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企业AI落地为何频频遇挫?从全民狂欢到集体迷茫,关键在于思维转型而非技术障碍。核心内容: 1. 企业AI落地的常见误区:用互联网外包思维对待AI项目 2. 成功案例解析:顶级律所如何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重构业务流程 3. 正确实施路径:从最小可行性场景切入,实现AI与业务的深度耦合
在中国,只有区区9%的企业,敢拍着胸脯说生成式AI为他们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价值”。一场从全民狂欢到集体宿醉的剧情,正在无数企业中上演。钱烧了,IT团队累了,当初画饼的CIO,如今面对老板质询,也只能打个哈哈。精心调教的提示词,换个场景就成了“废柴”;员工参加了无数场AI培训,回到工位上依旧是“不会用、用不好、不敢用”。
绝大多数企业,并非倒在技术的高墙之下,而是跌进了看似不起眼,却足以致命的思维陷阱里。
AI落地最普遍的坑就是:把AI当成又一个IT外包项目。
过去二十年互联网深刻地塑造了我们的商业思维。需要一个APP?找个外包团队。需要一个OA系统?采购一套成熟产品。这种“甲方思维”根深蒂固,以至于当AI出现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依然是:找个供应商,买个“AI超级应用或智能体平台”,最好能一键解决所有问题。
“嘿,有没有一个像钉钉、飞书那样的AI平台,能帮我把销售、人事、财务全搞定?”——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就知道,又一家企业要走弯路了。如果说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化是给企业换上了一辆更快的汽车,那么AI时代的数字化,则是要给企业安装一枚火箭引擎。 你能指望一个修车师傅来帮你维护火箭吗?
AI的本质,不是工具提效,而是场景重塑。它不是一个可以即插即用的万能扳手,而是一种需要与业务流程深度耦合、不断“喂养”和“调教”的智慧生命体。如果你自己不“躬身入局”,不亲自下场去解构自己的业务流程,你永远无法真正驾驭它。我们必须放弃那种“找IT要解决方案”的旧范式。真正有效的企业AI落地,第一步不是问“市面上哪个AI工具最好?”,而是问自己两个更扎心的问题:“我们这项业务,本来应该怎么做?”“我们这项业务,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吗?”
一家顶级的律师事务所,希望用AI优化他们的“企业健康度尽调”流程。传统模式下,这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初级律师从法务、人力、运营等各个部门收集海量资料,人工审核,层层评估,高级合伙人再三复核,整个周期动辄三五天。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能不能开发一个AI,把资料喂进去,直接生成报告?”
我们的做法是,先按下“开发”的暂停键。我们拉着律所最高级别的合伙人坐下来,像小学生一样,一步步地“还原”他的审阅过程。
“您看到这份财务报表,第一眼会关注哪几个指标?” “当您发现劳动合同数量和社保缴纳人数对不上时,您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风险点是什么?” “您判断一份合同是否存在隐性风险,依据的是哪些法条和过往的判例?”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我们将这位资深合伙人脑海中那些碎片化、凭直觉的经验,一点点挖掘、梳理、结构化之后,我们发现,AI真正要做的事情,不是替代他,而是将他的思维模型,复制给整个团队。
我们没有一步到位去开发一个“全自动报告生成器”,而是先从最小的单一流程做起。比如,用AI做一个“合同风险识别智能体”,再做一个“社保合规审查智能体”。每一步,我们都让AI去模仿、验证合伙人的判断逻辑。
当一个个单点流程被验证成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们发现,无论是审核法务合同,还是分析人力数据,底层的逻辑和知识库高度相似。这时,我们才开始进行流程的合并与整合,最终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尽调智能体”,将原来3-5天的工作,压缩到了几分钟。
回过头来看,这个过程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不是技术本身,而是AI像一面镜子,逼着这家律所第一次如此彻底地审视和优化了自己的核心业务流程。那些沉淀在少数专家脑子里的“手艺”,通过AI,变成了整个组织可复制、可传承的宝贵资产。
别再把AI当成外包项目了。它是一场由内而外的自我革命,是你重新审视商业本质的最佳契机。
自媒体博主都在鼓吹“AI让知识平权”,似乎有了AI,人人都能成为文案大师、营销天才。这在个人使用层面,或许部分正确。但在企业这个复杂的有机体里:AI非但没有缩小差距,反而残酷地拉大了优秀企业与平庸企业之间的鸿沟。
为什么?因为大家往往只看到了AI工具的订阅费,却对冰山之下的隐性成本视而不见。这个成本黑洞,主要源于两个方面:
知识的诅咒
你跟一个共事多年的老同事说:“把那个方案给我。”他秒懂。但你对着AI这个冷冰冰的对话框说同样的话,它只会一脸无辜。你以为自己表达清楚了,但在AI看来,你给的信息可能充满了歧义和缺失。这就是“知识的诅咒”——你无法想象不知道你所知道的事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大多数员工,把AI当成了一个“快速出答案的搜索引擎”,追求一问一答的效率。但这恰恰是对AI最大的误用。
以一个真实的营销活动方案为例。业务部门的小王输入:“帮我写一个夏季新品的营销方案。”AI哗啦啦给了一堆通用模板。我们改造了这个流程。当小王输入同样的需求时,AI的第一个反应不是给答案,而是反问一连串高质量的问题:
“好的,为了给您量身定制,请告诉我:您的目标市场在哪几个城市?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是品牌曝光还是销量转化?预算范围是多少?新品的核心卖点与竞品相比有何差异?……”
我们把AI从一个“听话的助理”,变成了一个“专业的咨询顾问”。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我们从公司最顶尖的营销专家那里萃取出的“营销方法论”。
AI在倒逼小王,这个业务执行者,进行一次结构化的、深度的思考。当小王把这些问题一一回答清楚,他提交给AI的,已经不再是一句模糊的指令,而是一份逻辑严谨、要素齐全的项目简报。此时AI生成的方案,质量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真正的AI革命,不是替代人去做事,而是赋能每一个人,像专家一样去思考。它是一个放大器,你对业务的理解越深刻,它为你放大的价值就越惊人。
流程的摩擦力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一语道破天机:“导致我们失败的,恰恰是我们过去赖以成功的良好管理。”这句话放在AI时代,再贴切不过。我们过去十几年建立的数字化流程、部门墙、数据孤岛,如今都成了AI落地的“摩擦力”。
一家医药企业,每月要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投放上千条短视频。他们痛点在于,合作的达人档期满、不了解产品,导致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介入后,并没有大动干戈地去重构整个营销体系。
我们选择了一个极小的切入点:文案生成。用AI学习了所有合作达人的语言风格,并深度学习了产品的所有卖点和合规要求。然后,我们告诉达人:“您只需要出镜,文案我们来提供,完全是您的风格,而且绝对专业、合规。”
就这么一个微小的改变,达人满意了,内容质量上去了,投放效果好了,成本还降低了。这就是在现有流程中,找到那个“含金量”最高、最能减少摩擦的节点,用AI进行单点突破。
把企业里那些最有经验的人的“决策精华”,那些行业的“反共识”,那些数据背后的“真相”,融入到AI流程链中,这才是真正的降本增效。
聊到最后,我们必须触及那个最根本的问题:AI落地的真正战场,不在技术的前沿,而在人心的深处。技术迭代再快,模型参数再高,最终决定一个AI工具在企业里是“神兵利器”还是“昂贵废铁”的,永远是人。
很多企业痴迷于引进最新的技术,却恰恰忽视了对人的激活。他们希望AI能替代员工,而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让AI激活员工,让员工成为AI的主人。AI的应用应该是“人类能理解的”,而不仅仅是“机器能处理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到一个完美的AI应用场景,而是找到公司里那批会用、爱用、敢用AI的“超级用户”。
这两件事合二为一,才是AI能在你企业扎根发芽的核心。但现实往往很骨感。今年年初的一份调查显示,高达48%的员工,不愿意在公司公开透露自己在使用AI。大家都在“偷偷地学,悄悄地用”。这背后,是恐惧、是观望、是组织文化的不确定性。
如何破局?亚马逊有本畅销书《疯传》给了我们最好的启示。要想让一个东西像病毒一样传播开来,你需要提供一种关键要素:社交货币
什么意思?就是让使用AI这件事,能帮助员工在组织内部,获得一种“看起来更酷、更聪明、更与众不同”的身份标签。企业要做的,不是强制推行,而是创造一片让“社交货币”流通的沃土。我们可能需要做三件事:
提供诱因:举办全员AI黑客松、创意大赛,让那些来自业务一线的“土专家”有机会崭露头角。
彰显价值:把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小人物用AI创造大价值的故事,大书特书。
树立英雄:让那些“超级用户”站到聚光灯下,分享他们的经验,让他们成为其他人艳羡和模仿的对象
当一个财务人员,用AI将6小时的审计工作缩短到15分钟;当一位干了15年的投资老兵,用AI写的调研报告被奉为公司内部的“圣经”;当一个普通文员,因为擅用AI数字人做短视频,被破格提拔为新媒体部门的副组长……这些活生生的故事,比任何培训和宣讲都更有力量。它会让所有员工看到:AI,不是来抢我饭碗的,而是我实现职业跃迁的火箭推进器。
当组织内部的氛围,从高层推动的“要我用AI”,转变为员工自发的“我要用AI”时,AI才算真正地在这家企业“活”了过来。
1744265451 智能化软件开发落地实践指南.PDF | ||
|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17
“用友BIP 5”重磅发布,让AI在企业应用落地
2025-08-16
AI时代,知识经验萃取的底层逻辑
2025-08-13
深圳物流企业如何用 AI 知识库破解三大隐性成本困局?
2025-08-12
鸿翼OpenContent智能文档云革新企业协同协作体验,提升内容生产力!
2025-08-12
从Notion到腾讯IMA:为什么我换了知识管理工具?
2025-08-07
知识的“基建狂魔”:AI 如何搭建你的认知高速公路
2025-08-07
在线文档解析服务横评:TextIn、MinerU、MonkeyOCR 谁最适合企业知识库?
2025-08-06
企业知识库建设与AI落地的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2025-07-15
2025-07-15
2025-05-28
2025-06-15
2025-07-15
2025-05-25
2025-05-22
2025-05-26
2025-05-27
2025-06-09
2025-08-19
2025-08-13
2025-08-12
2025-08-07
2025-07-29
2025-07-29
2025-07-25
202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