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时代,真实比完美更珍贵——当AI内容泛滥时,"活人感"成为稀缺竞争力。 核心内容: 1. 格雷欣法则在内容世界的重演:AI生成内容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2. "活人感"的价值:不完美的真实表达反而更易触发情感连接 3. 打造"活人感"的秘诀:像日常对话一样写作,打破"书面人格"陷阱
当所有人都在用AI提效的时候,你最大的竞争优势是什么?
答案可能会让你意外:是让别人感觉到,你还是个活人。
19世纪的一个经济学家格雷欣, 我是在我大学的时候经济学院的一个人考我的名人问题。
对,就是这个人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当市场上同时流通成色好的金币和成色差的金币时,人们会把好币藏起来,用劣币交易。
今天,我总感觉同样的剧本在内容世界重演。
AI生成的内容像印钞机一样涌入市场:工整的对仗、统一的emoji、标准的破折号、完美的三段论。它们高效、无错、体面——就像流水线上的汉堡,看起来都一样,闻起来都一样,吃起来也都一样。可能未来也不会因此而收藏或者激动
但这里有个悖论:
当所有内容都在追求"完美"的时候,完美本身就成了平庸的代名词。
就像星巴克把咖啡标准化到全球每一家店都一样时,精品咖啡馆反而因为"不完美"而更有价值。当所有人都在说AI优化过的"正确废话"时,那些带着口误、顿挫、甚至语法错误的真实表达,反而成了稀缺品。
这就是我说的"活人感"。
它不是技巧,不是套路,而是一种反工业化的存在方式。
让我们跳出内容本身,从更大的系统看这个问题。
想象你走进一个巨大的超市,货架上摆满了10万种商品。你的大脑会怎么做?
它会启动"快速过滤模式"。
你会忽略90%的商品,只关注那些能触发你情绪记忆的东西——可能是童年吃过的零食包装,可能是朋友推荐过的品牌,可能是某个手写的促销标签。
注意力稀缺时代的真相是:
"People are not moved by information, they are moved by emotion. And emotion is created by human connection."
翻译过来就是:人们不会因为信息而行动,只会因为情感而行动。而情感,只能由人与人的连接创造。
这就是为什么:
因为vulnerability(脆弱性)是人性的通行证,而完美是人性的墙。
这句话反过来念才是重点。
大多数人在写作时,会切换成一种"书面人格"——用从不在日常对话中使用的词汇,组成从不在朋友聊天时说出的句子。
为什么?因为我们被教育要"正式"、要"专业"、要"有水平"。
但这恰恰是陷阱,误导了AI也误导了你。
真正的高手,是能把复杂的思想用日常语言说清楚的人。
乔布斯介绍iPhone时不会说"本产品整合了多点触控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他会说:"This is a phone, an iPod, an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re you getting it?", 比起动不动就是生态,平台,整合,拉齐,透视,要直观的多。
巴菲特解释投资不会说"我们采取价值投资策略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他会说:"只在退潮时,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口语化≠低级,口语化=直达人心。
试试这些要求加到智能体的提示词中:
AI最大的问题不是它太笨,而是它太"完美"。
AI永远不会:
但这些"不完美",恰恰是人类最迷人的地方。
想想你关注的那些博主、创始人、思想者——你记住的往往不是他们说对了什么,而是他们暴露了什么:
这些时刻让你感觉:原来高手也是人,原来牛人也会困惑。
这种感觉,叫做"共振"。
而共鸣,是一切传播的起点。昨天看韦青老师的一句话, AI时代没有竞争,只有共振。
你与人共振了吗?你与AI共振了吗? AI与你共振了吗?
所以,当你的产品出bug时,别藏着掖着,大方说"我们搞砸了,这是原因,这是我们的修复计划"。
当你的观点有盲区时,别装全知全能,坦诚说"这个角度我没想到,感谢指出"。
脆弱不是弱点,伪装成强者才是。爱就爱了,狠就狠了,阳谋无敌。
为什么短视频的"活人感"最强?
因为视频是"全息通信"。
当你看视频时,你接收的不只是信息是55387: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话:
文字是"单通道通信",你只能靠逻辑说服。 视频是"多通道通信",你可以用整个人去沟通。
在AI让文字生产无限廉价的时代,视频反而成了"活人认证"。
这也是为什么:
因为"看见一个人"比"读懂一段话"更符合人类十万年进化出来的社交本能。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不是怎么获得流量,而是怎么在流量中保持自己。
想想这个场景:
你用AI生成一篇10万+爆款文章,流量来了,粉丝涨了,商业机会也来了。
但你心里清楚:那个被认可的,不是你,是算法组装出来的"你"。
于是你面临一个选择:
大多数人会选前者,因为增长是客观的,而authenticity(真实性)是主观的。
但这里有个反直觉的真相:
短期看,AI内容确实能带来流量增长;长期看,只有真实的人才能建立真正的影响力。
为什么?
因为流量可以买,注意力可以抢,但信任只能建。
而信任的前提是:人们相信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精心包装的人设。
有个朋友问我:既然AI这么强大,我还需要学写作吗?
我的回答是:AI越强大,你越需要学会"做自己"。
因为:
AI可以帮你生成内容,但不能替你建立人格。AI可以优化表达,但不能替你传递温度。AI可以制造流量,但不能替你赢得信任。
未来的竞争,不是谁的AI用得更好,而是谁在AI的帮助下,更像一个完整的人。
所以,下次当你让AI帮你写东西时,问自己三个问题:
如果不是,就别发。
因为在内容过剩的时代,最稀缺的不是内容,是人。
是那些敢于不完美、勇于暴露、坚持做自己的人。
记住:
最大的机会也不是掌握AI,而是在AI的加持下,成为更真实、更完整、更不可替代的你自己。
因为最终,人们会忘记你说了什么,但永远记得你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
而那种感受,只有活人才能给。
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有所触动,不是因为AI写得好,而是因为有一个真实的人在屏幕另一端和你对话。
这,就是活人感。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1-20
有了 AI 后,你的工作更轻松了吗?
2025-11-17
Claude Skills:我花30分钟教会AI,省下一年200小时重复劳动
2025-11-10
AI 时代,产品经理正在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
2025-10-28
Shadow:非技术背景如何利用Agent OS,将专业经验“技能化”实现个人效能增强#趋势#讲座文字稿
2025-10-28
十五五规划来了,普通人如何不被AI淘汰?
2025-10-16
“AI智能做课”还是“智障做课”?我被某SAAS上市公司的AI产品坑哭了!
2025-10-10
提效40%?揭秘AI驱动的支付方式“一键接入”系统
2025-10-10
靠谱是AI Agent最关键的衡量条件吗?恐怕不是。
2025-09-12
2025-10-28
2025-10-16
2025-10-10
2025-10-10
2025-10-28
2025-11-10
2025-11-17
2025-11-20
202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