键词搜?搜出来一堆文档,点开一页一页翻,有时候甚至得靠猜。


这就是我过去一直在忍的“知识回溯”问题。


飞书知识问答的好处是,它不靠关键词匹配,而是理解你的问题,直接从文档中提取“回答”。 比如我问“我们之前写的那套插件安装流程怎么做来着?”它能直接跳到那一段内容,并高亮展示。这一步就把我过去在知识管理上耗费的时间直接砍了一半。


当然了,要做知识管理的话,快速辅助做数据的采集工具也是非常必要的,我日常用两个插件做内容采集。


一个是飞书官方出的「飞书剪存」,浏览网页时一键收藏文章内容,点击一下插件就能够存进你的飞书文档里面:


另一个是我自己写的插件,叫Save2feishu做了个插件,一键收藏网页到多维表格,可以把当前网页链接快速存到飞书多维表格里,配合字段捷径可以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含金量看来还在不断上升。


字段捷径这些咱们后面的文章分享里面可以继续说,可以把链接中的内容提取文本、图片、然后AI打标、结构化摘要等等。


我这套流程其实已经跑得比较顺了,资料能收集、能标注、也能沉淀。但问题在于,“回看”和“提取”一直靠人力操作,哪怕表格加了筛选、标签再清晰,也得手动点进去看内容。


而现在飞书知识问答补上了这一步。我把内容都沉淀在飞书之后,只需要一句话“问”,它就能帮我定位、提取、展示——逻辑上,这就把采集→沉淀→提取→重用的完整闭环打通了。


我不再折腾本地知识库了!


讲个背景,我之前为了“问答式调取知识”试过各种开源工具,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比如笔记是应该存在本地还是云端里,是基于 Obsidian 去写还是什么编辑器等等,上传本地文档、建向量库、接入LLM模型,再搭个Web界面。


有点成就感,但维护成本太高,和工作平台也割裂。


现在飞书原生支持知识问答,我的想法也变了。


我不再追求技术上的“极致自由”,而是更看重“用起来是否顺手”。


飞书知识问答这套虽然看上去简单,但胜在和我已有内容无缝打通——文档不需要迁移、流程不需要重构,问了就能用。


这种“原地提升”的体验反而更难得,对我来说,最打动人的地方,不是它用了什么模型、做了多少理解,而是它终于让那些“被写过一次就沉下去”的内容,重新浮了上来。


你可能也像我一样,一边在飞书里记录项目、整理灵感,另一边还在不断浏览一些公开社区,比如 WaytoAGI.com 这种开源AI知识库、优秀项目合集、论文清单等等。


这些内容本身就有被人工筛选后沉淀下来的价值了,如果你能把它们整理进自己的飞书体系,再配合知识问答这个能力,其实就已经构建出一套属于你自己的“半自动知识助手”了


比如哪天我在写方案,突然需要引用某个多模态模型的能力介绍,过去我可能要翻 WaytoAGI.com 主页,或者找回那份归档笔记。


现在我可以直接在飞书里问一句:“多模态能力中有哪些模型在图像生成上表现突出?”(我特意把联网搜索关闭了)它就能从我之前归纳过的内容中,抓出答案。


这其实已经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闭环流程:

发现信息 → 收集整理 → 飞书沉淀 → 知识问答提取 → 场景再用

这是我理想中的AI+知识管理状态,让知识流动起来了。


不需要特别重的学习门槛,也不依赖额外工具,你只需要做两件事:把内容沉淀进飞书,然后习惯于“问”,让内容重新流动起来


说到底,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信息的拥有,而是你能不能及时找到并用得上。知识的含金量不只在“多”,而在“能用”。


这次飞书的新功能,让我觉得它离知识流动起来的消费场景,“能用”的标准又更近了一步。


如果你也正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者在折腾各种 AI+知识库的搭建方式,不妨从最简单的开始。


把日常有价值的内容放进飞书,整理好结构,留出清晰的路径,最后交给知识问答去调用,效果也许会比你预想得更好。


我已经把这条路跑顺了,你也可以试试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