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语
AI能否成为可靠的外脑,取决于使用者的判断和自律。核心内容:1. AI使用不当可能导致工作责任和价值感的缺失2. 人类与AI的关系:工具的延伸与自我重塑3. AI时代下,打工人价值评估与自我价值的挑战
杨芳贤
53A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有一个很深的感触,AI靠不靠谱,跟用的人靠不靠谱有关。在今年2月份,我在给一个学员小姐姐做咨询,她跟我使劲吐槽说,她在公司简直就是带了一个废物同事,做什么都用AI,写的文案直接拿来用。因为公司的工作流,自己是主管,要对结果负责,最后还得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多干了另一个人的活。“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暗线错综复杂,还是算了,饭碗要紧,暂时还不想失业。”“会用啊,但也仅仅是帮助我顺利开个头,以前有点完美主义情节,很容易内耗,现在AI帮了我,但我不会用AI产出的东西,我会自己做。”“你遇到AI出来的,比你自己做的还要好时,你会用吗?”“不知道,但我遇到那些靠谱的人,都不会把定义怎样才算是完成工作的权利拱手让给AI。”“不能算是排斥,有一点是确定的,AI不是人,是人训练出来的,到最后,靠不靠谱最终还得看人,一个完全依赖AI的坏习惯,会葬送掉自我的价值感认同。”这个对话,让我对这个小姐姐肃然起敬,没有掉进技术陷阱里,始终保持独立的自我,难得。从古到今,人类都是先发明了工具,然后工具反过来改造人本身。把AI当成替身的人,会被AI取代。能把AI看成工具的人,才能驾驭AI。在这样的改造和被改造之间,关系很微妙。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有一个观点,一切科技跟工具都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决策层的扩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强化和决策框架完整性。这些扩展,从事实上来说,的确能很好使得个人的局限性能打破。使用AI,看到自己的局限性,然后扩展打破局限性,是AI对我们自身的一次重塑。但是,从人文上来说,我们也将深陷一个难题:别人对你的真实水平的预估,就变得很困难。就好像,你看到我写的这篇文章,你会起疑心,这是不是AI写的?但如果有很多领域,需要证明自己的水平的,那就真的很犯难了,这个难题。特别是打工人,你的老板会认为,AI可以取代你,他们会认为你的价值大大降低,在考量你的存在的必要性,衡量你的价值可能是用值不值得多交一份社保。即使现实不是这样的,但是AI进步使得成本不断降低,AI替代人力的预期会存在,这就给人力价值定价封了顶。打工人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打工的命,任由别人定价的。只是社会的机制和教育,是为了适应工业时代螺丝钉的需要,把打工人变成只能出卖自己的时间给老板。当AI把重复的,比人类强大的领域和工作替代了。那么,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意义感,就需要重塑。失去打工的命运,获得了自由人自由创造价值,自由协作,自由找到价值和意义的自由度。具体点讲,AI及AI驱动的机器,能批量满足标准化的工作,人类能做的就剩下那些无法标准的,只有人类才能理解人类的,个性化的需求。每一个个体,都像现在的自由职业者,自己定义要服务的人群,自己去研究需求,定义产品,定价,履约,完成整个服务。这种分工协作方式,即使有公司组织,也会像律所,咨询公司那样很扁平化的结构,落到微观个体,最终还是以你这个人是否可靠为落脚点。写到这,不禁感叹,未来是属于那些没有在AI面前沦陷,能保持独立进化的人。把靠谱视为自我底色的人。在终局里,我们人类,跟AI,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觉得会很像猫和人类的关系。
人类会成为“铲屎官”,人离不开猫咪,而猫始终保持高冷。

在猫咪的世界里,在你回家时嗅闻+蹭你,推断你这一天都遇到了谁是否遇到过危险。是在关心保护你。
盯着你上厕所,在TA们看来这是最脆弱、最容易遭受天敌袭击的时刻。猫咪要守在你身边帮你放哨,保护你。
你洗澡时在门口等你,是因为对它们来说,洗澡,是冒了很大风险、非常危险的!
..........
AI大模型会被训练成保护人类,我们会被AI看成需要保护的对象。
人类终究,还是太弱了,还情绪化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