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AI Coding 赛道,快手搅局

发布日期:2025-10-24 19:58:16 浏览次数: 1578
作者:AI产品阿颖

微信搜一搜,关注“AI产品阿颖”

推荐语

快手强势入局AI编程赛道,KAT-Coder系列模型性能直逼国际顶级水平,免费Air版本更是诚意满满。

核心内容:
1. 快手发布KAT-Coder系列编程大模型,包含开源与闭源版本
2. 模型在SWE-Bench测试中表现优异,解决率达73.4%
3. 配套推出CodeFlicker IDE,展现全面布局AI编程生态的决心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有点意思,快手也正式入局到 AI Coding 赛道了。

昨天下午,我看到一条消息,快手正式发布 KAT-Coder 系列模型。

没想到,快手也要开始做 Coding 模型了?

查了下,他们其实在月初就发布过两款 Agentic Coding 大模型:KAT-Coder 和 KAT-Dev。

其中,KAT-Dev 是开源模型,参数规模为 32 B 左右。KAT-Coder 则是闭源旗舰模型,直接对标 Claude Sonnet 4.5、GPT‑5-Codex 等国际顶级模型。

昨天下午,快手又发布了 KAT-Coder-Pro V1 与 KAT-Coder-Air V1,也就是旗舰模型的升级版本。其中,Air 模型上下文 128K,主打极速,永久免费。

Pro 模型上下文 256K,按照 Tokens 梯度计费。最便宜的一档百万 Token 输入 4 元,输出 16 元。这个价格,属实不贵。

说实话,之前我没怎么听过快手要做 Coding 方面的模型。

国内的选手阿里、字节、腾讯、百度,以及创业公司 Kimi、智谱,都挺卷 Coding 能力。我以为大致的选手也就他们了。

没想到,快手突然杀了进来,而且不是小打小闹。

我打开他们官网看了下,发现快手还对应推出了 IDE,目前只有 macOS 版本。

牛,居然还做 IDE,我以为只有 API 呢,看来确实是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当然,除了CodeFlicker IDE 外,模型同样兼容 Claude Code、Cline、Roo Code、Kilo Code 等常见的编程环境。

下面是快手官网展示的 Benchmark 数据,挺亮眼。

在 SWE-Bench 中,73.4% 的解决率,意味着它能自动修复接近四分之三的真实 GitHub Bug。

这已经不是只能写点示例代码的水平,而是真能在项目级任务里顶上一个 AI 工程师。

从这些数据来看,KAT-Coder 实力已经非常接近全球顶级的闭源模型。

挺出乎意料。我发现快手这家公司在 AI 领域的后劲还挺足。

前半年我对快手的认知,基本停留在可灵这款视频生成模型上。

而后来,我慢慢知道,他们还做了行业内第一个工业级的大模型推荐系统、搜索系统和广告系统。

这一次,又正式发布编程模型,而且一出手迅速就跻身编程模型第一梯队。

好像快手今年这一年,一步一步慢慢补齐了他们在 AI 方面的版图。

当然,咱都是行内人,就不光看 Benchmark 了。直接上手看看模型在真实工作环境的表现,不然 Benchmark 的数据,现在也已经很难说服大家。

国内外最近的模型,Benchmark 数据都不差。具体好不好,还得看真实案例。

我先拿一个简单的项目来试试。

最近我们在做 AI Maker Summit 大会,网站结构其实挺基础,主要就是一些由 HTML、JS 和 CSS 组成的静态页面。

现在,我想单独加一个日程页面。

如果只是生成一个独立页面,这对任何 Coding 模型来说都不难。

难点在于,我希望这个页面能与现有网站结构融合,延续原有的设计语言,并能自动关联讲师页面的数据,实现信息的动态填充。

咱们看看效果(我是在 VSCode 的 Cline 里执行的):

大概 2 分钟时间,AI 完成了初稿。我简单又调了下,最终拿到了完整的页面:

整体效果相当不错。

模型自动读取了我在其他文件夹中的讲师信息,并根据上下文理解完成填充。而且新页面的配色和原有网站风格也保持一致,看起来非常自然。

但点开移动端,我发现效果不行,太过拥挤。

这时候,我继续告诉模型移动端的布局拥挤,需要调整。

下面是调整好的效果:

完美。我们继续再看个更复杂的项目。下面这是我们公司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跑的 Flutter 项目。

我让他加一个小功能,在设置页面中加一个关于我们按钮。主要是考验它能不能看懂我的已有代码。3 分钟后,它告诉我搞定了。

测试了下,没问题,一次成功:

让它来修 Bug 也可以快速搞定:

确实不错啊,挺惊艳的。

在多数场景下,KAT-Coder-Pro 已经可以平替 Claude 了。

我觉得在目前这个满地大模型的时代,快手的 KAT-Coder-Pro V1 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亮点:它在价格不高的情况下,提供了 256K 的上下文能力。

这点非常关键。现在做 AI 编程,真正决定体验上限的,不只是推理速度和准确率,而是上下文能装多少。

对于项目级任务来说,128K 和 256K 的差距,往往就是能不能看懂整个项目的区别。而看懂项目,又是生成代码的重要前提。

另外,早上看到 a16z 的那篇文章,其中有个观点让我印象很深:

行业的焦点,已经从谁的模型最强,转向谁能以合适的价格,提供真正有用的价值。

这句话抓得特别准。

AI 编程模型的竞争,正在从技术竞速转向价值博弈。

全球的顶级闭源模型 Claude、OpenAI,还有国内阿里、快手、腾讯、Kimi、智谱等等公司,我觉得现在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把 AI 能力变成一种可持续使用的生产力

Claude 最近推出的低价版本,就是这种趋势的直接体现。模型不一定非得最强,但一定要在能落地的成本下,让企业敢用、想用、用得起。

毕竟,如果如果模型的成本高过一个工程师的工资,老板自然会用脚投票。

AI 模型,接下来会进入到新阶段的竞争。成本会越来越重要,模型之上的产品也会越来越重要。

这次,快手入局了 Coding 赛道。其实不算早。但看他们的动作,又不像是临时起意。

可灵当年也不是最早做视频模型的那批公司,但现在,也已经稳居全球 Top 3 的位置。

如果说视频模型是因为快手对视频这件事有自己的理解的话,那在 Coding 模型上,快手会怎么逐步走出自己的路呢?

我也不知道。但我还挺喜欢这家公司的 AI,感觉很务实。

KAT-Coder-Pro 给我的最大印象也是这样。它没什么炫技的地方,但使用的过程中,感觉还挺惊喜,像一个手艺好的工程师干的活,生成的代码干净、注释清楚,能自动理解目录结构,能够考虑到项目的前后依赖。

这种细节,可能在宣传稿里不值一提,但作为用户,我能感觉到对方在认真做事。

最后,附一个访问链接。这两天他们有活动,免费送 Tokens,够用一段时间啦。

https://www.streamlake.com/product/kat-coder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