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不再吃灰,ima2.0让知识流动起来

发布日期:2025-11-11 21:19:46 浏览次数: 1527
作者:Mindex思维指数

微信搜一搜,关注“Mindex思维指数”

推荐语

ima2.0让知识管理不再只是存储,而是真正流动起来,帮你从海量信息中提炼精华并转化为行动。

核心内容:
1. @知识库回答功能提升团队协作效率
2. AI自动总结知识库核心内容
3. 任务模式实现知识到行动的转化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图片

我们每天接触的信息量,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一个普通人一年的阅读量。但我们刷的每一条信息,可能都是“知识噪音”。

信息越容易获取,体系化的深度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

而就在上周四,我一直在用的知识管理工具ima悄悄更新了2.0版本。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只是在产品首页的更新说明里写着:“优化了首页对话框交互,提升知识库响应速度,修复了部分已知问题”。

图:干净的产品界面;任务模式现在可以生成报告和播客,适用于个人深度学习

 ima2.0都有哪些不一样?

我这次用下来的感觉是,虽然更新的功能不多,但每个功能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让知识库“更有用”

第一个功能是“@知识库回答”。在首页的对话框里,你可以直接@某个知识库,比如@“我的工作文档库”,问“上周三给客户的方案里,第3页提到的用户留存率数据是多少”,ima会自动从你的知识库中检索出答案,而不用你手动翻找。这解决的是“知识协作”的效率问题:团队里的人分享知识库后,提问方不用再问“你文档里那个数据在哪”,直接@就能拿到结果,节省了大量沟通成本。

第二个功能是“AI总结知识库重要内容”。如果你的知识库有几十上百条记录,AI可以自动提炼出“本月重点项目风险点”“年度用户增长关键数据”等摘要,你不用通读所有内容,就能快速抓住核心。这解决的是知识消化的效率问题:很多人存了知识,但没时间看,AI总结相当于“帮你提炼精华”,让知识的价值在“短时间内被感知”。

第三个功能是“任务模式”,基于Agent能力设计。现在可以基于限定的知识库,生成对应的报告和播客。这是从“看知识”到“用知识”的延伸:知识不再只是给人看的,还能被“执行”,帮用户把知识转化为行动。

不过跟飞书主要面对企业客户不同,ima2.0版本有个明确的产品策略:“先做好面向个人的一两件事”。团队没有贪多求全,而是聚焦在“让个人知识更有用”“让个人协作更高效”这两个场景上,把功能做扎实。这种“小而美”的逻辑,其实是对“知识流通”的精准把握——如果一开始就想覆盖企业、 团队等复杂场景,反而可能让核心功能变得臃肿,最终谁都服务不好。

 让知识能用,好用 

时间回到ima刚上线1.0版本时。那时,用户可以把网页、文档、聊天记录里的信息“抓”进ima,自动整理成结构化的卡片。当时他们团队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人和数据的关联”:帮用户把散落的信息“存起来”,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找到。

但实际使用中,很多用户发现“存起来”只是第一步。“我存了一堆资料,可还是不知道怎么用,或者怎么和别人分享。”这是很多知识管理工具共同的问题,单纯的“连接”还不够,知识的流通与应用才是关键。

今年3月,ima推出了“知识号”和“知识广场”,这两个功能像两个支点:用户既能像发朋友圈 一样发布原创知识内容,也能通过标签、话题在广场里发现感兴趣的内容,由此,这个产品的定位开始从“个人信息容器”变成“知识流通社区”。

 最后 

如果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未来,也许“课程售卖”将逐渐被“知识服务订阅”取代——

企业端,AI知识服务可成为“员工培训中台”,比如为互联网公司定制“AI技能成长路径”,给金融公司定制投研能力成长平台;C端,“ 知识+服务”的模式会更普及——比如“学理财不仅有课程,还有AI实时帮你分析账单、规划储蓄”,让知识真正产生持续价值,被活学活用。

说白了,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缺知识,缺的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桥梁。如果有款AI知识产品的终极目标,不是让我“知道更多”,而是让我“用得更好”,那我肯定是会继续死忠粉下去的。

(我都这么夸了,下次更新内测的时候能不能快点批我的权限啊@ima.copilot ???)


附录

ima agent模式生成的测评报告链接:

https://ima.qq.com/mission-report?reportId=Cjk2OTBjOTE5MjEwYzExNTI5YTM5NzlkY2QzMDBlZGRhYjZjNDdfc3dtZnM3XzE3NjI0MzEzNzg3MTE

欢迎加入读者社群

领取ima2.0的内测邀请码

图片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