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当AI让"翻译"工作零成本,你的组织架构还合理吗?微软AI高管揭示未来工作本质。核心内容: 1. 揭示"大部分工作即翻译"的职场本质 2. LLM技术如何颠覆传统组织中的信息传递方式 3. AI时代组织架构变革的三大趋势
最近在LinkedIn上,我看到Tim O’Reilly推荐了一篇文章,称其为"管理者必读的AI文章"。其作者Aparna是微软AI体验首席产品官,她在文中提出的核心观点 - “大部分工作即翻译”,让我也深有感触。
作为曾经的产品经理,我觉得PM工作的核心本质其实就是不断地在做"翻译"。PM们需要将用户在访谈中表达的模糊需求和痛点,翻译成可量化的用户故事;将业务部门提出的战略目标,翻译成具体的产品功能和路线图;将技术团队反馈的实现难度和架构约束,翻译成易于理解的权衡方案呈现给老板;将复杂的产品逻辑和交互流程,翻译成开发团队可以执行的PRD文档。每一天的工作,实际上都是在不同的"语言"之间穿梭:用户的语言、业务的语言、技术的语言、老板的语言。
如果再结合当前做AI顾问后的具体经验,这种"翻译"工作的本质变得更加明显。AI技术本身充满了专业术语:transformer架构、token限制、提示工程、RAG检索增强、微调与对齐等等。但企业客户关心的从来不是这些技术细节,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个技术能帮我解决什么业务问题?实施成本多高?多久能看到效果?有什么风险?我的大部分工作就是在深入理解AI能力边界的基础上,将这些技术可能性"翻译"成"人话",让业务负责人能够理解,并进一步"翻译"成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落地方案。
Aparna在她的文中提出:组织中的大量工作,本质上都是信息在不同形式、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的转换和传递。而LLM的出现,第一次让这种"翻译"的成本趋近于零。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更可能从根本上重塑组织结构:当中间层的"翻译"工作可以被AI高效完成时,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架构将不再是必然选择。
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管理者和知识工作者深入思考的洞察。
我总是会想起电影《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里的一个场景:
“你能说说……你在这里具体做什么吗,Bob?”
“我从客户那里获取需求……然后把它们传达给工程师……这样工程师就不用亲自去做这件事了。”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你越深入观察组织实际的运作方式,就越会意识到Bob并不是个例外。事实上,他这个情况非常典型。
我们告诉自己我们在创造、在构建、在执行,但当你放大视角来看,大部分时间我们并不是在发明创造或执行落地。而是在做翻译:将某种形式的东西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以便其他人可以据此行动。
一个肥皂配方变成可生产的肥皂条,然后变成营销话术,再变成零售SKU,最后变成损益表上的一行数字。
一个搜索算法变成代码,然后变成用户界面,再变成广告单元,接着变成合规报告,最后变成董事会演示文稿。
一旦你看到了这一点,就再也无法视而不见。律师将风险翻译成条款。工程师将规格说明翻译成代码。产品经理将活动翻译成状态更新。分析师将日志翻译成叙事报告。财务将交易翻译成报表。销售将痛点翻译成提案。高管将市场噪音翻译成战略决策。
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难怪组织架构图看起来都是那个样子。它们是金字塔型的:领导者在顶端,执行者在底部,中间是厚厚的一层人类翻译者,负责将信息上传下达。
现在,AI带来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翻译”变得更便宜、更快速、更优质了。
大语言模型不仅可以在不同语言之间翻译,更重要的是,它们可以在不同工作形式之间进行翻译。
对我而言,LLM有潜力成为工作中的"巴别鱼" - 那个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小生物,能够即时翻译进入你耳朵的任何语言。只不过在这里,它翻译的不仅仅是语言。它将论文翻译成简报,会议翻译成备忘录,数据翻译成图表,想法翻译成路线图等等。[注1]
[注1]有趣的是,支撑大语言模型的Transformer架构,在2017年的开创性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中,最初就是为机器翻译任务而设计的。这个最初为跨语言翻译而生的技术,如今展现出了跨越工作形态、信息形式进行"翻译"的通用能力,甚至被认为具备了某种"智能"。从语言翻译到工作翻译,这或许不是偶然,而是揭示了翻译能力与智能之间的深层联系。
这是第一次,翻译的单位成本接近于零。人类仍然需要并将继续提供判断力、品味和责任担当。但是,填充现代工作大部分时间的"从零开始起草"的负担已经接近零了。
这种工作中即时通用翻译的转变将节省时间和金钱。但更重要的是,我预测,它将从根本上改变团队乃至整个组织的结构。
传统上,组织架构图必须是金字塔型的,因为翻译成本很高。厚重的中层 - 协调员和分析师 - 就是为了承担这一成本。当翻译变得廉价时,中间层就会塌缩为AI基础设施。
正如下图所展示的,传统组织中密集的管理层级(人类翻译者)正在被扁平化的结构所取代,其中AI充当了信息流动的脊梁,直接连接领导层和执行层。
对于个人而言:花在产出文档上的时间更少,花在审阅和指导上的时间更多。起草变得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判断准确性和做出决策。
对于团队而言:花在会议中修补断裂交接环节的时间更少,花在快速将混乱的输出转化为可用输入的时间更多。协调循环大幅缩短。
对于组织而言:中间层压缩。吞吐量上升,决策加速,更多能量回流到构建和交付中。规模的含义发生了变化。大公司不再必然因为能够承担翻译成本而获胜。更小、更精简的组织现在也能够大规模协调运作!
创造和执行才是企业存在的理由。翻译一直以来都是做生意的成本。
随着AI成为工作的通用翻译器脊梁,这一成本将急剧下降,从而重塑整个组织架构图的规模和形态。
补充一段Aparna Chennapragada在LinkedIn上的相关补充:
"感谢Tim O’Reilly的推荐,也感谢许多人分享了对我这篇关于AI如何重塑组织架构文章的想法和反馈。我喜欢说,组织中的人类就像是token贫乏、RAG受限、偶尔失调的小型语言模型 :) LLM显然可以帮助我们所有人。
这就是为什么我很兴奋能在微软打造’Researcher’产品 - 这是一款帮助你像CEO一样思考和行动的AI产品。它是市场上第一款能够跨越整个企业大脑和世界知识进行推理的AI产品,让每位员工都能获得曾经只有C级高管才有的洞察力:无论是市场趋势、战略备忘录、财务模型、高风险会议的辅导,还是CEO级别的简报。
这还是非常早期的阶段,但通过Researcher,我们的愿景是让AI帮助我们人类超越简单的翻译,成为精通数据语言、市场语言、组织细微差别和人类判断的’通晓多语者’。"
也就是说,当AI能够高效地进行"翻译"工作时,每个人都能获得以前只有高层才能拥有的全局视角和洞察能力,组织的信息流动将变得更加扁平和高效。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转发、点赞、送爱心一键三连哦~ 关注檬查查公众号后在对话框发送“工具集”即可获得最新的推荐AI工具集手册~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15
ChatGPT 成人模式要来了,但作为成年人我一点都不高兴
2025-10-15
4年融资7000万美元,给工地装上AI大脑,这家公司想解决建筑业数据灾难
2025-10-15
万字长文|大语言模型结构化输出(Structured Output)的技术原理和实现
2025-10-15
信息量很大!2025.10.2 硅谷内部关于 AI Agent 的讨论会实录
2025-10-15
深度|收入8个月翻4倍,自动化神器n8n创始人:AI要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要么是公司的终结
2025-10-14
Opera Neon 浏览器重磅升级:集成 OpenAI Sora 2,开启智能创作新纪元
2025-10-14
Palantir 创始工程师深度分享:FDE 模式是 Agent 时代的 PMF 范式
2025-10-14
Comet、Dia相继开放!AI浏览器到底在解决我们的什么问题?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14
2025-10-13
2025-10-09
2025-10-09
2025-10-07
2025-10-04
2025-09-30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