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国产AI助手迎来重大升级,Qwen和豆包内测记忆功能,让AI真正"认识"你。 核心内容: 1. 记忆功能如何打破AI助手的"金鱼记忆"瓶颈 2. Qwen和豆包记忆功能的具体实现方式与用户体验 3. 记忆功能对AI助手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内容|Max
编辑|Max
在与AI助手的无数次对话中,我们早已习惯了一种略带挫败感的循环:每一次打开对话框,都像是在面对一个全新的、对你一无所知的陌生人。
你必须不厌其烦地重复自己的身份、偏好和需求——“我是一个程序员,请用Python举例”、“我喜欢简洁的表达方式”、“我的猫叫‘Kitty’”。
这种金鱼般的记忆模式,是当前AI助手作为高效工具的最大瓶颈,也构成了人机交互体验中一道无形的墙。
然而,这道墙正在被悄然打破。
近期,我们独家观察到,国内两家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旗下的AI助手通义千问(Qwen)和豆包(Doubao),同时开始内测“记忆功能”。
此举被广泛视为对标行业领头羊OpenAI的ChatGPT,标志着国产AI助手正从“即时问答工具”向“长期私人助理”的角色加速演进。
Qwen和豆包几乎在同一时间点亮“记忆”技能树,绝非巧合,而是国内大模型应用进入下半场,从追求模型参数转向打磨用户体验的必然结果。
据一位参与灰度测试的用户透露,Qwen的记忆功能已在小范围内悄然上线。
从我们获得的内测截图来看,其交互逻辑直观且主动:
当用户明确提出“记住我有一只叫‘Kitty’的猫”时,系统会弹出“New Memory”的标签,并确认“用户有一只名叫Kitty的猫”。
这表明Qwen采取了“显式记忆”的策略,即由用户主动触发,AI进行确认和存储。
更值得玩味的是,除了国内用户,我们也在社交平台上也发现有俄语App用户被推送了此项内测功能。
这一细节暗示,Qwen的记忆功能测试可能并非仅限中文环境,而是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全球化视野。
对于背靠阿里云、志在出海的阿里大模型而言,这或许是其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差异化竞争,将产品快速对齐世界顶尖水平的重要一步。
无独有偶,字节跳动旗下的豆包APP也在近期开启了记忆功能的内测。
与Qwen的低调不同,豆包的记忆功能在内测用户中引发了热烈讨论。
据一位深度用户反馈:“拥有记忆能力的豆包,在体验上有翻天覆地的提升,自己愿意打开豆包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这种评价,精准地道出了记忆功能的核心价值——它将一个冷冰冰的查询工具,变成了一个似乎“认识你”的伙伴,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
同时我们注意到,豆包的官网在10月10日同步更新了《隐私政策》并上线了《记忆功能FAQ》页面。
在这些文件中,豆包向用户详细阐明了记忆的范围(不含图片、文件等)、用户的绝对控制权(可随时开启、关闭、查看和删除记忆),以及相关的隐私说明。
Qwen和豆包的“不谋而合”,指向了一个行业共识:记忆,是AI助手从“有用”到“好用”,再到“爱用”的决定性一跃。
记忆功能的加入,让AI能记住用户的偏好、职业、兴趣、知识背景甚至情绪习惯,从而在交互中产生质变:
ChatGPT的记忆系统巧妙地结合了两种模式,实现了用户控制和自动化学习的平衡:
1、显式记忆 (Saved Memories):用户可以像下达指令一样,明确要求AI记住特定信息,例如“记住我是素食主义者”。这些信息将被长期保存,作为后续所有对话的核心背景知识。
2、 隐式记忆 (Chat History):这是更强大的自动化学习能力。ChatGPT被授权可以参考用户过往的所有对话,从中自动提取和学习用户的风格、兴趣和需求,以优化未来的回应。 比如,如果你经常询问关于古典音乐的问题,它会自动推断你可能是个音乐爱好者,并在未来的推荐中体现这一点。
至关重要的是,ChatGPT提供了强大的用户控制选项,如查看和删除任何一条记忆,以及开启“临时聊天”(Temporary Chat)模式。
在临时聊天中,任何对话都不会被记忆,也不会影响已有的记忆库。
这种对隐私和自主权的尊重,为如何平衡个性化与数据安全树立了行业标杆。
而在Qwen和豆包引发关注之前,国内AI赛道上其实已有更早的探索者。
月之暗面(Moonshot AI)旗下的Kimi智能助手,便悄然推出了“记忆空间”功能,堪称国产AI记忆功能的“低调先行者”。
Kimi的记忆功能无需用户手动开启,且用户可以选择关闭。
其描述为“记住你在对话中分享的偏好,以便在未来回应时更贴近你的习惯”。
这表明,将AI从“健忘”变为“专属”,早已是国内头部AI团队的共识。
遗憾的是Kimi的早期布局,并未在市场激起些许水花。
从Kimi的早期布局,到如今Qwen和豆包的集中跟进,我们清晰地看到,国产大模型应用正在加速追赶,将“记忆”这一核心功能作为提升用户体验、实现产品差异化的关键战场。
AI应用“记忆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
我们期待看到这一功能在国内产品上全面开花,也更期待各大厂商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构建起坚实的隐私和安全壁垒。
真正让AI成为造福每个人的、值得信赖的伙伴。
PS:欢迎加我的微信与我交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13
AI测试工具的“三重奏”:从数据到Agent的工程化路径
2025-10-13
别卷刷榜了!AI Agent的下一个战场是“中训练”|Meta最新论文解读
2025-10-13
Aiops探索:AI在DevOps生命周期中的应用场景探索
2025-10-13
从混沌到可控:企业应用中AI Agent不确定性控制的 10 种策略
2025-10-13
从“键盘牛仔”到“规范工程师”,AI浪潮下的程序员身份危机
2025-10-13
2025云栖大会复盘:从ASI叙事到Agent落地的四个转向
2025-10-13
一句话搞定亚马逊比价、IMDb 信息提取!HyperAgent:AI 驱动的 Playwright 增强工具实测
2025-10-13
政务大模型从场景到安全的完整落地建议
2025-08-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9-16
2025-07-29
2025-09-08
2025-08-19
2025-09-17
2025-09-29
2025-08-20
2025-10-09
2025-10-09
2025-10-07
2025-10-04
2025-09-30
2025-09-29
2025-09-28
202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