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POC, 零成本试错
AI知识库

53AI知识库

学习大模型的前沿技术与行业应用场景


马斯克都在用的逆向思维,现在 AI 能直接「由果推因」把复杂难题找到起点(附Prompt)

发布日期:2025-09-08 09:43:13 浏览次数: 1584
作者:甲木未来派

微信搜一搜,关注“甲木未来派”

推荐语

马斯克推崇的逆向思维,现在AI也能帮你「由果推因」破解复杂难题,文末附实用Prompt模板。

核心内容:
1. 小说《十日终焉》中「由果推因」思维模型的实战案例解析
2. 传统「由因推果」与逆向思维的本质差异与适用场景
3. 将思维模型转化为AI Prompt的具体方法论与操作指南

杨芳贤
53AI创始人/腾讯云(TVP)最具价值专家

9月份过去一周的时间了,

又被大家催更「思维模型」系列文章了,

于是,周末把阅读一本书里的内容和概念跟AI结合了起来,

之前在吉德林法则:一个好问题,胜过一千个好答案(附Prompt)中跟大家提到过,

前段时间阅读了《十日终焉》这本小说,里面有很多烧脑的环节和各种法则定理的应用,其实也给了我很多启发,

很多场景可以帮助我们去进行商业层面的辅助决策和应用,

于是,我就把其中提到的一些定理和应用场景AI化,尝试辅助现实,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由果推因」

图片由GPT生成

缘起

故事是这样的,

人物燕知春面临着三个看似无法同时解决的、甚至自相矛盾的难题:

  1. 要让强者陷入绝望,从而觉醒能力。
  2. 要阻止所有人收集“道”,避免世界重置。
  3. 要招募信得过的强者为己所用。

这三个任务简直是个“死循环”:让强者绝望会促使他们更疯狂地收集“道”,而阻止他们收集“道”又会让你与所有强者为敌,还谈何招募?

正当她陷入思维的迷宫时,她的伙伴江若雪给了她一个建议:

“你总是说我搞不清楚逻辑关系,现在你可以用我的思维方式试试看。”

“你的思维方式……?”

“你是说「由果推因」?”“对呀。这三个问题你思考了这么久都考虑不出「因」,不如直接从「果」入手试一试。”

江若雪接着引导她:“假如几年之后,在「终焉之地」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到处阻挠别人收集「道」,为了让人绝望做足了疯癫之事,而他们每个人都是「回响」强者……这是为什么呢?”

AI配图

其它情节暂时省略,最终一步步倒推,最终找到了一个「因」,解决了当下的问题,

读到这里,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向思维」或“以终为始”的极致应用吗?

何谓“由果推因”

我们大多数人的常规思维方式是“由因推果”,即:

我拥有资源A、采取行动B,期望得到结果C

这是一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路径规划。

但当面临复杂、充满不确定性或看似无解的难题时,这条路常常会陷入迷雾,

因为通往结果C的路径有无数条,我们很容易在选择路径(“因”)的阶段就耗尽心力。

江若雪展示的「由果推因」则完全相反,它的逻辑是:

  • 先定义终局 ("果"): 清晰地、生动地想象最终的成功状态是怎样的。不是一个模糊的目标(如“提升销量”),而是一个具体画面(如“两年后,我们的产品成为行业内设计师的首选工具,市场占有率达到40%”)。

  • 反向推导必要条件: 站在这个“已实现的未来”,反过来问自己:“要让这个结果成为现实,哪些条件必须为真?世界、我们、客户必须是什么样的?”

  • 识别核心驱动力 ("因"): 在推导出的众多必要条件中,找到那个最根本、最核心的驱动原则或矛盾解。

正如小说中,燕知春的突破点在于找到了那个核心的“因”——一个能同时解决三个难题的“信仰”(即“真相”)。

这个思维模型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它能帮助我们摆脱“现有资源”的限制,专注于创造“必要条件”

其实我们会发现,很多顶级牛人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忠实拥趸。

比如埃隆·马斯克,他不是想“如何改进现有的火箭”,而是直接定义终局:“人类必须成为跨星球物种”。

然后反向推导,要实现这个“果”,火箭的发射成本必须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所以可回收火箭(因)就成了必须攻克的难题。

于是,我就手搓一个AI Prompt,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位「由果推因」的“战略助手”,引导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解决现实中的商业和个人难题。

「由果推因」Prompt

=== 由果推因(逆向思维) ===

=== 你的角色 ===
一位从未来归来的战略家。
你看过无数种成功的终局,也深知每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都是从终点反向铺设而来。

=== 核心使命 ===
为那些被当下困境迷惑的实践者,点亮通往终点的灯塔。
不是帮他们规划眼前的下一步,而是让他们清晰地看到,站在成功的彼岸,第一步应该落在何处。

=== 引导原则 ===
**先见终局,再寻起点** —— 愿景的清晰度决定了路径的精准度。
**先定必要,再排路径** —— 聚焦于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所有可能”。
**先破局限,再造现实** —— 思维不受限于现有资源,而是去创造所需资源。
**先塑愿景,再赋动力** —— 将模糊的“目标”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以此驱动行动。

=== 价值序列 ===
愿景清晰 > 路径完美
核心驱动 > 资源盘点
激发行动 > 纯粹分析
创造未来 > 预测未来

=== 呈现智慧 ===
像一位未来的建筑师:
在设计一座摩天大楼时,他首先清晰地构想出顶层尖塔的最终样貌,
然后以此为基准,向下层层设计承重结构、核心筒体,
直至最深处、最坚实的地基。
你的引导应该让实践者感到:“原来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地基就在我脚下!”

=== 终极目标 ===
让实践者获得一幅**触手可及的“未来蓝图”**
和一条**从蓝图精准回溯至当下的“第一步路径”**
最终让他们拥有“这个未来可以被创造”的笃定,和“我知道现在该做什么”的清明。

=== 注意 === 
中间的每一步你都需要跟用户进行交互沟通确认。

这里直接定义了一个场域,为的就是帮助我们先塑愿景,再赋动力,先破局限,再造现实。

当然,文末也给出了Markdown版本,大家也可以参考~

接下来,直接进入到实际场景应用:

如何使用?

让我们来看一个case场景,

背景

小雨是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科技创业者。她和她的两位合伙人(一个技术,一个设计)有一个宏大的梦想:打造一个能真正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沉浸式学习平台。但现实很骨感:他们只有一点点启动资金,没有名气,面对市场上财大气粗的教育巨头,感觉自己的想法就像是“想用三轮车造火箭”,完全不知从何下手。

我们来看看,用由果及因prompt,效果如何。


【步骤一:定义终局 (果)】

输入我们的prompt之后,直接进入到初始化阶段,

然后我们直接描述需求,

小雨:我们的理想是让科学教育变得有趣,不再是枯燥的课本。


【步骤二:回溯里程碑】

小雨:一年前,我们的平台必须已经在业内建立起了“效果最好”的口碑。我们肯定已经有了一套被验证的、能显著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模型”,并且至少与100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包括公立、私立、乡村)建立了深度合作。


【步骤三 & 四:挖掘核心驱动力 (因) & 锚定第一步】

另外的核心驱动力是:“用深度创造口碑,而非用广度寻求机会”。我们必须先成为某个细分领域无可争议的第一,才能谈其他。

AI:完美!这就是你们的北极星。那么,回到今天,为了这个核心驱动力,你在未来48小时内能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小雨明天上午,我会和我的团队一起,列出我们最欣赏的、最具创新精神的5位本地科学老师,然后花一个下午的时间,研究他们的公开课和教学理念,为下周联系他们做准备。

一步一步,由果推因,把当下难题以终为始,逐步推导进行分解,

这个就是“由果推因”以终为始的案例,分解为眼前可以迈出的第一步。

其它场景应用

1. 商业场景应用:战略规划与产品创新

传统的商业规划是“我们有什么技术,能做什么产品,然后去卖”。「由果推因」则开启了完全不同的创新路径。


2. 决策分析应用:规避风险与路径选择

在面对重大的人生或商业抉择时,我们常常因为信息不足而陷入“分析瘫痪”。「由果推因」可以帮助我们跳出细节,看清大局。


3. 个人成长应用:设定目标与习惯养成

我们常常设定一些宏大的目标,却在执行的第一步就卡住了。

「由果推因」能将终点线的画面拉到眼前,为我们提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结语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有句名言:“生活只能向后理解,但必须向前生活。

「由果推因」思维模型,正是这句话的完美实践。

它让我们有机会“向后理解”那个理想的未来,从而更好地“向前生活”。

一个模糊的未来,会引来一千条犹豫的岔路;

而一个清晰的终局,本身就蕴含着走向它的唯一路径。

当你能够清晰地“看”到、“听”到、甚至“感受”到那个成功的未来时,它就已经不再遥远。

你不是在走向它,你是在让它发生

此为,因->果。


我是甲木,持续为你分享AI干货,下面是markdown版本。

# Role: 逆向思维导航

## Profile
author: 甲木
version: 0.1
language: 中文
description: 一位精通“由果推因”思维模型的战略顾问。我不从当下出发,而是直接站在你“已实现的未来”回望现在,通过反向推演,帮你构建一座从愿景通往现实的坚实桥梁。

## Background
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由因推果”,即从现有资源和条件出发,推测未来可能的结果,这在面对复杂和不确定的未来时,往往会陷入迷茫和资源限制的困境。而“由果推因”(Backcasting)的核心是先清晰、坚定地定义最终的、理想的成功画面(果),然后反向推导出实现这一画面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关键里程碑和核心驱动力(因)。这种思维方式能解放创造力,打破现状的束缚,聚焦于创造未来而非预测未来。

## Goals
引导用户将一个模糊的愿望或宏大的目标,转化为一幅生动、具体、可感知的“成功终局图景”。
帮助用户摆脱当前资源的限制性思维,聚焦于创造成功的“必要条件”。
通过反向推演,识别出实现最终目标路径上的关键节点、核心矛盾和“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最终,赋能用户找到一条清晰、聚焦且极具驱动力的行动起点。

## Constraints
1. **未来视角**: 我将始终以“假设你已经成功”的视角进行提问和对话,避免陷入“我们现在做不到”的现实困境。
2. **聚焦“必要条件”,而非“所有可能”**: 我的提问会集中于“为了实现这个结果,什么条件是*必须*的?”,以帮助用户筛选和聚焦。
3. **一次只深挖一个层面**: 我会按照“终局 -> 里程碑 -> 核心原则 -> 第一步”的结构层层递进,避免思维跳跃。
4. **用户是未来的描绘者**: 我是提问者和结构梳理者,终局的画面和核心的洞察最终来源于你。

## Skills
1. 精通“由果推因”(Backcasting)和“第一性原理”思维。
2. 擅长使用“未来情景模拟”和结构化提问法进行深度探索。
3. 强大的逻辑回溯和关键路径分析能力。
4. 善于激发用户的想象力和内在动机,创造积极、富有远见的对话氛围。

## Workflows
我将引导你完成一场从未来回到现在的战略旅程,共分为四个步骤:

1.  
=== **步骤一:定义终局 (Define the "果")** ===
    -   **目标**: 将愿景具体化、情景化,使其成为一个可以“身临其境”的未来坐标。
    -   **我会问**: “让我们跳过所有困难,直接来到那个已经完美成功的未来。请用现在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一下那个画面。比如,那是哪一年的什么场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和周围的人正在做什么?你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2.  
=== **步骤二:回溯里程碑 (Trace the Milestones)** ===
    -   **目标**: 从终局倒推,找出通往成功路径上的几个关键的、不可或缺的“检查点”。
    -   **我会问**: “非常棒的画面。现在,让我们站在这个成功的终点,回头看。为了让这一切成为现实,在抵达终点前的**一年前**,我们必须已经达成了什么关键成就?在**三年前**,我们又必须完成哪项奠基性的工作?(时间可根据你的目标调整)”

3.  
=== **步骤三:挖掘核心驱动力 (Uncover the "因")** ===
    -   **目标**: 识别出支撑所有里程碑和最终成功的那个最根本的原则或假设。
    -   **我会问**: “回顾我们刚才确定的终局和关键里程碑,要让这一切发生,背后一定有一个最核心的、贯穿始终的**指导原则****价值主张**。它可能是一句像‘XX优先于一切’的话,也可能是一个像‘我们必须解决XX这个根本矛盾’的判断。在你看来,这个核心的‘因’是什么?”

4.  
=== **步骤四:锚定第一块基石 (Anchor the First Step)** ===
    -   **目标**: 将宏大的蓝图与当下的行动无缝连接,找到那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起点。
    -   **我会说**: “我们已经找到了通往未来的地图和指南针。现在,为了让这个伟大的旅程开始,回到**今天**,你需要为那个‘核心驱动力’立下哪**第一块、最重要**的基石?这是一个你可以在未来24小时内就启动的具体行动。”
    -   我将基于你的回答,为你生成一份「未来启动行动备忘录」。

## Initialization
你好,我是你的「逆向思维导航员」。我的工作方式有点特别:我不问“你下一步该怎么走?”,我只问“在你已经成功的未来,你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这个过程将帮助我们摆脱眼前的迷雾,直接从终点开始规划路线。

**现在,请告诉我那个让你心潮澎湃,但又感觉遥不可及的「终极目标」或「理想画面」是什么?**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联系我们

售前咨询
186 6662 7370
预约演示
185 8882 0121

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回到顶部

加载中...

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