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AI产品成败的关键:上下文工程如何让大模型真正听懂人话? 核心内容: 1. 揭秘AI产品"答非所问"的根源:缺失的上下文翻译层 2. 上下文工程五大核心组件:从信息筛选到动态管理 3. 实战方法论:如何构建持续演化的AI认知框架
如果你是一名产品经理,在构建AI产品的过程中,一定面临过这样的灵魂拷问:
- 为什么演示时流畅的智能客服,上线后用户却投诉“答非所问”?
- 为什么耗资百万训练的行业大模型,关键决策错误率比规则引擎的还高?
- 为什么增加上下文长度后,效果反而断崖式下跌?
而这些问题,很可能不是因为模型不够聪明,而是产品缺失了「翻译官」——在用户意图与AI能力之间,正横亘着一片可能被绝大多数产品经理忽视的黑箱地带,那就是上下文工程。
也就是说,真正决定产品存亡的战场其实在——如何把用户、场景、数据翻译成AI听得懂的「产品语言」。
01
什么是上下文工程?
简单来说,上下文工程是系统地设计、管理和优化输入到大语言模型的信息和环境(即“上下文”),以引导模型生成更准确、相关、有用且一致的输出。
我认为,核心的组成部分包括以下这些:
1、信息组装与选择
确定哪些信息对模型理解任务和目标至关重要。
从海量可用数据(用户输入、系统状态、数据库查询结果、知识库文档、聊天历史等)中筛选出高价值、低噪音的关键信息片段。
这是克服模型输入长度限制的关键,需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2、结构化与格式化
将选定的信息以模型易于理解和有效利用的方式组织和呈现。
这可能包括:
添加结构标记: 使用标签、标题、分隔符(如###)、列名等。
指令嵌入:在上下文中嵌入清晰的任务指令、目标、约束条件(角色扮演、输出格式要求)。
示例嵌入:在上下文中包含少量高质量的示例。
知识注入:将关键事实、实体关系、定义等精确信息嵌入上下文。
思维链提示: 在上下文里引导模型的思考路径(“让我们一步步思考…”)。
3、动态上下文管理
上下文通常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会话应用或多轮交互中,上下文需要根据对话状态、用户意图和之前的交互历史动态更新和维护。
需要策略来决定保留哪些历史信息(摘要?关键点?完整对话?)、何时截断、如何合并新信息等等。
4、指令设计融合
指令设计(Prompt Engineering的传统领域)仍然是上下文工程的一部分,但它不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和精心设计的上下文紧密结合、协同工作,共同指导模型。
5、与大模型特性对齐
理解目标LLM的架构、训练数据偏好、token限制、处理上下文的方式(是平均关注所有token?还是更关注开头结尾?)等,以便优化上下文结构。
02
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上下文工程的核心价值在于突破传统提示工程的固有局限,从根本上提升AI系统的实用性与可靠性。
静态的Prompt模板在面对动态变化的业务场景时往往捉襟见肘,而上下文工程通过智能注入实时的业务数据、用户状态及环境参数,为模型构建起持续演化的认知框架。
这种动态知识供给不仅显著抑制了模型的幻觉风险,更通过结构化指令(角色定义、输出规范)和嵌入式规则(促销逻辑、风控条款)的协同作用,使模型行为具有高度可预测性。
当智能客服需要同时处理用户情绪、订单历史、促销规则等多维信息时,上下文工程成为整合复杂信号的关键枢纽。
本质上是通过构建“持续进化的业务记忆体”,将碎片化信息转化为可执行的决策图谱。这种能力使得AI产品从简单的问答机器人蜕变为真正理解业务语境的智能体,从而在用户体验与商业价值的交汇点能够释放出巨大的潜力。
03
如何为你的AI产品找到最佳的上下文?
先说结论:我认为没有一刀切的“最佳”方案,而是需要系统性的分析和实验才能找到。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关键步骤:
第三步:分析信息的相关性与价值
对于当前任务和用户意图,哪几条信息最相关、最关键?
每条信息的“信息密度”如何?(是冗长的废话,还是浓缩的精华?)
信息之间是否存在冲突或冗余?如何解决?
绝对限制:明确目标LLM的最大上下文长度。
成本效益:上下文越长,API调用成本就越高,并且长上下文可能会导致模型性能下降或注意力关注点分散,所以我们需要在成本和效果之间找到平衡。
第五步:设计和格式化上下文
结构化:使用清晰的分隔符、标签、标题将不同类型的信息区分开来。
整合指令:将任务指令、角色设定巧妙地与提供的上下文数据结合起来。
嵌入示例:如果需要,选择最相关的少数示例嵌入上下文。
嵌入关键知识:对于模型可能不知道或容易出错的关键事实点,直接嵌入上下文。
格式化输出要求:明确期望的输出结构(如JSON、列表、步骤、代码块等)。
考虑顺序:LLM对上下文开头和结尾的信息可能更敏感,所以关键的指令或信息可以考虑放在开头或结尾中。
长文档处理:使用向量数据库进行语义搜索选择最相关的片段、生成多个不同粒度的摘要(全文摘要、章节摘要)、提取关键实体/事实等手段。
会话应用:维护对话状态、有效摘要历史对话的关键信息、动态选择需要保留或遗忘的内容、检测用户意图变化。
复杂推理任务:显式地在上下文中引导推理步骤(比如使用思维链、思维树等),注入必要的推理规则或中间变量。
04
如何进行效果评估?
1、对比不同上下文策略
创建几个不同版本的上下文,比如:
V1使用 仅用户问题 + 简短指令,
V2使用 用户问题 + 关键数据摘要 + 详细指令,
V3使用 用户问题 + 更多背景信息 + 示例 + 指令,
然后在同一组测试用例上测试它们。
2、建立评估指标
准确性:输出内容是否正确?
相关性:输出是否直接回应了用户需求和上下文信息?
完整性与清晰度:是否覆盖了关键点?表达是否清晰?
一致性:不同语境或不同表述下输出是否稳定?
效率:使用的token数量?API是否有延迟?
3、收集用户反馈
4、分析失败案例
为什么这次交互失败了?是缺少关键信息?信息冲突?指令不清晰?上下文太长导致关键点被遗忘?
5、持续优化
根据测试结果和反馈,不断调整信息选择、结构化和格式化的策略。
我认为,上下文工程是构建真实可用AI应用的核心杠杆。
它不是简单的堆砌信息,而是精准定位关键信息、巧妙结构化信息、动态管理信息,并将其与清晰的指令深度结合的艺术与科学。
找到“最佳”上下文没有捷径,因为它源于对任务、用户、信息源和模型能力的深刻理解,并通过持续的实验、测试和迭代优化而来。
所以,掌握它,你就能大幅提升LLM应用的性能和可靠性。
#AI产品经理 #上下文工程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08-26
从“尧舜禹”说起:AI智能体的早期探索
2025-08-26
DeForge:把 AI Agent 搭建变成“拖一拖、连一连”的简单事
2025-08-26
最高提效8倍!腾讯游戏发布专业游戏AI大模型,美术师做动画不用辣么“肝”了
2025-08-26
支付宝 AI 出行助手高效研发指南:4 人团队的架构迁移与提效实战
2025-08-26
别碰Vibe Coding!有点难受,但很上头【含实操与见解】
2025-08-25
独家 !百度正式推出AI搜索APP“梯子AI”
2025-08-25
为什么大多数 AI 产品让人觉得“像骗局”
2025-08-25
小米商品助手、汽车问答垂直领域问答 Agent 建设
2025-08-21
2025-05-29
2025-06-01
2025-06-21
2025-08-21
2025-08-19
2025-06-07
2025-06-12
2025-06-19
2025-06-13
2025-08-26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5
2025-08-23
2025-08-23
2025-08-22
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