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时代,应该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发布日期:2025-07-07 08:11:36 浏览次数: 1543
作者:久伊的创业旅程

微信搜一搜,关注“久伊的创业旅程”

推荐语

AI时代如何守护孩子的学习热情?从孩子的真实困惑出发,探讨AI教育的新思路。

核心内容:
1. 孩子们对AI的真实恐惧与排斥心理分析
2. AI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三重冲击
3.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与AI建立健康关系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孩子说:“你能不能阻止AI发展?”



这几天,我在「有意思教练」的青少年双语夏令营里担任公益助教。十多个七岁到十来岁的孩子,朝气蓬勃,灵气十足。没想到,当我们深入聊到如何用AI来学习时,孩子们的反应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当我提到,AI工具可以帮助写作、画画,甚至拍短片时,我负责的小组里有个孩子立刻说:“我不喜欢AI画的画,看着很诡异。”另一个孩子也附和:“是的,你们那些海报肯定是AI做的吧?你看,那两个人的身材比例根本不对。”
得知我从事AI技术项目和培训相关工作后,孩子们认真地问我:“那老师,你能不能用你的技术,让AI别再发展了?”
他们还追问:“老师,未来AI真的会取代人类吗?”
面对这些天真而直接的问题,我无法像面对大人那样,用一大堆道德理论来回应。他们眼神里的情绪我太熟悉了,不是愤怒,不是排斥,而是一种……孤独。
我突然意识到:在AI的浪潮下,我们大人走得太快,而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理解,就已经开始害怕了。



孩子眼中的AI:“诡异”“取代”“不像人类”



我们这一代成年人,大多是“后知后觉”地接触AI。对我们来说,AI代表着效率、便利和新机会。但对2010年后出生的孩子们来说,AI不是“工具”,而是一个“不请自来”的存在。
他们还在用蜡笔画漫画角色,一个点击生成图像的AI,就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他们还在努力学着如何用文字表达情绪,却发现AI写得更快、更像大人;
他们还没学会什么叫“效率”,就被提醒:“你看,AI能做得更快哦。”
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被辅助”,而是“被取代”。
而且,AI画的图真的让他们觉得“诡异”,眼睛对不上、手指多一根、不符合重力的背景……对于习惯了二维动画与手绘风格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陌生而令人不适的视觉体验。
AI生成的图像缺乏他们熟悉的线条感、人情味和手工痕迹,看起来不像是“人类画”的,更像“另一个世界的生物”,这让孩子们天然地产生出一种排斥感。


AI对孩子心理的三重冲击



1. 能力焦虑的提前降临
过去,孩子们能在画画、写作等领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优势感。但AI的到来,让他们开始质疑自己:“既然AI一秒就能画完,我还学画画干嘛?”
本应在创作中逐步建立的自信,反而变成了比较和自我否定。对于年仅十岁的孩子来说,这种心理负担并不轻。
2. 表达空间的被侵入感
孩子的世界,是靠一点一滴地摸索与构建出来的。AI工具那种“过度聪明”的表达方式,让他们逐渐失去了表达的安全感。
当一个孩子辛苦画了一只猫,却被AI轻易“优化”成另一种风格的精致插画,那种“你画得还不够好”的暗示,即便是无意的,也会悄悄刺痛孩子的心。
3. 孤独感的增强
孩子和AI的互动,目前多数还停留在“任务型”层面:让AI画画、让AI写演讲稿。而非倾听、共创、真正交流。
当孩子发现“AI并不能理解我,它只是给我一个结果”,他们往往会退一步,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感。


作为家长,能做些什么?



确实,在这个节奏飞快的社会里,成年人的日子并不轻松。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加上现实生活的琐碎,让“好好陪伴孩子”成了一种奢侈。
在这次夏令营中,我发现很多孩子会有意无意地掏出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注意力非常容易被分散。
我曾看过一篇公众号文章《拒绝手机带娃后,这届妈妈把孩子交给了AI》,里面提到的AI学习机,本质上其实是控制孩子能接触到的内容。但这次营队中,我注意到有孩子的手机里装了豆包。在写演讲稿时,他们会下意识地打开豆包寻求帮助。
问题在于:豆包并没有真正区分“孩子端”和“家长端”的功能,怎么使用,完全取决于孩子自己的认知能力。
我并不想用理想主义的口吻劝家长“你要多花时间陪孩子”,因为我知道,生活中的不易,往往不是一句话就能安慰的。
但AI工具的确很强大。如果我们不去干预,放任孩子在既能打游戏、又能轻易调用AI写稿的手机环境中成长,可能会滑向一个更不可控的方向。
不管是否购买AI学习机,适度的引导与基本的使用边界,仍然是Z世代孩子教育中,家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重新定义“智能”的意义



我们常说“人工智能”,但对孩子来说,更重要的,其实是“人文智能”。
让AI成为一块垫脚石,而不是一道高墙;
让孩子借助AI创造,而不是被AI吓退,或者沉溺依赖。
这场技术浪潮的终点,从来不在于“AI能做什么”,而是“我们还能创造什么样的可能”。
我们能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再强大的工具,也只是工具。唯有那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主见的“你自己”,才是这个世界上真正不可替代的存在。
愿更多的孩子,学会用好AI,成为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