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落地难?关键在于打通企业内部的价值传导链条,跨越技术与业务、业务与组织、组织与战略这三道坎。 核心内容: 1. 企业内部价值传导的两条路径: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 2. AI落地的三道坎:技术与业务、业务与组织、组织与战略的脱节 3. 解决认知不同频的根本方法:重建价值链条的协同机制
AI 时代最缺啥?缺翻译。
为什么缺翻译?因为认知完全不同频。企业内部上至老板下至员工,经常鸡同鸭讲极度内耗。
事实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面上有很多成熟的方法论和模型。
目前主流的大概有三种,基本脱胎于数字化转型方法论:
1、按应用层级划分:工具层、业务层、战略层、生态层
2、按成熟度划分:L1-L2-L3-L4
3、按决策思路划分:需求能力矩阵(斯坦福企业 AI 需求能力调研结果)
大多数老板/高管直接一抄回去对着就干了。但靠这个就能解决认知同频问题么?
是,告诉了企业要一二三四步怎么走怎么用,但是大脑四肢不协调走的起来么?
无论是应用层级论、成熟度L1-L4,还是需求能力矩阵,都只是提供了一个简化的工具,却并没让大家搞清楚为什么我落地 AI 就落不了。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知的背后是啥?认知不同频到底会带来啥?
把这个事想透那么别的工具、方法就可以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抓瞎了。
最根本的是企业内部价值链条的断裂,这是企业 AI 落地难的真正瓶颈。
一个企业内部的价值传导路径通常有两条,要么由上至下,要么由下至上。
好,问题来了。
在理想的企业中,自上而下的战略牵引和自下而上的价值实现,这两条路径应该紧密协同,相互促进。战略为技术指明方向,技术为战略提供支撑。
但现实中绝大多数企业,就是因为技术与业务的脱节、业务与组织的脱节、组织与战略的脱节,导致这两个链条两层皮。
这才是认知不同频背后真正的问题,也是许多 AI 转型方法论不好用的根本原因。
1、第一道坎:技术与业务的坎
这是最常见也最致命的。
结果就是,无法有效对话,需求供给错配。
2、第二道坎:业务与组织的坎
即使侥幸跨越了第一道坎,也会在这里被卡住。
3、第三道坎:组织与战略的坎
这是最顶层的断裂,决定了 AI 转型的最终格局。
结果就是,上面觉得下面没能力,下面觉得上面瞎拍板,上下之间形成脱节。
所以,这三道坎就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 AI 转型中会大脑四肢不协调。
它不是某个岗位、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企业内部价值链的系统性断裂。那些成熟度模型、能力矩阵不好使,就是因为它们只给出了要走、要怎么走。
但他不会告诉你,你看咱从技术到业务可有道坎啊,你的注意。也没告诉你,你看这个坎得这么迈这么拆啊。
所以想让AI真正落地,问题的本质就是要是要买过这三道大坎,并架起沟通的桥梁。
而那个人,就是上篇提到的“ AI 翻译官”。他的核心使命,就是要同时理解技术、业务、组织和战略,把这一道又一道坎拆了,一个又一个坑填上。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9-06
企业AI 转型如何循序渐进?AI 应用的三步落地策略
2025-09-04
AI也有"工作记忆"?上下文记忆管理的3个实战策略
2025-09-01
AI知识管理 | 从文档管理员到知识工程师:岗位说明与能力模型
2025-08-30
企业级AI知识库构建指南:避开这18个坑,少走3个月弯路
2025-08-30
AI知识库是面子工程还是效率引擎?
2025-08-29
AI知识管理 | 知识运营(K-Ops)组织图谱:角色分工、职责边界与周/月度仪表盘
2025-08-28
数据治理智能体(Agent)全景拆解:核心模块、技术实现与业务落地指南
2025-08-27
AI知识管理 | 从“找文件”到“要答案”:打通企业知识的商业闭环
2025-07-15
2025-07-15
2025-06-15
2025-07-15
2025-06-09
2025-06-21
2025-08-28
2025-06-20
2025-07-26
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