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从Human First到AI First,知识管理迎来革命性升级,Claude Code+Kimi组合让效率翻倍! 核心内容: 1. 传统知识管理工具的局限与AI工具的突破性优势 2. 三大实用功能:每周奏折、一键生成Canvas、智能文件管理 3. AI辅助下的高效知识处理流程与使用技巧
Less Noise More Focus. Writing & Thinking—— 被减数 @lessnoise365
用 Obsidian[1] 多年了,文件管理、标签分类、双向链接、Canvas 白板,这些功能我都玩得滚瓜烂熟。直到前阵子无意中体验了 Claude Code[2] + Kimi[3],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在用"石器时代"的方式管理知识。
说实话,很多非计算机同学对 Claude Code 是抗拒的。"Code"这个词以为又是什么复杂的编程工具。但实际上它们还能作为我们的个人Agent,帮助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文科生也能上手!
为什么推荐 Claude Code + Kimi 这个组合?很简单,如果你不在国外,Claude 官方版本账号不稳定,费用也确实不便宜。而这个组合只需要 20% 的成本,质量却能达到 Claude 4 的水平。特别是 Kimi K2,对中文的理解力比其他模型强太多了。
以下是我结合Claude Code + Kimi + Obsidian 的实际使用体验:
最让我上瘾的是"每周奏折" 功能。我有个习惯,平时看到好文章就随手扔到 Clipping 文件夹里,也不分类,反正到周末再说。以前周末整理这些文章是我最头疼的事,经常拖着拖着就忘了。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每到周末,我只需要在终端里说一句"生成本周阅读总结",CC 就会把我这一周剪藏的所有文章全部读一遍,然后生成一份结构化的总结报告。
我只需要像皇帝批阅奏折一样快速浏览,就能知道哪些文章值得深读,哪些可以略过。
还有一个让我特别兴奋的功能是一键生成 Canvas。我随手给了 AI 一篇关于产品策略的长文,然后说"帮我做个思维导图"。几秒钟后,一个完整的 Canvas 文件就出现在我的 Obsidian 里,层级清晰,布局合理,甚至连颜色搭配都很舒服。
这种体验真的很奇妙。以前我需要花一个小时才能做出来的思维导图,现在几秒钟就有了。我只需要做最后的微调就能直接使用。
*Claude Code + Kimi + Obsidian *
启用 CC 后,可以直接在终端中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对话,还能通过@符号引用特定文件或文件夹来进行AI交互,可以修改、新建、移动 Obsidian 笔记
如果你也想试试这种玩法,分享几个我常用的命令。比如"将最近三天的笔记按主题分类" ,或者"把所有关于 AI 的文章整合到一个专题文件夹"。用 @ 符号可以精确引用特定文件,这样 AI 就知道你想要处理哪些内容。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AI 再强大,最终的判断还是要靠人。我一般会保持定期审核的习惯,确保 AI 的处理结果符合我的预期。
我一直自认为对 Obsidian 的玩法了如指掌,但 Claude Code + Kimi 带来的"AI First"体验,
让我不禁思考:我们还有必要亲自管理笔记吗?
不纠结分类、主题,将所有内容丢给 Obsidian,让 AI 来负责编辑、整理、添加标签,甚至自动创建双向链接和引用。
我们只需在最后"接收成果",然后注入我们的思考和创意。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15
2025-07-15
2025-06-15
2025-05-28
2025-07-15
2025-06-09
2025-06-20
2025-06-21
2025-07-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