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私有化部署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想成为驾驭AI的人,必须具备3种核心能力

发布日期:2025-05-14 20:51:51 浏览次数: 1511 作者:辉哥说
推荐语

跳出舒适区,拥抱AI,成为未来职场的领跑者。

核心内容:
1. 重复工作带来的舒适区及其对AI应用的阻碍
2. 教育、好奇心和圈层氛围对AI落地的影响
3. 企业高管如何成为AI应用的阻碍及应对策略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01
我最近一直在捣鼓AI的应用落地,以及在思考AI的应用落地,最大阻碍是什么。
我发现,最大的阻碍,是要跳出重复的工作带来的舒适区。
虽然都会厌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什么新鲜的重复来重复去的工作内容。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实在享受着这种重复,带来的节约脑力和低风险带来的舒适,形成舒适区。
除非这种重复已让你痛苦不堪,否则,一般人是不会去改变的。
可能这样说谁都不服气,但是人脑的特性就是这样:喜欢待在熟悉区的安全感,害怕陌生带来的未知和想象的危险,会很不适。
而AI,最擅长的就是处理重复的标准的动作的工作内容,可以想象,谁能跳出重复的带来的舒适圈,AI就是谁的好帮手。
但这里跳出舒适区的难度在于,
一是你接受的教育,如果教育没有激发你的创造力,一谈学习就痛苦,很难融入AI。没有持续的学习,很难激发身体的创造力,原力不经学习开发,要么无法用在正道,要么无法成为有用的生产力。
二是你能不能保有好奇心跨界工作。好奇心本质是认知匮乏感驱动的探索欲,驱动你不断尝试探索事物的边界到底可以做到什么样子。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饥饿匮乏感那样有知识匮乏感的。
就像我遇到的大多数职场人,一旦很稳定年收入30W,工作稳定,行业稳定,就没有了探索自己身上很多可能性的好奇心和勇气了。
所以,就又回到原来的舒适区。循环往复。直到被逼,火烧眉毛。才会做出一点新探索,马死落地行。
三是圈层氛围是否支持。待在什么样圈子,就是什么样的人。是社交圈塑造了一个人的信息茧房,是这种信息茧房塑造了舒适区。如果圈层氛围不打破,没法用AI重组,重塑新的氛围,也很难让AI落地,直到被别的用AI工具打造出新先进性的圈层,碾压到痛苦,才会被改变。
人类的社会性,从来都是先进圈层收割落后圈层,然后落后圈层痛苦不堪,要么在痛苦中重生,要么在痛苦中沉沦——适应痛苦,形成舒适区,放弃抵抗了。
所以,AI要落地改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到2024年底,全世界也只有17%的人使用过AI。所以DeepSeek在春节前后一个多月,全国沸腾热议,梁文锋的慷慨开源,对中文各大APP改造了一遍,这种普及是伟大的,因为营造了大氛围,谁有问题都有意识AI一下,提升认知。
接下来,就看谁能持续学习,保持好奇心,选择能持续用AI进化的圈子,跳出旧的舒适圈,用AI重塑新的舒适圈,保持先进性。

02
回到更具体企业公司场景里。我最近看了一份报告,麦肯锡的《超级智能体:赋能人们释放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
惊奇地发现,原来企业的高管,是停留在舒适区最多的人,高管成了AI落地应用的阻碍。
这份报告对3,613名员工和238名C级高管(就是CEO,CFO,COO,CTO,CIO这类的)的全面调查得出,报告指出两个有意思的点:
1,员工对AI的接受度和使用率是C级高管的3倍以上。领导层推进速度不足是主要瓶颈。核心障碍在领导层。
我对这个观点的解读就是,其实在一个公司里,高管群体,是比普通员工群体最愿意呆在舒适区不出来的,最保守。也最没改变的动力。
为什么?
因为利用AI要投入,投入短期回报不明确,害怕伤筋动骨。很多伪高管,从一开始并不是伪高管的,而是在舒适区里养成的。
2,47%员工认为一年内能用AI完成超30%任务,但只有20%的C级高管认同这这一预期。当前已有13%的员工实际使用AI,而高管层只有4%。员工和领导层存在认知的鸿沟。
有66%的高管每周都会收到团队使用AI问题汇报,是这些问题在推动AI工具在企业内部应用普及。
这一数据,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以为高管都是高知就错了,实际并不是,至少在AI应用这件事上,新生代的AI原住民,一定比老家伙熟悉。一线的员工更懂AI落地场景,更愿意用AI去改变,跳出舒适区。
这就说明,AI能不能应用落地,谁要解决的问题越多,越有推动力。哪里有痛苦,哪里就有落地。意味着,在企业里,离开一线越长时间的人,越是呆在舒适区越久的人,这样的人对AI应用落地反应最迟钝的人。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自动驾驶汽车本身就是一个大AI,中国的自动驾驶品牌公司,能够抢到传统BBA(奔驰宝马奥迪)的市场份额,实际上,就是因为像雷军,何小鹏,李想,余大嘴这些创始人和高层,都离用户很近,几乎都在一线。交车还给车主开车门。
而且,这些企业架构都很扁平化,这样就很利于将大部分人亲临一线,造出车主更想要的车。
而这点,BBA等传统燃油汽车厂家的C级领导层,是做不到的。在舒适区里对新技术,新的范式革命的认知反应迟钝。所以导致AI落地汽车这个巨大的场景里的应用差距,越拉越大。

03
接下来,我们探讨最后一个问题:过去,我们大多数人都被重复的有标准工作坑位,磨灭了身上的原力,越过越平庸,越过越没有创造力。
当AI替代了重复的工作,不再为基本的物质发愁,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创造性的工作,获得精神自由,独立自主,自我实现?
原力是人类未被系统异化的创造性能量,区别AI的底层生命力。
AI能通过软件系统的设计,把标准化的,重复的工作给替代,这样就把人类原本的标准化工作的坑位填补,不再需要人力。
比如像汽车生产的流水线里密密麻麻的机械手臂:
做得比人力又快又好。
像现在的大多数的标准化的新闻通稿,都不再是人力写,编辑只是做价值观的审核,以及措辞的调整。
所以,未来,一切能标准化的工作,都会由AI来替代,那么,被挤压出来那么多人怎么办?
我有限的想象力是未来会分三类人,一类是不被挤压出来,成为能驾驭AI的人。第二类是处于中间地带的一半人力一半与AI协作的人。第三类就成为AI劳动成果消费者,不需要劳动,过着基本的物质生活。像村里的五保户,这类人群可能会最多。
能成为第一类人最好,如果不行,也要成为第二类人,一定不能成为第三类人。

04
想要成为驾驭AI的人,必须具备三种核心能力:

1.战略层能力

什么叫战略层能力?

从商业领域,就是将能通过商业的方式满足需求的问题,转换为AI可识别的指令框架的人能力。

这种能力,就好像在教育领域,能将能力转化成知识,再转化成按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做成课程教学的教研能力。

也很像给他一堆原材料,他能根据应用场景,利用力学,工程学,电学,CAD软件制图后,机加工能力,设计出一台机器的能力。

这种战略能力,称之为问题解构的能力。

它需要锻炼"识别问题→定义问题→筛选信息→提炼洞见→提出可行方案"这一闭环,才能一点一点获得。

2,执行层的认知能力

最重要的是分解问题,像解数学题那样,分解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找到公式原理工具,求得答案的分解。

本质就是将大问题化解成认知范围和能力范围,符合执行条件的能力。

这种能力,也叫颗粒度管理。

有了这样的管理执行认知能力,就一定能针对业务节点定制AI工具,这就达到驾驭AI的目的。

3.数据层能力

储备公网没有的数据和知识,是驾驭AI产生优势的必要条件。将战略层能力必备,执行层认知所需的知识,都应该体现在知识库里。

综上,具备战略层的能力,有执行层认知,能区分人和机器分工边界,并且储备完善知识库的人。

这样的人,就是驾驭AI的人。


05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人机协作的人?
AI人机协作的能力体现为双向互补与协同增效,结合人类独特优势与AI的技术特性。
这里面已知的会产生三类人。
第一类,教AI适应人的人
AI没有人类的体验,所以需要训练AI的人,让AI执行的质量,能满足需求标准的人。
比如,一个厂家生产出一批标准能力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如何将这些机器人的“大脑”AI大模型,训练成能个性化满足照顾有特殊起居生活的老人,使老人能安享晚年,这样的人,就是人机协作的人。
第二类,教人适应AI的人
AI终归是要使用数据资源和算力资源的,不可能做到完全没有稳定的模式,完全没有预期值,没有边界。如果没有这些,人类会觉得很危险,会产生恐惧。
所以,当任何AI变成产品化后,一定需要有一批非常懂这个AI产品的人,教另一批不懂的人使用,识别风险,识别AI能力极限的人。
比如,在以前,有一个职场的真实笑话是这样的:

在18年的时候,C罗来中国活动。当时高晓松的节目《晓说》,定了对C罗的采访。后来因为高晓松问了C罗退役后打算做什么,让C罗非常不快,不仅骂了脏话,还提前退场了。网上有很多人喷高晓松不会好好说话。但其实这个采访提纲是"我"写的。更好笑的是,"我"并不是高晓松团队的,也不是优酷平台团队的。只是因为平台找“我们”媒体做了传播资源的置换,这活儿就到了"我们"这边。

以后,这个"我"及"我们",以后就会由AI和替代。
如果没有专门的人,教会另一些人正确使用AI,哪些需要人,哪些不需要人,那就会踩雷,闹笑话。
第三类人给AI应用立规矩的人。
善用AI,就得有规范,什么时候能用AI,什么时候不能用,在什么范围适用,什么范围不适用。这样社会才会有良好秩序。这类人可以不懂AI,但一定得懂人,有人性,善良正直。

06
总结一下
AI能带来很多不确定性。顶尖的高手抓住不确定性洗牌破局,优秀的人利用AI进化成人机协作工作模式,不愿意跳出原有舒适圈的人将被AI挤压出圈。
这不是加重焦虑,焦虑不如行动。
-END-
我是辉哥,营销航班领队。到2025年,我们成立8年了,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和实践AI如何应用到IP打造,帮助有技艺的人提升营销能力、帮助职场人突破局限实现成长破局,与有创业基因的人协作多元化收入战略布局、共创。
如果你是同道中人,欢迎加友交流、同行、加入我们。
我的微信:tianwai88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场景POC验证,效果验证后签署服务协议。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