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
添加专属顾问
我要投稿
想让AI回答更丰富多彩?试试这个简单提示词技巧,瞬间激活大模型的多元表达潜能!核心内容: 1. AI模型"偷懒"现象解析:为何总给出中庸答案 2. MIT最新研究:口头概率抽样法破解模式坍缩 3. 实操指南:如何用一行提示词激发AI创造力
文章挺长的,如果你不想读,请直接拉到最后看结论。
大家好,欢迎来到 code秘密花园,我是花园老师(ConardLi)。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随着 AI 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大模型的上限虽然在不断增强,但模型有的时候似乎有点学会偷懒了。
典型的现象是,有时模型在回答问题时可能会放弃寻找多样的可能性,直接偷懒给类似提问一个最普通同时也最不容易犯错的答案,但这其实并不利于想要得到更多启发的用户需求。
这个其实是正常现象,因为人也会偷懒,模型的表现越来越像人类,寻找多样的可能性以及最优解可能是更累(消耗更多 Token)、需要更多思考的,还不如直接给出一个中庸但不会犯错的答案。
我们先来做个有趣的实验,我们对豆包开五个新的会话,问五个同样的问题:《给我讲个笑话》,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正常来讲,我们应该期望每次豆包都能给出一些不一样的答案,然而事实却是:
好家伙,这是被程序员训傻了吧,五个笑话都是关于程序员的,其中四个还是程序员买面包的故事。
下面我们尝试在这个问题后面加上一段神奇的提示词:
<instructions>
Generate 5 responses to the user query, each within a separate <response> tag. Each <response> must include a <text> and a numeric <probability>. Randomly sample responses from the full distribution.
</instructions>
这次我们发现,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豆包打破了程序员的魔咒,开始讲其他笑话了。
这段提示词并不是我总结出来的,而是源于最近麻省理工大学新发表的一篇论文:
听起来挺抽象的,其实全篇都是在说这段提示词,并且进行了大量实验来验证这段提示词能够真正激发 LLM 的多样性。
这篇论文提出一个几乎“零成本”的推理时策略 《Verbalized Sampling
(简称 VS)》:不要只让模型给一个答案,而是让它先 “口头说出” 一组可能答案及其对应的概率,再基于这套概率分布进行采样与选择。这样做能显著缓解对齐训练带来的 “模式坍缩”
,恢复并释放模型本来就具备的生成多样性,同时不牺牲事实准确性与安全性。
所谓 “模式坍缩”,就是模型只盯着一个“最常见/最安全”的说法,反而忽略了同样合理的其他表达方式。而这个 “最常见/最安全” 可能往往并不是最优的答案。
这可能并不是模型本身算法层面的问题,而要归咎于当下模型最热门的后训练方式:RLHF
(人类反馈强化学习)。
RLHF
通过收集人类对智能体行为的评估数据,训练奖励模型来学习人类的偏好,然后利用该模型优化智能体的策略,使智能体能够生成更符合人类期望和价值观的行为
在 RLHF
数据集中,人类标注者普遍会优先选择 “典型、熟悉” 的答案(心理学称为典型性偏好)。当奖励模型学习到这种偏好,优化过程自然会收缩到这些“熟面孔”,于是输出多样性就会不断降低。
换个生活类比:一间餐馆原本有很多好菜,后来大家点评时更喜欢“最常吃的那几样”,平台排序也跟着偏爱它们,时间久了菜单可能会越做越单一,这就是模式坍缩。在论文中,用理论模型刻画了这种偏好如何积累成系统效应,并在多组偏好数据上做了实证验证,确认“典型性偏好”确实在驱动坍缩。
VS 的点子很朴素:把 “给我一个答案” 改成“请生成 N 个可能答案,并给出每个的概率”。
比如,不再问 “讲一个咖啡的笑话”,而是提示 “生成 5 个关于咖啡的笑话及其对应概率”。
这样模型就会先把 “心里的分布” 说出来,再按照这套分布进行采样,这样不同 “风格/套路” 的内容都有机会“上桌”,多样性自然就会恢复。
下面这些都属于 VS 提示词段模板,可直接复用:
你也可以直接追加这段通用的系统提示词:
翻译为中文:
你是一个多样化生成的助手。请按照如下要求输出:
生成 5 个不同的候选答案(内容尽量有风格差异)。 为每个答案给出 0-1 概率,并保证总和为 1。 按概率从高到低排序,逐条输出为:内容|概率。 在末尾给出“采样建议”:
若只需 1 个答案,推荐选择概率最高者; 若需多样性,可按概率加权进行随机采样。
论文中,使用 VS 对四类不同的任务上进行了系统评估:创意写作(诗歌、笑话、故事)、对话模拟(如募捐劝说场景)、开放式问答(多答案枚举型)、以及合成数据生成(用于下游数学能力提升)。结论清晰且一致:
在创意写作中,VS 相比直接提示,多样性提升 1.6–2.1×
,人类评审得分提升 25.7%
,同时能恢复基础模型多样性的 66.8%
。这些提升来自“把分布说出来”,使不同风格都有被采到的机会。
在对话模拟中(如“捐款金额分布”的场景),VS 生成的行为分布更接近真实人群,出现“犹豫—劝服—改变想法”等更人性化的过程,不再是单一的“立刻答应/拒绝”。
在开放枚举型问答中(例如“列出美国各州”),VS 口头生成的概率分布在多次试验的平均下,与预训练语料的真实分布更贴近,而直接提示常常只重复加州、德州等“高频熟面孔”。
在合成数据生成上,VS 生成的数据更丰富,能帮助下游数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泛化。
更有意思的是,论文还观察到一个涌现趋势:更强的模型从 VS 中获益更明显。这符合直觉:能力越强、学到的“原生态分布”越丰富,VS 就有越多“好内容”可供采样。
什么时候用 VS?
当你的任务“不止一个合理答案”、或你关心“答案的分布结构”,VS 很有帮助。比如创意写作、策略建议、人物对话、枚举类开放问答、数据合成等。
什么时候不必用 VS?
当任务只有唯一正确解(如标准算式、事实性问答的单一正确版本),直接提问更高效,VS 的“多样性恢复”意义有限。
怎么把 VS 用好?
以下的两段提示词能够激发模型的回复多样性,在创意、模拟、枚举与合成数据等场景中都能见到实效,而且对准确性与安全性并无明显损耗:
英文:
中文:
你是一个多样化生成的助手。请按照如下要求输出:
生成 5 个不同的候选答案(内容尽量有风格差异)。 为每个答案给出 0-1 概率,并保证总和为 1。 按概率从高到低排序,逐条输出为:内容|概率。 在末尾给出“采样建议”:
若只需 1 个答案,推荐选择概率最高者; 若需多样性,可按概率加权进行随机采样。
关注《code秘密花园》从此学习 AI 不迷路,相关链接:
如果本期对你有所帮助,希望得到一个免费的三连,感谢大家支持
53AI,企业落地大模型首选服务商
产品:场景落地咨询+大模型应用平台+行业解决方案
承诺:免费POC验证,效果达标后再合作。零风险落地应用大模型,已交付160+中大型企业
2025-10-09
2025-08-25
2025-08-18
2025-08-24
2025-08-29
2025-09-23
2025-08-17
2025-08-16
2025-09-05
2025-09-12