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大模型正在颠覆传统搜索方式,带来更智能、更精准的信息获取体验。 核心内容: 1. 大模型与传统搜索引擎的对比案例 2. 大模型在信息整合与呈现上的独特优势 3. 未来信息获取方式的变革趋势
还记得"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句广告词吗?曾几何时,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浏览结果页面,是我们获取信息的标准流程。然而,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崛起,这个延续了20多年的搜索范式正在被颠覆。
2025年,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大模型是否真的会取代传统搜索引擎?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获取信息的方式。
过去的搜索方式: 如果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大模型的 Haha Moment",得到的结果全部为大模型的「aha moment」,基本上搜不到任何有用的信息。
现在使用大模型: 会获得一个详细且理解正确的结果,以下为Gemini-2.5-pro的回答:
“LLM Haha Moment”指的是与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Claude、文心一言等)互动时出现的那些滑稽、荒谬、尴尬或出人意料的瞬间。这些时刻完美地展现了AI在“精通语言”和“真正理解”之间的巨大鸿沟。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LLM Haha Moment”总结,可以分为几大类:
LLM "Haha Moments" 汇总
这些“Haha Moments”不仅是人们的笑料来源,也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尽管LLM的能力令人惊叹,但它仍然是一个工具,一个非常复杂、有时会出人意料的“镜子”,反映出我们输入的语言模式,却缺乏真正的灵魂和理解。
大模型不仅完全理解了我的问题,还分类举例进行回答,展示了其在信息整合和呈现方面的优势。
最近看到了一篇新闻报道,说国外有家公司正尝试建造一架长度超过70米的无人机,用于运输风力机叶片。
这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我看到报道时想到有些风电场所在的位置比较难修机场,有没有可能使用很多架无人机运输风力机叶片。同样使用搜索引擎只能查询到一些相关的报道,如果要使用的话我需要逐个问题点进去分析研究汇总:
而使用大模型则会直接给出答案。
大模型提供的答案: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将一个看似简单的概念(用无人机吊东西)应用到了一个极致的工程场景中。
简短的回答是:从理论上计算,大约需要90到200架顶级重载无人机,但这在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行的。
下面我将详细分解这个问题,解释为什么它如此复杂,并进行一个粗略的计算。
第一部分:理解挑战的艰巨性
吊起一片风力机叶片不仅仅是克服重力那么简单,它涉及几大核心挑战:
巨大的重量:这是最直接的障碍。
极端的外形和尺寸:叶片非常长(几十米),且形状不规则,这带来了巨大的稳定性和控制难题。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会随风摆动的机翼。
协同作业的复杂性:让成百上千架无人机像一个整体一样精确地工作,是一个世界级的控制系统难题。任何一架无人机的微小偏差(推力、位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灾难性的摆动和失控。
环境因素:风是无人机的大敌,而吊装叶片恰恰要在有风的环境中进行。叶片巨大的迎风面积会产生强大的、不可预测的空气动力,对无人机群构成致命威胁。
无人机自身的局限:
第二部分:进行一个“理论上”的计算
现在,让我们忽略掉除了重量以外的所有难题,做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
参数设定:
计算过程:
计算所需无人机的最小数量: 所需无人机数量 = 叶片总重量 / 单架无人机载荷 所需无人机数量 = 20,000公斤 / 225公斤/架 ≈ 89架
考虑安全冗余和效率损失: 在任何工程应用中,都不会让设备100%满负荷工作。必须留出大量的安全余量来应对突发情况(如一阵风、控制误差)和效率损失(如气流干扰)。一个合理的安全系数至少是50%-100%。
结论:因此,在最理想的理论条件下,忽略所有现实难题,吊起一片20吨重的风力机叶片,大约需要 90到180架 顶级的重载无人机。
第三部分:现实中的解决方案和未来方向
既然用无人机群吊装叶片在目前和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可行,那么行业正在探索哪些真正的解决方案来替代巨型起重机呢?
超大型直升机(空中吊车):像艾利逊S-64空中吊车这样的直升机可以吊起约9吨的重物。虽然单架不足以吊起整个叶片,但理论上可以用2-3架协同作业,但这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协同控制风险。
大型飞艇/浮空器:这是目前被认为最有潜力的方向之一。像美国的LTA Research或法国的Flying Whales等公司正在开发能够吊运数十吨甚至上百吨货物的巨型飞艇。它的优点是能耗低、滞空时间长、受风影响相对较小。
分段式叶片和现场组装:改变叶片本身的设计,将其分成几段运输到现场,再进行组装。这大大降低了对运输和吊装设备的要求。
更现实的无人机应用:无人机在风电领域的实际应用并非主吊装,而是:
总结:用无人机吊起风力机叶片的想法极具未来感,但它触及了当今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和能源科学的天花板。虽然理论计算给出了一个数字(约90-200架),但现实中的物理和工程障碍使其成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未来的解决方案更可能来自大型浮空器或叶片自身设计的革新。
打开百度搜索一个问题,迎面而来的往往是:
前几页被广告占据,真正有用的信息被埋没
搜索结果动辄几百万条,用户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筛选
标题党和低质量内容充斥,找到真正想要的答案如大海捞针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用户平均只会浏览搜索结果的第一页,甚至只看前几条结果,大量有价值但排名靠后的内容被无情忽略。
传统搜索引擎依赖关键词匹配和链接排序,面对复杂的语义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
搜索"适合雨天听的治愈系歌曲"这类模糊需求,很难得到精准结果
用户需要反复尝试不同关键词组合,像玩猜谜游戏
无法理解用户查询背后的真实意图
商业化程度过高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广告占比高达68%,用户很难区分广告和真实内容
竞价排名机制让付费内容优先显示,而非最相关的信息
用户经常陷入"点击-返回-再点击"的死循环
1. 深度语义理解
基于海量知识库,具备强大的语义理解与内容生成能力
能够洞悉用户查询背后的情感诉求和真实需求
输出的不是单纯知识点堆砌,而是智能整合后的解决方案
2. 对话式交互
支持自然语言提问,无需学习特殊的搜索语法
可以通过多轮对话不断细化需求,获得更精准的答案
提供个性化的回答,而非千篇一律的搜索结果
3. 实时推理能力
不仅仅是信息检索,更能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能够处理复杂的、需要多步思考的问题
提供带有推理过程的答案,增强可信度
尽管优势明显,大模型在搜索领域仍存在局限:
大模型的知识基于预训练数据,可能存在过时情况
对于需要最新资讯的查询(如股市行情、突发新闻),传统搜索引擎仍有优势
无法像搜索引擎那样实时索引最新网页内容
可能生成看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内容
缺乏对信息来源的实时验证
在专业领域可能出现误导性回答
大模型推理需要大量算力资源
相比传统搜索,单次查询成本更高
难以支撑搜索引擎级别的用户并发量
大语言模型(LLM)在很大程度上会重塑甚至部分取代传统搜索引擎的使用场景,但它不会完全消灭搜索引擎。两者更有可能走向深度融合,形成一种新的信息获取范式。
LLM在某些方面提供了远超传统搜索引擎的体验,这些是它“取代论”的核心论据:
直接提供答案,而非链接列表:
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与多轮对话能力:
内容创作与代码生成能力:
跨模态信息的整合:
尽管LLM优势明显,但它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限制,这些限制确保了搜索引擎在可预见的未来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实时性与信息时效性(最关键的壁垒):
事实准确性与可追溯性(“幻觉”问题):
信息发现与探索的“意外之喜”:
商业模式与内容生态:
基于以上分析,未来的图景更可能是这样的:
“答案引擎”的崛起:对于那些寻求直接、快速答案的用户,类似Perplexity AI、Google的AI Overviews、百度的AI伙伴这样的“答案引擎”将成为主流。它们底层仍然依赖搜索引擎进行实时信息检索(RAG),但前端呈现给用户的是LLM生成的摘要式答案。
搜索引擎的演变:传统搜索引擎会变得更加“智能”。搜索结果页面将不再是简单的链接列表,而是由AI生成的摘要、关键信息提取、多角度对比等丰富元素与传统链接混合的形态。
场景分化:
结论:
大模型不是搜索引擎的“终结者”,而是其演化道路上最强大的“催化剂”和“重塑者”。它会吃掉传统搜索引擎的大量“简单问答”场景,迫使搜索引擎进化成一个更加智能、更加整合的混合信息门户。
未来,我们可能不再严格区分“我应该用LLM还是搜索引擎”,而是自然而然地在一个统一的入口,向一个由LLM和搜索引擎深度融合的“超级智能体”提出我们的需求,由它来判断是用生成式答案还是用链接列表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16
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我深感恐惧
2025-10-16
AI 到底能不能打?看完这份报告我沉默了
2025-10-16
AI智能体总翻车?智能体的实施与交付指南!
2025-10-16
AI Agent:实习生的终结者,下场的从业者的和看台上的观众
2025-10-16
NVIDIA DGX Spark来了,3999美元,是智商税吗 | 含详细参数,建议收藏
2025-10-16
基于AI的全流程测试平台实践
2025-10-16
"问天天语了"李继刚解密AI时代的三个核心问题 | 43 Talks
2025-10-16
Claude Haiku 4.5 发布:小模型比肩 GPT-5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9-17
2025-08-19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16
2025-10-16
2025-10-14
2025-10-13
2025-10-09
2025-10-09
2025-10-07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