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想知道你的工作是否会被AI取代?用"描述-执行差距"这个简单框架就能判断,帮你提前规划职业方向。 核心内容: 1. "描述-执行差距"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应用场景 2. 容易被AI取代的高差距工作案例分析 3. 人类在低差距工作中的独特价值体现
“我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
这可能是当下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思考过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能看到AI惊人的进步,它会画画,会写代码,甚至会做视频。焦虑感也油然而生:我们所珍视的技能,在强大的AI面前还有价值吗?
知名AI研究员Jason Wei(没错,就是提出了COT的那位)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思维框架来协助做这个判断,叫做“描述-执行差距”(Description-Execution Gap),它的核心思想非常简单:
一项任务,“描述它怎么做”比“亲手去做”要简单多少?这个“简单”的程度,就决定了它被AI自动化的可能性。
当一项任务的“描述-执行差距”很大时,意味着用语言下达指令非常简单,但实际执行起来却非常繁琐、耗时。这类工作,正是AI能去自动化的绝佳目标。
因为给AI下达一个清晰的指令(也就是“描述”)相对容易,这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地为AI创造大量的“训练数据”。而AI的价值,恰恰在于能高效完成那些对人类来说重复、枯燥、技术性强的“执行”部分。
例如这些场景:
在这些例子中,我们用几句话就能说清楚要做什么,但自己动手却要花上数小时甚至数天。这种巨大的“描述-执行差距”,为AI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因此它们会成为第一批被高度自动化的工作。
反过来,当一项任务的“描述-执行差距”很小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意味着“把任务需求描述清楚”这件事本身,几乎和“自己动手做”一样复杂,甚至更麻烦。
这类工作,在短期内AI很难取代。因为它们通常充满了高度个性化、需要丰富背景知识和主观判断的细节。
这里有两个我们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例子:
1. 预订一个完美的假期
让AI为你预订假期听起来很美妙,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
在这个场景下,“描述”的复杂性几乎追上了“执行”的复杂性,因此“描述-执行差距”非常小。
2. 帮我妈妈购买她要的食材
假如你让AI(或者一个不熟悉情况的朋友)去帮你妈妈买菜,你可能会面临这样的对话:
你:“帮我妈买点菜。”
AI:“好的,买什么?”
你:“买一把上海青,一块老豆腐,还要一点姜。”
AI:“好的。上海青要多大一把?豆腐要哪个牌子的?姜要多大一块?”
你:“上海青就……就那么大吧(用手比划)。豆腐就要菜场那家王阿姨的,她家的卤水味正。姜嘛,大概能用三四次就行。”
“一把”、“一点”、“那个牌子”、“那个味道”,这些都是充满了个人经验和隐性知识的描述。你很难用精确的语言去定义“如何挑选最新鲜的水果”、“什么样的鱼才算好”,而这些恰恰是你妈妈自己去菜场时,看一眼、摸一下就能做出的判断。
让她把所有这些选购标准、品牌偏好、份量感觉都清晰地描述出来,难度远远大于她自己去一趟菜场。这也是一个典型的“描述-执行差距”极小的例子。
同样,像“用一种特定的风格剪辑视频”、“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代码库里做一项特定的优化实验”等任务,都属于这一类。描述清楚“怎么做”的难度,几乎不亚于自己动手。
当你想评估自己的工作是否容易被AI取代时,可以用这个简单的框架来判断:
描述难度测试:向一个完全不了解你工作的人解释你的日常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是否可以用几句清晰的指令概括?
执行复杂度评估:完成这些任务实际需要多少步骤?涉及多少技术细节和重复性操作?
上下文依赖程度:你的工作需要多少特定领域的背景知识?这些知识容易传递给别人吗?
个性化判断比重:你的工作有多大程度上依赖个人经验、直觉和主观判断?
风险承受能力:如果AI犯错,后果有多严重?是否容易纠正?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工作"描述简单、执行复杂",那么确实需要开始考虑转型。但如果你的工作"描述复杂、执行也复杂",或者充满了难以言传的个人判断,那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的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
Jason Wei提出的“描述-执行差距”这个简单的思维模型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是:
未来,人类的核心竞争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那些难以被清晰描述的、依赖于深度背景知识、个人体验和主观判断能力的工作上。
AI擅长执行有明确规则和目标的任务,而人类的价值在于处理模糊、复杂和充满个性的需求。与其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替代,不如思考一下,你的工作中,有多少价值是体现在难以言传的“描述”和“判断”里的?
努力成为那个能为复杂问题定义方向、能理解他人隐性需求、能做出创造性判断的人。专注于那些需要深度上下文理解、创造性思维和复杂判断的工作,这些正是人类相比AI的独特优势所在。
因为这些,正是AI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逾越的鸿沟。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7-14
企业AI智能体落地实战:8个接地气的应用场景解析
2025-07-04
MiniMax Agent:你的“最强数字员工”来了!
2025-06-27
🤖 “数字员工”,打响了制造业AI应用的第一枪!
2025-06-24
HiAgent 2.0正式发布,让Agent在千企万厂“持证上岗”
2025-06-21
Data Agent:未来企业的“数据大脑”
2025-06-14
AI的下半场:别再迷信“聪明模型”了,你的“数字员工”需要一座新地基
2025-06-13
采购人注意!你90%的重复工作将被AI Agent取代
2025-06-08
扣子空间:重新定义 AI 协同办公,从工具到 “数字同事” 的进化之路
2025-05-08
2025-05-08
2025-05-15
2025-05-27
2025-04-30
2025-04-27
2025-04-21
2025-06-08
2025-04-16
202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