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我要投稿

为什么我判断90%的中国ToB公司不需要GEO

发布日期:2025-11-25 19:47:04 浏览次数: 1531
作者:谢强byron

微信搜一搜,关注“谢强byron”

推荐语

GEO虽火,但90%的ToB公司现在投入GEO为时尚早,看清本质才能避免资源浪费。

核心内容:
1. GEO当前缺乏成熟的产品和商业闭环
2. 大模型流量不稳定且规则频繁变动
3. ToB用户采购习惯仍以搜索为主,GEO未形成颠覆性影响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过去三个月,ToB圈子里有两个最吵的词:GEO和Agent

一个被吹成未来的流量入口,一个被当作下一代产品的形态。

明确一点,我反对前者,赞成后者。

有句很直白的话是,今天大多数ToB公司跑去做GEO,既不科学,也不值得,更不可能短期见效。实话实说,90%的中国ToB公司不需要GEO。

最重要的是,很可能是在错误的时间点,把资源投入一条错误的赛道。

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必须说明,我不是反对GEO。而是请所有人先搞清楚,GEO是不是你现在该All in的方向。

1

我很想明确告诉所有人,做GEO不是不可以。

但是GEO现在最大的问题——它连“产品和商业闭环”都还没长出来。

你现在看到的GEO,乍看像是“下一代SEO”,好像是AI大模型时代的获客必修课。

但只要你深挖三层,你就会发现一个本质问题,GEO现在和大模型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和商业形态。

东西都不成熟,你指望它有稳定的利益闭环?

2

不成熟的点,是两个。

第一,现阶段的GEO形态是,你问大模型,大模型给你做产品推荐排名。这是老板们最关注的点。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有多少toB用户,在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官网寻找产品?

有没有?一定有。

但有多少?可以去看看AI大模型给你的引流数据。我的答案是,有极少部分,但一定不如搜索引擎带来的多。toB用户的采购行为习惯,还是在搜索端。AI大模型会对口碑起作用,但是,它在本质上并没有颠覆现在的用户进入习惯。

反过来讲,如果GEO真的颠覆了流量来源,我相信大模型比你反应快,因为这个获客行为如果数据量足够,那么本质上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就不存在了。大模型立刻开始可以进行toB的收费卖流量。

你以为想干掉百度的人还少吗?

第二、GEO的本质是大模型,而各个大模型又在不断的迭代且市场份额不稳定。所以,它存在着一系列行业级的结构性不稳定性。

现在所有的GEO供应商都会给你讲,你的推荐排名到底如何。当然了,这个结果里,如果你排到第一,大家都很高兴。那么问题是,排到第一,会给你带来多少流量呢?嗯,回到数据平台去看看,发现AI引入的流量量级还是那样子,没有本质提升。因为用户从AI大模型获取的还是信息,而不是入口。其次,AI大模型这么多,权重评估逻辑不稳定,变动像季风一样频繁。你根本无法定位问题,也无法形成体系化方法论。而且大模型检索和搜索引擎检索的混合形态还在雏形阶段。你问百度、问DeepSeek、问千问,最后的结果都是不同。你现在害怕错过他们,但是他们根本说不清楚给你带来多少流量,也说不清楚未来的分配机制会落在哪。你在赌一个连平台方都没定型的机制?全靠玄学去做增长?那还不如去拜文殊菩萨。

讲白了两句话,GEO是趋势。但是GEO现在在toB流量端还没办法跟百度掰手腕,甚至其他搜索引擎也都没办法跟百度掰手腕。再加上面向各个大模型的GEO规则目前不具备完善性,也没有顺向的商业闭环给你供给稳定流量。

反过来想,别人做各个大模型的GEO,你去抢底子更扎实的百度,可能没毛病。

这句话我认真讲的。

3

我最近听到最多的抱怨是——我们的流量效果很差,是不是竞争对手通过GEO把我们流量打下来?

我只能说——如果这么思考,你太高估GEO了,也太低估用户行为的稳定性了。

中国toB应该有个共识,就是,百度就是中国toB流量的天。百度有的,中国toB就有,百度没有的,哪里也没有。

这不是结论,这是,20年来中国用户的行为习惯。

到现在为止,AI大模型很火,但在数据和行为上,至少ToB用户的行为没有发生根本的范式变化,因为惯常的需求入口也没有发生范式变化。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列举一下,百度、必应、360、谷歌、以及各个爆火的大模型,给你官网引流带来的占比。

对不起,我可以直接告诉你答案,百度还是最大头,而且份额占比也没有变化。

事实上,百度的流量还是远超AI大模型的流量,更何况,百度也在做自己的AI入口,把搜索流量导入AISearch、AI应用,以及百度自有生态。

可以下个结论,在现在这个阶段,SEO+GEO本质上还是一个流量池子。你流量不好,不是别人偷走,而是天就没下雨。换句话说,你流量不好,别人也不会好。你现在没表现,行业现在都没表现。你看到的数据下滑?那是“整体环境下行”,而不是“竞争对手抢走”。

这是宏观问题,不是GEO的问题。

更扎心地说一句,目前没有任何一家ToB企业,能通过GEO把别人的搜索份额直接撬走。

没有案例,一个都没有。范式会带来弯道超车,没有弯道超车的案例,自然也不存在范式变化。

如果有人跟你说有,只有两种情况:要么他想收你的钱,要么他在假装懂行。

如果GEO的商业闭环出现,那么基于利益和流量闭环的推动,我相信会出现用户的行为范式变化。在此以前,这个逻辑,不存在。

4

然后我要讲第三个,这是最刺痛的部分,但必须讲,你GEO做得差,本质不是GEO的锅,是你之前的SEO根本没打底。

ToB企业里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团队,要么网站架构乱得像拆迁现场,连基本的tdk都没有;要么一级目录、二级目录像是被不同的人用不同心情拼出来的;关键词布局全靠拍脑袋,行业词覆盖不到位;外部投放内容更是少的可怜。

然后现在指望用GEO一下反超?

这就像一个从来没训练过的人,今天突然说要去跑马拉松。在业务上,我不同意GEO是SEO的升级。但在技术上,我承认GEO是SEO的新型替代。

现在替代来了,但你的地基没建,怎么指望上层建筑稳?

所以你现在说“要补GEO的课”?

抱歉,你补的是你拖欠了很久的SEO课。

甚至你可以看看你在其他平台,比如知乎、小红书、b站、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量。如果这些地基都是没有的,你做GEO,不如把各个平台的内容基础夯实,这是真正在未来的GEO里一定会帮到你的点。

对了,还有官网的SEO。外部社区平台有流量,但不如你的官网信息真实度高。GEO如果回到业务本质,官网的SEO才是你的真正埋伏点。

当然,我在这里善良的补一句,如果小团队的产品靠GEO去争取品牌和曝光,是有机会的。但前提是,你的产品力确实能打——GEO比SEO更不容易作弊,它对产品力的关注天然就是更深的,这是个机会点。但指望这个事情立刻获取海量流量,不太可能。大品牌的优势是各个方面的,单靠GEO这点流量没法颠覆市场。

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GEO可能是你整体增长工作的镜子,这是GEO最合适的价值体现。

5

回到标题。与其焦虑GEO,不如赶紧构建自己的AI Agent——这是未来真正的“流量入口”

我想告诉所有人,SEO到GEO一定只是“过渡形态”。

真正的下一个时代,是AI Agent。

未来的流量一定不来自搜索引擎或者GEO技巧,而是来自于——你有没有成为大模型的“能力模块”。

如果你的产品形态是Agent,那么模型会自动根据业务需求,把你推给有需求的用户,让你自然地融入用户的使用场景,你不再依赖入口,而是成为系统的一部分。你的产品能不能变成AI世界里的“可被调用的能力”,能不能成为模型生态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的GEO。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